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萍
摘要:翻轉課堂與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都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二者組合應用于語文教學中,既可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可最大程度提升學生的主動探索意識,符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分析翻轉課堂、小組合作與語文教學的關系,探究基于翻轉課堂的小組合作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翻轉課堂;小組合作;策略;效率
一、翻轉課堂、小組合作與語文課堂教學的關系
1. 樹立正確教學理念,引入翻轉課堂、小組合作教學模式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語文課堂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師在教學中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緊緊圍繞學生需求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而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強調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將課堂變成師生、生生互動的場所,而不再是教師講授知識的場所。小組合作學習重在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以此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基于“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理念,教師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并將二者有效結合,設計課堂問題、課后作業,開展師生、生生互動,以此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逐步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2. 發揮教師集體智慧,研討適合本年級的語文教學模式
語文知識點比較多,如何將分散的知識整合到一起,這就需要發揮語文教研組所有教師的智慧。教師可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引入語文課堂,結合學情集體設計適合不同年級的具體結合模式、具體教學內容,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例如,《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結構精巧,層次清晰,文字清秀雋永,純樸簡練,緊扣“匆匆”二字,運用排比、擬人、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的無奈和惋惜。在進行《匆匆》的教學設計時,語文教研組的教師結合文章主題“匆匆”———急急忙忙的樣子,首先以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前將教學課件以視頻形式發給學生,并讓學生思考:“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然后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一定自主思考的時間,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繼續探討翻轉課堂的思考題,并學習文章表情達意的技巧,體會作者反復表達的光陰易逝的無奈,學會珍惜時間,珍愛生命中的每一天。
二、基于翻轉課堂的小組合作語文課堂教學策略
1. 優化課前預習階段設計,激發學生的探究積極性
課前預習階段在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師可根據導學案,以翻轉課堂的形式設計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活動,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提升學生的基本技能。例如,《我是小小交通員》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增強交通安全意識,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語文教研組教師集體研討后決定以翻轉課堂形式設計預習階段的教學內容:提前將一首與交通安全有關的兒童歌曲以微信的形式發到班級群,讓學生提前熟悉,并自主查找有關交通規則的相關知識。有了課前預習階段的熱身,教師在開始新課講授時,可以兒童歌曲導入,然后再引入本課話題,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可見,科學合理的課前預習教學設計,可充分發揮翻轉課堂的教學優勢,豐富課堂教學手段,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2. 優化課中教學實踐設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語文教材包含現代詩、古詩、童謠、散文、故事、童話等內容,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可讓學生在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不斷提升語文核心素養。但受傳統教學觀念影響,部分教師一味追求分數,趕進度,加容量,導致課堂氛圍沉悶,學生的自主探究積極性不高。因此,教師可以學生為中心,從課堂教學實踐出發,積極優化課中實踐設計,在課前翻轉課堂的基礎上引入小組合作,讓學生獲得深層次的情感認知,不斷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繼續以《我是小小交通員》教學為例,在學生提前熟悉與交通規則有關的歌曲和知識的基礎上,教師開始新課教學,首先出示課本教學圖片,讓學生觀察圖片中的人和物,進行小組自由交流討論,以鍛煉學生讀圖說話的能力。然后板書課文重點句子,讓學生理解紅綠黃交通燈所代表的不同含義并熟悉有關交通規則的句子。接下來讓學生自讀,四人一小組練習對話并表演。在練習環節,教師可先與學生一起說詞語做動作,鞏固課堂教學內容。最后,出示自制的交通信號燈卡片以及相關遵守和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圖片,增強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使其養成遵守交通規則的好習慣。再如,在設計《我愛故鄉的楊梅》的教學內容時,語文教研組集體研討后,讓學生以“我愛故鄉的……”為主題進行小組討論,然后根據討論的結果自擬題目進行寫作。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既解決了自身習作素材不足的問題,又積極吸收、借鑒他人的創意,習作水平顯著提升。
3. 優化課后作業設計,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語文課程標準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使學生通過體驗、實踐、參與、探究、合作等方式,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后作業設計上,教師可引入小組合作,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設計《蝙蝠與雷達》課后作業時,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整理、討論作業清單,讓學生思考從哪幾個角度設計作業問題,這些問題能帶來哪些收獲。這樣,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討論,最終列出了“簡述課文主要內容,讀句子‘科學家經過反復研究,終于揭開蝙蝠能在夜里飛行的秘密’談體會,蝙蝠的嘴和耳朵是如何配合的,說明雷達與蝙蝠之間的聯系”等課后作業內容。這些創新的課后作業內容,是學生集體討論的結果,有利于進一步激發學生進行課后復習的積極性,從而逐步深化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
三、結語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是基于新課改和素質教育而運用于學科教學中的新型教學方法,二者都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將二者有效結合,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設計,通過優化課前導入、課中實踐、課后作業,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能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羅青.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探究[J].陜西教育,2018(11).
[2]馬和秀.小組合作學習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成才之路,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