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后疫情”時代,德育工作者應積極建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結合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現實問題,分析當下小學生德育管理方式,選擇符合小學生生理及心理發展規律的方式進行正面管教,以期達到價值理念下的育人效果,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 核心價值觀;抗疫教育;德育工作
[作者簡介]朱少平(1982—? ? ),男,江蘇江陰人,江陰市英橋國際學校,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德育工作。
2020年2月初,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全國各地的學生先后遭遇了居家隔離、線上學習、錯時復學的情況,很多學生在這過程中出現了焦慮和厭學心理,甚至產生了過激行為。筆者針對“后疫情”時期生理及心理處于未成熟階段的小學生在復學后的各種表現,分析當下小學生德育管理方式,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價值理念教育,以期達到價值理念下的育人效果,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核心價值觀融入疫情教育的價值意蘊
核心價值觀教育要打破德育專門人員、專門課程、專門場域所造成的狹隘的專門化觀念,強調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全員性、全程性與全域性,主張以一種無邊界的教育理念來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模式。
首先,堅持立德樹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立德樹人是我們黨對教育根本問題的時代性回答,“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新時代教育的目標和使命。
其次,進行價值導向。在當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時代背景下,小學生居家隔離并進行“線上學習”所產生的厭學問題和應付態度,以及復課后“線下補學”所形成的焦慮情緒等諸多心理問題需要注意。如何引導學生端正思想態度,以及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需要德育工作者結合學校德育工作有序開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學生的錯誤看法和認識進行創編,進而起到價值理念下的育人效果。
最后,突出課程育人。我們需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有目的、有計劃地將來自各方面對學生的影響加以組織、調節,使其相互配合、協調一致,突出課程的“協同育人”價值,引領學生形成價值判斷,樹立文化自信,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與社會,追尋生命價值,樹立高遠志向。
二、核心價值觀融入疫情教育的實施路徑
2020年伊始,全國突發新冠肺炎疫情,舉國上下打響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為了贏得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阻止新冠病毒向校園擴散,在校領導的有序安排下,筆者積極做好各項工作,借助學校德育陣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小學生做好抗擊疫情的教育工作。具體表現在校園抗疫生活中的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學生分批復學時,踐行愛國的核心價值觀教育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教育與時俱進,隨時隨地用活的東西教活的學生,養成活的人生。”依據抗疫要求,師生戴口罩、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學生每周一次在校門口掃健康碼,綠碼才允許進校。德育工作者做好值日崗工作,要求學生戴好口罩,通過測溫門,沿著指定路徑走直線,并在一米遠距離的定點上,自動排隊,直角轉彎,進校進班。筆者結合班級工作的開展,以具體事務性工作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
生活無時不變,教育就要隨之而動。根據抗擊疫情政策的調整,我們班級工作的開展也需要實時調整。如何有效傳達抗疫安排?如在四月要求學生戴口罩進校門、手拎餐具進班級、用免洗洗手液洗手、中午活動后更換新口罩。五月初允許體育課摘下口罩,五月中旬允許進校門摘下口罩。當時,國外疫情還處在比較嚴重的階段,我們一面外防輸入,一面內防感染。學生分年段復學,我們將這些變動的事務安排,通過個別學生的活動視頻讓其他學生知曉,并堅決執行,落實好抗疫工作。
為什么我國的疫情發展態勢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筆者引導學生關注時事,了解國際國內的疫情現狀,在班級晨會中讓學生進行交流。國內的疫情防疫措施在不斷變化,先是居家隔離,接著各地醫療隊出征,再是建議復工復學,然后無風險地區建議解除道路管制等。我國結合具體國情治國理政。而國外呢?他們追求自由,依舊在街頭聚會、游行,不戴口罩。這就是政治體制的不同,國家政策的不同所導致抗疫效果的不同。教師以疫情防控的例子激發學生們的愛國情懷,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樹立文化自信,踐行愛國的理念。
(二)在德育常規工作中,踐行文明的核心價值觀教育
筆者結合學校抗疫工作中的晨檢、午檢,在班級有序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以文明為抓手,具體以四個步驟對學生進行生活教育。
1.選擇值日人員。在班集體中,民主推選出有奉獻精神的值日人員,協助班主任做好工作。
2.領取抗疫物資。值日人員領著學生們從總務處領取抗疫物資,如體溫槍、溫度計、體溫表格等。
3.學會正確測溫。班級學生一起學習并交流如何正確運用體溫槍和溫度計,測量體溫并記錄,超過正常體溫要求及時上報班主任。
4.商討應急措施。班級總會突發一些狀況,如學生在體溫正常的情形下,突發嘔吐、腹瀉等狀況,值日人員要立即組織學生們商討如何應急處理,如應把嘔吐物吐入方便袋并打包,及時清潔,做好消毒工作等。
以兩周為一個值日周期,值日生從單純聽從德育工作者的指導到對晨、午檢工作駕輕就熟,其文明意識和行為得到了培養,他們在工作中獲得了抗疫知識,如對體溫的測量、監控,對突發情形的處理等。值日活動既要求學生為班級工作貢獻心力,又要求他們在服務工作中體現耐心和愛心,還要遵循保護自身不被感染的原則。
(三)在整合校園課程內,踐行法治的核心價值觀教育
依托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復檢的背景,在多個社區推進垃圾分類的衛生工作中,各個職能部門帶頭進社區促進工作開展。那么,一個班級如何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開展呢?特別是在抗擊疫情背景下,學生如何處理抗疫工作中產生的生活垃圾?班主任需要協調各學科教師,統一形成育人合力,共同營造法治社會的育人環境,讓學生積極參與校園活動。
1.設計主題板報。班主任要求班級設計一期以“法治校園的窗口——談班級垃圾的有效分類”為題的黑板報。在副班主任的指導下,學生們進行一期板報設計,有主題、有圖文,不符合要求的則整改,從而形成德育陣地。
2.進行視頻制作。一次性口罩、一次性手套與頭套、消毒紙巾、裝消毒液的瓶子等,需要分類投放到相應的垃圾桶內,學校對垃圾的投放強調規范、統一、合理。學生在計算機教師的帶領下,進行垃圾分類規范動畫視頻的制作,從而實現了法治教育的強制性。
3.防疫小報圖展。結合當下文明城市創建倡導的社區垃圾分類的嚴格要求,有序開展小報設計展覽月活動。學生在美術教師的指導下設計防疫垃圾分類小報。
通過以上多項活動的開展,可見法治教育的有力影響,以及統整學科“協同育人”的重要性。教師應在生活中給學生良好的法治教育,踐行核心價值觀在活動中育人的創新路徑。
三、結語
筆者結合疫情現狀,通過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對學生進行積極影響,不斷培育學生的人格品質,注重學生潛能和實際技能的開發,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生活教育的內涵,為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做好鋪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