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銘,曹慶榮,范才清
湘西地區是眾多少數民族的聚集地,民族特色鮮明,各種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豐富多彩,歷史悠久,民族傳統體育旅游資源雄厚。湘西地區的貧困問題是我省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重要問題!《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中曾明確指出:緩解和消除貧困,最終實現全國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而旅游業作為符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戰略的綠色環保產業其發展情景不可限量。
在各種產業發展上,可以推行專項財政資金變農戶股金的模式,也可以通過現金、實物、股份合作等方式直接補發到戶,且鄉村旅游發展等項目補助資金可以直接向扶貧對象發放。這也就可以說明無論是個人或者集體如果想發展民族體育旅游項目在資金方面可以得到國家的一些扶持。
在人才方面精準扶貧政策通過選派方式從聯系扶貧點的單位選派能力出眾的人員進行專門幫扶,這就為發展民族體育旅游提供了大方向的規劃,而具體實踐則通過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培訓的方式將一些民族體育項目傳授給更多的當地人以及當地的旅游公司,讓其將民族體育與旅游高度結合形成新的優勢產業。
湘西地區民族體育旅游資源豐富但一直以來不受外界所知,“精準扶貧”政策為了能更好帶動這一產業的發展,通過各種媒體渠道比如:中央電視臺的公益廣告、湖南地方電視臺的公益廣告、一些湘西民族體育的大型實景演出宣傳等方式對湘西地區民族體育旅游項目進行廣泛的宣傳,使得這一湘西地方特色文化產業在全國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得到大幅提高。
湘西地區少數民族眾多,相對應的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非常的豐富,之前由于地區經濟、交通、通訊等各方面都比較落后,當地居民多外出務工,從事民族體育文化資源的傳承人非常少以至于很多傳統民族體育項目已經失傳或者瀕臨失傳。而“精準扶貧”政策帶來了很多政策上的優惠得以讓許多旅游企業前來發展旅游,從而帶動了當地傳統民族體育旅游的發展,由于民族體育旅游能給當地帶來很客觀的經濟效益以至于去學習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去開發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人越來越多,通過這種方式讓民族體育文化重新煥發出了生機和活力,從而有利于民族體育文化更好的傳承和發展下去。
2016年以來,國家相繼出臺了《關于切實做好就業扶貧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大就業扶貧政策支持力度著力提高勞務組織化程度的通知》、《關于深入推進扶貧勞務協作提升勞務組織化程度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了一套專門針對貧困勞動力就業的精準幫扶政策,對發展扶貧車間吸納、支持返鄉創業帶動、開展有組織勞務輸出、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都有專門的支持政策措施。以上這些具體措施對于發展當地民族體育旅游業的居民、企業、中介機構都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非常有利于湘西地區民族體育旅游業的長足高效發展。
現如今出去旅游的游客已不僅僅追求視覺上的體驗,更多的比較青睞于視覺和觸覺同時享受的方式,而民族體育旅游區別于一般的自然景色參觀它比較注重旅游者的自身體驗感和參與度的提升。
湘西地區經濟較為落后,地勢起伏較大交通通行不方便,使得前來游玩的人不能便捷的進入景區,加之湘西地區地廣人稀相應的網絡通訊設施也比較落后,而體育旅游對這些方面的依賴性又比較大。所以湘西地區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對交通、網絡通訊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只有基礎設施完善好了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旅游。
湘西地區應該進一步升級對旅客的服務體驗,從旅客進入湘西各交通樞紐站開始,政府和各旅游企業就需要開始進行各種服務。只需要游客提出游玩的想法,服務人員將安排所有一切包括住宿、交通出行、餐飲、景點門票、游玩攻略等讓旅客能一站式完成所有需要完成的東西,讓旅客前來旅游不用思考任何問題只需要開心游玩即可。力求開辟旅游服務新模式,滿足游客日益增長的服務體驗。
民族體育旅游的核心其實就是民族體育項目,這也是游客前來體驗民族體育旅游的初衷,因而,如何開發好民族體育項目對于發展民族體育旅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1.1 民族體育旅游開發的項目較多但缺乏對項目的創新
湘西地區民族體育項目非常的多,在發展旅游的過程中如果只注重對這些項目的繼承而忽視了對這些項目進行創新,那么項目也就失去了一定的活力,不利于其長久的發展也不利于被來旅行的游客所接受。
3.1.2 民族體育旅游的宣傳力度不夠
湘西地區網絡通訊和交通通訊都不是特別發達從而造成了湘西地區的信息較為閉塞以至于對民族體育旅游的宣傳過于單一和不足,以上原因直接造成湘西地區的民族體育旅游的知名度上不去,國內外游客根本就不清楚湘西地區豐富精彩的民族體育文化。
3.1.3 資金投入少,旅游相配套的第三產業發展落后
湘西地區歷來經濟不發達,政府對于旅游發展的投入較少對民族體育旅游的投入更少,且湘西地區多以山地為主,供其食宿建筑用地非常少,景區承載游客數量非常有限,一旦游客數量較多其旅游的質量勢必會降低很多。
3.1.4 從事民族旅游和進行民族體育表演的人較少
由于湘西地區民族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在湘西旅游產業的整體比重中占比非常少所以當地居民以及旅游企業對于湘西地區民族體育旅游的重視程度和參與程度都比較低,這些直接造成了學習和傳承民族體育的當地居民越來越少,從事民族體育旅游相關產業的人也越來越少。
3.1.5 民族體育文化資源過于分散難以形成產業
湘西地區少數民族較多,民族體育文化資源豐富但是由于各少數民族分布在不同地區相應的民族體育文化資源也分布在不同地區,這樣不利于體育文化產業化也不利于游客過來體驗和參觀。
3.2.1 民族體育旅游的經營模式
湘西地區民族體育旅游的經營多以將民族體育的各種項目通過表演的形式或通過讓游客共同參與的形式結合在其他旅游中間,并沒有形成完全以民族體育為導向的旅游特色項目。
3.2.2 民族體育旅游的管理模式
湘西地區民族體育旅游多以其旅游公司管理為主,其民族體育表演開展的項目、表演的形式多以旅游公司的要求為準。
3.2.3 民族體育旅游的盈利模式
湘西地區民族體育旅游的盈利多以大景區一次性收取的門票分紅或以景區內單設的民族體育項目表演門票收費為主要盈利方式。其盈利的收入往往較少,且收入方式太過于單一不利于民族體育旅游的長效發展。
政府應加大對于民族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市場為導向并且依托市場,為發展民族體育旅游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于民族體育旅游資源的資金支持、政策支持,進一步完善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發展相應配套的第三產業。開發好了資源,提升了旅游品質還不夠,政府還應加大對于地區民族體育旅游資源的宣傳,提升其知名度吸引更多國內外游客前來游玩。只有品質和知名度都提升了,效益才能得以提高。
湘西地區民族體育旅游要想獲得大規模長足的發展如果僅僅依靠政府的資金投入顯然是不夠的,政府和當地旅游企業必須各司其職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從而更好吸引社會資本前來投資,具體為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對景點的宣傳力度提升景點的旅游競爭力,完善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和營商環境讓社會資本敢于投入,其次當地旅游企業要提升自身企業的管理和經營方式,做到企業能夠科學決策高效發展讓社會資本信于投入。
民族體育旅游的發展不能離開對民族體育活動本身的繼承更不能離開對其進行創新。當地旅游部門應該依托當地的高校例如湘西地區的吉首大學、懷化學院、銅仁學院利用其專業知識對其當地傳統民族體育文化進行創新發展,結合各體育項目的特色和起源的故事進行各種情景創作或者結合當地風土人情進行適當創新使其更加符合現代人的欣賞風格。
湘西地區少數民族眾多相對應各民族的民族體育資源也很豐富,旅游部門應該對其進行科學的整合比如在適當的地方建設一個專門的民族體育旅游城或者可以和當地的旅游企業合作設置專門的民族體育旅游線路這樣就可以讓游客在有限的旅行時間里都能一一體驗或者欣賞到各民族的體育文化。
湘西地區民族體育旅游資源豐富但是在民族體育旅游界的知名度還比較低游客了解知道的就更加少了。當地旅游管理部門和旅游企業可以借助精準扶貧公益廣告進行大力宣傳另外還可以去各省市的省會召開民族體育旅游的推介會和舉辦以民族體育為背景的大型實景演出等推廣活動,旨在最大程度提升湘西地區民族旅游的知名度。
線上線下相結合簡單來說就是線下人工售票和線上網絡售票以及線下實地欣賞景點和線上利用VR技術欣賞相結合的模式。線上線下結合的好處首先是隨著旅游人數的大幅增加實地人工買票往往會造成售票點人潮特別擁擠從而影響旅游放松娛樂的本質,其二現代人已經習慣了使用手機支付,往往會覺得使用現金支付會比較麻煩以上這兩點證明了發展線上支付的優勢,其次沒來實地旅游的人可以先通過VR技術了解、欣賞此地美景,通過VR技術對美景的呈現使得心中產生強烈想來實地旅游欣賞美景的想法。如此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定能將湘西地區民族體育旅游發展得更好。
湖南湘西地區民族體育旅游以其獨特的旅游項目和它本身所具有的民族文化內涵對帶動整個湘西地區旅游業的良好發展起著非常有利的促進作用。湘西地區應抓住國家“精準扶貧”戰略給湘西地區民族體育旅游發展帶來的各種前所未有的機遇,充分發揮自身所具有的各種優勢,借助精準扶貧的東風,實現民族體育旅游、傳統文化和經濟的共同高質量發展[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