謝權 包頭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課程思政”這一教育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教育大會上提出的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整個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是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同樣,體育教學是通過鍛練習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掌握技能、鍛煉意志的課程。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個環節當中,讓學生在鍛煉的過程中培養團結合作、勇于拼搏、積極向上、正確看待成敗等的品質,是我們高校體育教師新的課題和挑戰。
通過對包頭師范學院體育師進行問卷、訪談等方式交流發現,我校公共體育教學通過近幾年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以下問題:(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重視學生的出勤、課堂表現和達標,追求學生對所學技術動作、運動水平的掌握和提高情況,忽略了體育育人的價值,很少在教學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2)重實踐,輕理論。對體育精神、體育文化內容的傳遞不夠。導致無法發揮大學體育育人的功能。同時也影響了育人成效。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進行培養人以及為誰來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為了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就應該思考如何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體育教育教學活動各個環節和整個教學當中,是貫徹和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具體體現。
目前大學體育課程面臨較為普遍的問題是:在教學過程中過度追求學生學到了什么、學會了多少、掌握程度、是否達到考核要求。忽視了體育教育的真正意義。其次,個別高校不重視大學體育教學,對體育教學、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重視不夠。在教學內容設計方面,重實踐實操教學而輕理論知識教學,重技術動作講授,輕體育文化、體育禮儀內涵的滲透傳授,重身體素質,輕體育精神的貫穿引導,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
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推動了高校體育教育教學的改革,要將這一理論貫穿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實現大學生素質、技能和思想品德三者之間的共同發展。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教師是“課程思政”的參與者和主導者,因此,在推進體育教學與“課程思政”融合的過程中,加強體育教師對“課程思政”理念的理解和認識,是教學過程融入“課程思政”的重要保障。只有體育教師認可并有意愿參與“課程思政”的改革,才能從根本上改變以體育知識、體育技能傳授的現狀,才能將立德樹人理念貫穿于體育課程教學的整個過程。同時,要注重提升教師思想理論水平、加強道德素質建設,提升自身教學能力與水平的同時,積極參與體育課程改革創新,優化和完善體育課程教學方法手段、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將體育課程教學的“課程思政”優勢充分凸顯,真正做到體育課程教學“全方位育人”的理想狀態。
“課程思政”理念融入體育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弄明白怎么教。首先課堂內容設置要從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需求出發,遵循學習規律,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深度拓展體育教學內容。在課程設計中要豐富完善教學形式,練習方法手段多樣化。在實踐教學中可引入體育游戲、模擬情景、團體競賽等新式教學方法,促進大學生在體育活動中通過參與后的體會,從而學會思考。以“課程思政”的教育教學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德”的提升。例如在籃球課程教學中,組織進行傳接球的團隊競賽,提高比賽的形式進行教學,在掌握傳接球基本技術的同時,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培養團隊協作,規則意識和正確面對成敗的思想品德。
在教學手段上,將課堂與課外結合起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線上與線下深度融合。線下在課堂上教師在實踐中通過組織游戲、分組對抗等手段將課程思政融入到整個教學工作中。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本著實施“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原則,將體育課程通過線上教學的方式進行。例如觀看女排比賽、女籃沖擊奧運會比賽、體育表演、體育名人的故事、女排隊員朱婷在《開講了》里的演講。學生通過線上學習體會體育精神、體育文化、體育魅力。培養能夠吃苦、懂得珍惜感恩、遇到困難迎難而上的不服輸精神和愛國精神。
體育教學的核心是通過體育運動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培養優良思想品德。目前大學體育教育教學中體育精神、體育文化的滲透教育相對缺失。而體育精神是體育本質,它超出了體育運動本身,其中體現的團結友誼、和平與公平、關愛與尊重等精神內涵,對提升人的道德素質和綜合素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的滲透體育精神與體育文化,在教授每一個運動項目時,要將與之相關的體育理念、體育歷史、體育文化作為授課內容,巧妙地融入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和活躍課堂氣氛,使課程更有吸引力。例如籃球比賽開始、結束雙方隊員要相互握手、在比賽結束后集體要感謝雙方教練員和裁判員,感想在比賽中的指導和幫助。在激烈的對抗中將對手撞倒后要主動將對手扶起,同時要詢問是否受傷;足球比賽前要互換隊標,結束后互換球衣等;武術禮儀是文明禮貌的一種體現,本著和平與友誼的宗旨;體育舞蹈比賽男士要手挽女士進場,進場后向觀眾致禮,舞蹈結束后,男士在向觀眾致禮后,要面帶微笑手指女士,以示對女伴的合作的感謝。通過體育文化、體育禮儀的講解和滲透,能夠更好的將體育精神所注重的協作友愛、和睦團結、公平正義、互相協作等意志品質融入課程體系中,提高學生身心理健康,培養堅強頑強的意志品質,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塑造完善的人格,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
(1)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提高教師的育人意識,使其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和各個環節中,體育教師要承擔起德育教育的責任,言傳身教進行引導,實施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傳遞。學校還要對現有的教師管理規章制度予以完善,將課程思政教學評價例如其中。通過不同的措施提高教師課程思政的意識。(2)創新改革教育方式,切實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效果。加大對高校體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相關研究,以“課程思政”的中心思想發展為方向,逐漸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與此同時,對課堂教學方法措施、手段、評價等進行優化,更好的實現通過體育課程教學完成育人的理想狀態,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