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有理 廣州市紡織服裝職業學校
據廣州市教育局公布的2021年擬招生名單中有38所中等職業學校,其中市直屬直管的有18所,區直屬直管的有20所[1]。中職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青春期,身心健康發展不良易伴發不良的心理和行為問題,造成安全隱患[2]。本文以廣州市紡織服裝職業學校為例進行現狀和問題剖析,提出解決對策,為相關部門提供理論參考。
廣州市中等職業學校數量眾多,其學生體質健康是職業教育的重要一環,學生在體育課堂進行體育鍛煉的效果十分有限,課余體育鍛煉是其體質健康的重要保障。課余體育鍛煉存在不少問題,有一定的隱患,需要引起重視。
中職學生的理論文化水平相對不高,在我國長期唯分數的背景下,導致這部分學生自信心不足,自我表現欲不佳,沒有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動力和氛圍,體育鍛煉意識薄弱。
近幾年高職教育發展迅猛,中職教育的經費被大大消減,沒有足夠的經費來新建、修繕和維護運動場地設施,目前的運動場地設施滿足不了學生們日益增長的體育運動需求[3]。
體育課堂是學生體育運動的主陣地,但中職學生的肥胖癥、心血管疾病相對比例偏高,心理問題的數值也是教其他學段的學生偏高。在安全第一的思想指導下,體育教師只能放棄競技類、高難美等體育運動導致體育課堂運動負荷不足,不出汗、不氣喘、不臉紅等亂象層出不窮。
男生偏向于籃球和足球,女生偏向于羽毛球和健美操。散步和慢跑男女都相對比較普遍。經常參加多項運動的學生比例非常有限,一專多能的現象非常少見,課余體育運動表現形式單一。
中職學校的社團是在指導老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的,具體開展起來需要經費和團隊協助。因經費不足、團隊成員變動大以及協會成員培育周期所需的時間不佳,導致大部分社團形同虛設,發揮的作用非常有限。
樹立學生的自信,挖掘自身潛能,從源頭上開流。通過專業技能的成功彌補理論知識的不足,進而逐步建立自信,打開心扉,熱愛生活,積極參與體育運動,愉悅身心。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和校企合作深度,結合自身情況因地制宜積極修繕、擴建和新建體育場所和設施。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和資源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體育運動需求。
教師主導課堂,引領學生成長成才,體育課堂是學校體育最重要的一環,良好的課堂可以造就學生運動啟蒙和專項的形成,進而有意識的提高運動技能和享受運動樂趣,積極參與課余體育鍛煉。
影響運動方式選擇的因素有性別、興趣愛好、技能水平、運動好友、健身時間以及所學專業等[4]。通過分組歸類逐一對比討論,找到問題的根源,精準解決運動方式不足的問題。
學生社團在中職學校課余體育鍛煉中的表現形式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導向的。在團委的領導下和指導老師的引領下以體育專項協會的組織形式為載體,旨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體育活動形式[5]。
廣州市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的關鍵一環,以中職教育為代表的職業教育蓬勃發展,得益于省城的優勢,廣州市中職學校數量龐大,在體育強國戰略和全民健身計劃的背景下,廣州市中職學校的課余體育鍛煉備受關注。如何更好的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為祖國的建設輸送人才是時代給予我們的拷問,本文針對廣州市紡織服裝職業學校的課余體育鍛煉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為相關理論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