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柳梅
(廣東省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潼僑鎮新華小學 廣東 惠州 516000)
隨著現階段新課標及新課改政策的深化改革,教育行業中整體的教學觀念都在進行革新和改變。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也應充分落實教學改革政策,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方式進行知識的主動汲取。想要達成這一教學目的,教師首先便應引導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和數學的趣味性,在較為生動、活躍的學習氛圍中完成自我提升、自我發展。
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當前的年齡特質及認知能力進行教學方案的針對性設計,使學生在教師擬定的教學情境中感悟學習和探索的樂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欲望及學習熱情,以科學合理的教學場景構建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意愿,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對《表內乘法》進行教學時,教師便可通過構建問題情境的方式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首先,教師應讓學生進行加法問題的設計及回憶,如4個3,5個6,8個8,9個5等相加分別為多少。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能夠逐漸進入到數學學習狀態,此時教師便可開始問題的導入,讓學生進行此類題目的設計由教師進行回答。教師在回答的過程中能夠根據自身思維能力及數學基礎的運用進行快速的回答,學生經過驗證發現教師不僅計算速度快,計算結果也是正確的。教師在此時便可引導學生通過加法的方式發現數字的運算規則,如2個2,2個3,2個4,2個5等以此類推。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能夠較為直觀地發現其中蘊含的數字規律。隨后教師便可開始表內乘法的講解和引導。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能夠進行知識的主動學習,提升學生對表內乘法的學習效果,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意愿,使學生對數學學科充滿興趣。
小學階段的學生大多活潑好動且對身邊的新奇事物興趣十分濃厚,這一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也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便可通過形象較為鮮明且色彩鮮艷的教具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中能夠積極展開學習,以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對《1~5的認知和加減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便可利用彩色的粉筆展開教學,首先利用同一顏色的粉筆分別畫出5個圖案,便于引導學生進行數字的認知。在學生掌握數字后,教師便可利用不同顏色的粉筆進行加減法的教學,如用紅色畫3個圖案,用綠色畫兩個。學生經過計數能夠發現共計是5個圖案,隨后教師便可提問如紅色的有幾個圖案?綠色的有幾個圖案?學生通過觀察能夠得知紅色圖案為3個,綠色為2個,那么3+2也就等于5,隨后教師可進行反復的操作,如4個黃色1個藍色,學生便能夠得知4+1=5,通過幾次的操作學生便能夠掌握1~5的認知及加法的計算方式。隨后,教師可通過反向的操作如5個圖案中減去兩個紫色,還剩下幾個圖案?學生通過觀察能夠得知剩余3個,此時教師便可導入相應的練習題如1+3,2+3,2+1,4-2,5-3等。學生通過教師之前的講解及引導已經掌握了知識,只需要經過較為簡單的適應便能夠正確進行計算。在這一教學方式中學生始終能夠以較為集中的注意力和較高的學習興趣進行參與,在趣味性較高的內容中掌握數學基礎知識,提升教學有效性。
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中能夠進行應用的教學素材相對較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思維能力拓展教學用具,使學生能夠以較為直觀的方式進行知識的理解,在學生的認知范圍內展開教學,使學生能夠正確理解數學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及學習體驗。
例如在對《認識鐘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便可制作相應的汽車模型或貼紙,時針每小時的前進距離為一格代表是一個小時,分針每一個小時前進60格,秒針每分鐘前進60格。相對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而言,這種有著具體形象的教學方式更加適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對教學效果也有著良好的提升作用。教師在課堂中還應引導學生將三輛小汽車進行關聯,組成系統化的時、分、秒概念。學生通過對自身較為感興趣的教學內容進行觀察,能夠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在汽車的運動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中提升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是構建高效課堂最為直接且效果較好的方式,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為學生進行教學方式的設計及改進,使學生能夠在與時俱進的高效課堂中汲取知識,體會數學趣味,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常用性及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