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慧
(安徽省淮南市壽縣第二中學 安徽 淮南 232200)
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與實施下,核心素養的概念在各個學科中逐步深入,這使得很多學校開始注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化學作為高中教學較難的一項學科,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對于提升高中化學教學水平具有較多的有利之處。
高中化學涉及到環境、能源、材料、信息等等多個方面的知識,這些領域之間相互交叉和滲透,又相互調節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額一門課程。從化學的本質出發,化學所揭示的是客觀存在的物質本質,包括物質的性質、結構、組成等;從化學的價值來看,化學探究的是可發展的理想目標。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就主要是培養學生完美的人格和終身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化學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能夠更好的自我發展。
在目前高中化學學科教學實踐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足,二是缺乏能力培養的評價指標體系,三是對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不足。首先,在目前的高中教學中,仍然是以化學知識為導向,注重對化學知識體系的系統學習,教師存在嚴重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因此忽視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對抽象知識理解困難,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其次,目前高中化學學科缺乏科學、完善的核心素養評價指標體系,因此無法判斷出學生的綜合能力,也無法根據考核評價結果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影響了核心素養的培養;最后,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因此對于化學的學習必須要將理論與實驗結合起來,從而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但是目前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大部分時間是對理論知識的講解,無法在實踐中提高學生各項能力。
3.1 把握基本要素通暢課堂邏輯。有效培養高中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首先需要培養高中學生的關鍵能力,即培養學生良好的掌握知識能力。為此,在實際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學需要根據高中化學學科的實際教學情況與知識體系,對化學進行合理地設計,并進行有序的課堂環節設置,以使得化學教學的課堂能夠保持一定的邏輯性與有序性。例如,在“化學實驗基本方法”教學時,需要通過合理化的課程設置與方式,確保學生能夠良好掌握化學實驗基本方法,使得學生能夠對化學實驗規則進行初步的了解。很多化學教師在實際進行化學教學時,通過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很多學生在進行化學實驗室實驗課開展時,經常會將眼光放在化學儀器與藥品上,而在實際進行化學實驗操作時,通常會因興奮與好奇而對化學實驗操作感到緊張,在化學實驗進行結果記錄后,便感覺結束了化學實驗,沒有深刻認識到化學實驗的思路與目的。這種學生化學實驗態度與實驗邏輯的不一致性,使得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很難養成。因此,教師在實際進行化學實驗前,可以引導學生對化學實驗室的各項規則進行了解,并對本節課程涉及的化學器材與藥品及操作步驟進行正確認識,以使得其能夠在實際開展實驗時,按照順序良好的完成化學實驗與記錄,促使其能夠形成獨立思考、敢于質疑和批判的創新精神,發展實驗探究與創新意識的學科素養。
3.2 創設問題鏈條培養思維能力?;瘜W學科核心素養意義在于學生能夠在核心素養的鍛煉下,可以主動性與邏輯性的進行化學學習思考,確保其能夠有效進行化學實踐與理論知識的學習。為此,在實際進行化學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鏈條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能力。例如,在進行“用途廣泛的金屬材料”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出擴展化的化學問題鏈,怎么樣的物質稱為金屬—合金金屬的成分有哪些-這些成分使金屬的性能會發生什么變化——金屬可以制作成哪些物品-你認識的金屬有哪些-這些金屬共同特性在那里。通過有序性的鏈條設計,讓學生們以探究性的思維,能夠去理解化學之間的變化,使其能夠根據個人所學知識與認識,充分地參與到化學學習中,以鍛煉其的化學認知能力與判斷能力,進而在以點到面的教學下鍛煉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化學作為高中理科生必須學習的學科,化學在高中應試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實際進行化學教學時,只有確保高中學生具有良好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才能有效提升高中化學的教學水平。為此,為有效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培養良好的學生核心素養,需要在進行化學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合理化的教學方式,不斷深化高中學生的個人化學思維能力與實踐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