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偉
(滇西科技師范學院 云南臨滄 677000)
體育運動對人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其能夠強化鍛煉人們的身體機能,增強人們的身體素質,提高人們的運動意識。但調查發現,我國體育訓練方面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問題,即體育訓練片面注重體育理論知識的講解和體育技能的練習,而忽視參與者在訓練過程中的身心健康發展,很多參加體育訓練的人感到體育訓練逐漸乏味,積極性不高,失去參與熱情,最終導致我國體育訓練難以順利、高效地開展。
快樂體育于20世紀70年代由國外學者提出,20世紀末在我國興起。其內涵是在體育訓練過程中,秉持快樂引導的原則,為體育參與者打造輕松、自然的訓練氛圍,使體育參與者保持愉悅、興奮的心情,從而提高體育參與者的訓練效率,保證參與者可以在參與體育訓練的過程中實現身心健康發展[1]。
1.2.1 以實現全面育人為指導思想
快樂體育理念實際上踐行了以人為本的原則,整個理念中充斥著濃厚的人文主義精神。實施快樂體育理念,要明確體育的指導思想,即要堅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指導思想,提高體育訓練參加者的綜合素質。
1.2.2 發揮參與者的主動性
在體育訓練過程中,體育參與者是訓練的主體,要以參與者為中心,發揮參與者的積極性[2]。教練在引導參與者參加體育訓練的過程中,要明確自身與參與者之間的角色與關系,革新訓練理念,以新的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訓練觀念作為指導,引導參與者之間建立起良好的關系,進而做到在訓練過程中相互配合、相互協作,以充分發揮參與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目標。
1.2.3 將快樂理念貫穿到訓練全過程
快樂理念是體育訓練活動的指導理念,要將這一理念融入體育訓練活動的全過程,讓體育參與者在快樂、輕松的訓練氛圍中提高體育訓練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提高體育知識方面的認知能力,達到情感上的熏陶,最終培養出全面發展的人才,推動我國新時代體育訓練模式的更新與發展[3]。
快樂體育理念是一種態度,快樂體育理念融入體育訓練,對體育訓練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練及時轉變體育訓練意識、革新體育訓練理念,堅持以體育參與者為中心,根據參與者的身心發展特點來安排有針對性的訓練,充分激發參與者的積極性,發揮出參與者的體育特長,從而引導體育參與者以更大的訓練熱情參與體育訓練;同時,還要營造出和諧、積極的訓練氛圍,讓參與者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從而提高訓練效率。
具體來說,在體育訓練過程中,教練要以快樂訓練理念為指導思想,根據體育參與者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個性特征等因素,對體育訓練模式加以改革,運用更符合參與者訓練規律的訓練方法對參與者進行指導[4]。首先,要講解一定的體育理論知識,讓參與者在體育訓練過程中形成一定的知識基礎;其次,要引導體育參與者加大對體育技能的訓練,提高體育訓練能力,同時增強參與者的身體素質,進一步發展他們的身體機能,強健體魄,激發參與者自身的運動潛能,并幫助體育參與者緩解心理壓力及解放自身天性。
當前,我國體育訓練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我國體育參與者作為體育訓練的主體,大多數是社會上的中青年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日漸富足,大多數人都因缺乏鍛煉而身體素質較差,參加體育訓練時遇到的困難就更多,難以適應強度較大的體育訓練。因此,目前我國體育訓練遇到的主要問題是要結合參與者的實際身體狀況,合理地增強體育參與者的身體素質。這一問題看起來簡單,但是比較復雜,需要教練和體育參與者共同配合。教練在實行體育訓練時,要考慮參與者的身心發展特點,針對不同的身體狀況采用不同的訓練方法,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搞“一刀切”,這樣可能會造成部分參與者難以適應訓練,甚至損傷到身體[5]。
新時代體育訓練迫切需要改革傳統的訓練模式,調動體育參與者的積極性,提高體育訓練的效率,因此在體育訓練中引入快樂體育理念就十分有必要。快樂體育理念作為一種新的訓練理念,改革了傳統的體育訓練模式,轉變了長期以來教練與體育訓練者之間的角色定位和關系,要求教練在訓練前根據體育參與者的特點制訂個性化的訓練計劃,突出參與者參加訓練的機會,營造積極、愉悅的訓練氛圍,讓體育參與者在訓練過程中不僅能收獲體育技能和知識,還能在訓練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充實和快樂,具有強烈的成就感,因此這樣的訓練模式有利于促使參與者更加積極地投入到體育訓練中,提高體育訓練成績。
快樂體育理念下的體育訓練要求以參與者為訓練過程的主體,教練在開展訓練時要突出參與者的主體地位。在快樂體育理念的指導下,體育訓練變得更能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給予足夠的空間供體育參與者發表自己的意見,展示自己的體育才能,幫助體育參與者與教練以及與其他參與者之間進行交流、討論,從而取長補短,有效地解決訓練過程中的問題。在這一展示自我的過程中,教練能夠幫助體育訓練者增強自信,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目前,我國體育訓練模式依然主要沿用傳統的訓練方式,傳統的訓練方式以教練為中心,側重于教練單方面進行體育知識及技能的輸出,體育參與者作為被動的接受者,只需要掌握教練要求的技能就可以,這種被動的訓練方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作用,這使得體育參與者能夠掌握一定的訓練技能和理論知識,但是這種知識和技能是機械性的,不利于激發參與者的熱情和積極性,長此以往,可能會導致體育參與者對體育訓練感到乏味,甚至產生厭煩的情緒,難以幫助體育參與者成為真正的全面發展的人[6]。
因此,快樂體育理念的引入為體育訓練創建了新的訓練模式,改變了以往傳統灌輸式的訓練方法,為體育訓練模式增添了趣味。比如,體育教練可以通過微博、直播等大眾廣泛接觸的社交平臺進行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傳播,對一些體育訓練動作進行示范,鼓勵人們積極參與體育訓練;通過講述體育運動員的訓練事跡,引導人們感受高尚的體育精神,從而樂于參加體育訓練;還可以通過運動打卡的方式調動人們的積極性,鼓勵人們堅持參加體育訓練。
在體育訓練過程中,要想切實地落實快樂體育理念,需要密切結合體育參與者的個人特點,因材施教,發揮參與者的所長。教練要根據體育參與者的個人身心發展特點,如年齡、性別、身體狀況、心理素質等各方面因素,并結合體育參與者的興趣、愛好、需求等,制訂個性化的訓練計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快樂體育訓練理念,調動體育參與者的積極性,鼓勵人們主動投入到體育訓練中。另外,教練可以在訓練形式上加以革新,根據不同的訓練項目和參與者的需求,設計不同的訓練形式,如分組訓練、集中訓練、個別化訓練等,還可以采用比賽、演出等活動方式進一步激發參與者的熱情,在參加活動中提升體育訓練水平。
在落實快樂體育訓練理念的過程中,開展多樣化的體育訓練項目也至關重要。豐富多樣的體育訓練項目有助于為體育參與者提供多樣化的選擇及豐富訓練體驗,并且為參與者在較高強度的體育訓練中帶來新鮮感,從而引發他們的好奇心,激發參與者的興趣。教練也要明確訓練過程中的目標和具體訓練項目,根據不同項目的特點,運用不同的訓練方式,培養參與者不同方面的技能。并且在開展體育訓練項目時,教練要充分尊重體育參與者的意見,給予參與者自由選擇體育項目的機會,讓他們根據自身的優勢和興趣選擇體育項目,促進教練與體育參與者的交流配合。
科學、合理的方法有助于更好地培養體育參與者的運動技能,提升體育訓練效率,因此要想落實快樂體育訓練理念,就要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體育評估方法,根據體育參與者的需求,因材施教,提升體育參與者的動力,幫助參與者在體育訓練過程中有所收獲,提高自身能力,準確、高效地提高參與者的綜合素質。具體來說,教練在制訂訓練方法時,可以結合體能測試和體育訓練考核,定期評估體育參與者的訓練水平,從而進一步彌補參與者訓練過程中的不足,并發揚他們的優勢之處。
在快樂體育的引導機制下,新時代體育訓練模式的創新與應用,提高了體育教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增加了體育教學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促進了當下體育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