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東洋
(青島黃海學院 山東青島 266427)
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無論是體育課還是思政課,都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要通過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習慣和自主鍛煉的意識,幫助學生養成在體育鍛煉中享受鍛煉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習慣,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創新活力。荷球作為21世紀重點球類項目引進我國大陸,一經引進,即被多所高校作為公共體育課項目引入課堂。在三全育人背景下,荷球項目在教學過程中的課程思政建設,既需要考慮體育課程共性,又需要考慮項目本身的特殊性。
荷球又稱合球,起源于荷蘭。正規全場賽采取八人制,比賽雙方各四男、四女同場參與比賽。荷球的競爭性和對抗性,既不失激烈,又能彰顯運動員的紳士和動作的優雅,更具有獨特的趣味性、觀賞性和娛樂性。同時,在社會上也同樣具有吸引民眾參與該項目體育鍛煉的獨特魅力[1]。其運動強度適中,適合任何年齡段的男女參與,在荷球比賽中,一個場地劃分為進攻區和防守區,每個區域設置一個3.5m高球籃,每進一球得1 分,場上總進球得2 分或2 的倍數,攻守隊員對調,下半場換邊。持球方在防守區域內,只能通過傳球的方式將球轉移到前場,該過程要求隊員在傳接球上配合默契,在這個過程中傳接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完全通過場上隊員傳接球完成球的位置移動,而在半場進攻時,場上“四對四”的比賽,需要場上四名隊員團隊合作、團隊組織及團隊戰術密切配合完成有效進攻。
“三全育人”思想背景下,高校把立德樹人教育作為根本任務,立德樹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識和社會實踐教育的各個環節,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同樣不可或缺,如何能更行之有效地開展課程思政建設[2],是目前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各院校探討的問題。各個項目都有其體育項目的共性,各有其項目本身的特點,不可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需要由點帶面地發展,這就是在荷球教學上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目的。通過荷球課程思政建設與研究,為今后在其他體育項目上進行課程思政改革和建設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3]。荷球項目作為新引入的項目,對于高校學生群體來說,容易被接受。荷球項目作為體育項目的一種,既有體育項目的許多共性元素,又有其獨特的特點。在開展課程思政方面有許多得天獨厚的條件[4]。荷球課教師應挖掘和發現蘊含在荷球教學中的思政元素,通過跨學科的交流探討,提升自身政治素養,將荷球教學和思政教育相融合,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
每一項體育項目都有自身所獨有的特點[5],荷球項目也不例外,荷球運動是一項男女隊員同臺競技的運動。熱衷于荷球的人,一定程度上幾乎忽略了性別的界限。筆者曾經做過調研(見表1),隨機對3所開設荷球課的高校發放調查問卷,在回收的1318 份有效問卷中,其中男性為609份,占有效問卷總數的46.2%,女性為709 份,占有效問卷總數的53.8%,男女人數接近對等,甚至女生比重稍大。
表1 調查對象的性別結構表
調查發現,荷球項目完美地解決了女生參與體育項目不積極的現象。這個特點,正好符合我國和諧社會所倡導的男女平等[6]。荷球課程思政建設在提高女生身體素質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促進了男女生間的和諧交往,為和諧社會的建設貢獻了力量。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里的“傳道”要求教師做到言傳身教,傳授知識,培養品格[7],在荷球課程思政建設中,要求教師從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影響、激勵和鼓舞學生,用自己的良好道德品質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品質影響學生,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里的“授業”指,傳授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8],同時也是現階段家長、教師和學校最關心的直觀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有充足的知識儲備和恰當的教學方法,合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9]。“解惑”是指學生在學習探討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能夠及時地幫助其解決問題[10],同時能夠采用恰當的方法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善于在生活中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形成獨立人格的目的。
在高校荷球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教師同樣首先應該考慮的是為誰培養人、怎么培養人以及培養什么樣的人問題,并在授課中落實。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大學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強的特點,充分發揮荷球本身的新穎性。教師應以身作則樹立積極向上的教育形象,做到課上課下表里如一。積極落實相關政策,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做到令行禁止。
體育項目本身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發揮著重要作用,在荷球項目中,男女同場學習,鍛煉和競賽等是該項目的特點,也是項目發明初期合理調動女生參與運動的目的。對于男女生的交流,是其他項目不能夠實現的。自信心的培養也是思政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體育精神中提倡“自信、自強、自尊”,若缺少了自信的思想意識,即便擁有強大的身體素質和自尊心,也會缺少比賽過程中制勝的保障。因此,在高校荷球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實戰出發,從嚴要求學生,嚴格地執行教學進度和教學大綱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準備活動開始培養學生的參與度,轉變思路,創新授課方法,從“讓學生學”變為“學生主動學習”,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對于拼搏精神,在體育賽事方面,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奧運精神[11],奧運精神所體現的不僅是競技運動方面不畏對手、敢于戰斗、敢于勝利的品質,更是一種不斷拼搏、勇往直前的自我超越的精神。掌聲和鮮花的背后,是艱辛的付出和努力的拼搏,這往往是不被人所關注的,這也正是思政方面需要去培養的,是不達目的永不放棄的理想和信念。正如女排精神所展現的不僅是一次或幾次體育比賽的勝利,更是中國女排在和平時期為祖國榮譽而戰取得的成功,因此在高校荷球程思政建設中,也一樣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拼搏精神。
在體育運動和競賽過程中,特別是集體項目的角逐中,要求高度的團隊協作和配合,無論是球類項目,還是個人項目,都離不開團隊協作和隊友的配合。特別是荷球項目,男女同場競技,更加需要結合男女性別特點,互相配合進行比賽,這樣才能取得優異的成績,更加彰顯了團隊協作的作用。應結合團隊協作與配合的內容,穿插上愛國主義教育,順其自然地開展思政教育。
多數高校體育課程安排為每周2 課時,在高校荷球課程思政建設中,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利用體育課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引導學生認識到,健康的體魄對自身發展的意義,并感受體育鍛煉的快樂,自覺地將體育鍛煉的內容融入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自覺地進行體育鍛煉,幫助大學生樹立自我鍛煉的意識,實現“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目標。
荷球課程思政建設符合“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無論是在體育共性元素方面、自信心培養、拼搏精神鍛煉、團隊觀念建設、自我意識能力獲取等方面,還是在特性方面,如男女性的和諧相處等,都符合“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同時,也符合現階段的社會主義建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荷球課程思政的建設,在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方面起著以點帶面的作用,能為體育專項課程思政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