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柳君 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
近年來,企業在數字化領域的發展已然成為全球技術革新的重點方向之一。但企業的數字化改革并非易事。根據《2020中國企業數字轉型指數研究》顯示,我國的數字化轉型中,成效顯著的企業僅占11%,轉型指數整體得分升至50分。陳冬梅、王俐珍和陳安霓[1](2020)指出,企業的戰略制定,是數字化改革過程中最關乎其興衰存亡的核心要素。
隨著貴州省“縣縣通高速”的目標達成,貴州的公路建設速度開始放緩。長期以高速公路土建工程施工為主的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由于優質項目競爭越發激烈,利潤空間逐漸萎縮。因此,公司急需抓住產業優化升級的契機,利用數字化發展幫助企業拓寬產業邊界,擺脫發展瓶頸。
202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強調要更加注重民生基礎設施補短板,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推進鄉村振興,預示著基礎設施建設將作為高質量發展鄉村經濟的重要支撐。201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貴州作為全國首批交通強國試點省份之一,將在交通運輸投融資模式創新、智慧交通建設、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山區公路建設運營安全風險管控等方面開展新試點,發展大有可為。2019年7月,黨中央提出“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我國大環境影響下,基礎設施建設行業的信息化、數字化升級成為必然。
近年來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使產業技術革新的速度也隨之加劇。以大數據、云計算、AI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興技術造就了許多新生產方式的產生。陳昌盛、許偉、蘭宗敏和江宇[2](2020)的數據指出,2019年數字化技術已為我國的經濟貢獻了6.6%的直接影響以及11.0%的間接影響。尤其是在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的大環境下,線上數據處理、數字化管理、虛擬辦公等網絡化技術被企業廣泛應用,企業技術升級的需求也成為了不可逆的趨勢。
但我國企業的數字化也正面臨巨大的挑戰。任亮[3](2020)在第六屆公共政策智庫論壇中將我國目前數字化發展的問題歸類為以下幾點。首先,不少企業數字化改革的原動力不足。不少企業在現有的舒適圈中未覺察到未來發展的整體趨勢,或是了解趨勢但忽視和拒絕變革。其次,數字化發展的條件緊缺。不論是數字化管理和應用的人才,還是提供的經費、權限,甚至技術人員所在的科研環境,目前仍然需要政府、企業、高校等組織的鼎力支持。第三,我國當下產業數字化的布局與發展不平衡。由于數字化發展對地區的政策重視度、人才儲備和新興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息息相關,我國目前的數字化技術的發展更偏向較發達城市。
目前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行業發展相對成熟,國內已有許多兼具雄厚實力和豐富經驗的路橋公司。傳統的施工業務在產業鏈中屬于技術含量較低的領域,因此傳統業務尤其是優質項目競爭激烈,企業利潤空間逐漸萎縮。且在較發達地區,大規模建設項目趨于飽和,不少省外的路橋公司已將其項目發展往內陸欠發達地區、甚至國外延伸。當下行業內項目多以PPP為主要模式,多數企業推出的“投融資+設計+施工+采購+運營”的一體化運作方式廣受實施機構青睞,優質項目競爭激烈,合作條件日趨苛刻。
不少競爭企業在實施“走出去”發展戰略的同時,更悄然開始了信息化、數字化技術升級,并進一步推動經營模式轉型和業務拓展。例如廣西路橋集團,已在2018年成立技術與信息分公司,專項負責該公司的數字化建設,開展基于“BIM+WBS+GIS”的國內首個公路工程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發工作。并引入以主板數據管控和企業服務為核心的信息數據集成平臺,搭建了各系統間的數據共享及系統管理平臺。此外,也有相關路橋公司開始利用互聯網信息系統搭建內部管理的“企項一體化“的全面管理系統。例如,北京建工路橋集團的數字化建設,不僅在企業層面創建信息化閉環,也要緊扣項目,形成級企業層、數據層、項目層和技術層為一體的系統數據架構。(邵繼有[4],2019)
貴州路橋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20億元,擁有公路工程施工特級總承包、公路行業設計甲級等資質。目前的從業人員2 300余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913人,高級職稱人員185人,其中教授級高工47人,中級職稱人員178人。公司設備先進,目前擁有各類大中型施工機械170余臺(套)。在基建領域,貴州路橋集團先后獲得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2項、“詹天佑獎”1項、“李春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工法17項,授權專利63項,成功取得貴州省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資格認定。
此外,路橋公司已在“十三五“期間完成了薪酬績效委員會、信息化委員會、預算管理委員會和監管委員會等機構的設立。初步建立了新開工項目管理策劃和實施工區化、精細化和規范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充分應用信息化手段,層層落實成本責任,強化全員成本意識,成本管理體系基本形成。利用金蝶EAS系統,進行信息化管理全覆蓋,移動應用全面推廣,信息化發展再上新臺階,為持續精細化管理和“數字路橋”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1.以數據優化為基礎的傳統項目的成本
路橋集團在面對省內外眾多優質企業的競爭壓力下,利潤空間受到嚴重壓縮。因此,在現有競爭環境下,企業必須通過優化自身的運營成本和和施工效率,為自己釋放更多的利潤空間。在項目具體實施過程中,企業通過全面推廣信息化應用,搭建信息數據平臺,利用及時有效的數據反饋,提高施工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材料耗損和施工誤差,實現資源優化(唐海英[5],2020)。并參照北京建工路橋集團的發展思路,建立科學、嚴謹的系統數據架構,運用BMI以及智慧工地平臺,幫助企業對項目的即時追蹤和精細化管控,優化項目效率。
2.數字化改革下的新興項目延伸
路橋公司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延長產業鏈,利用技術革新挖掘產業上下游中新的利潤空間。針對發展勢頭較好的新興市場,企業應該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一方面,貴州路橋集團相較于省外競爭對手,有著自身的地理優勢和施工經驗。通過系統數據庫將自身優勢資源充分整合,克服原有的項目瓶頸,向產業鏈下游延伸,拓展道路養護、機電工程等項目。從根本上將企業原本以施工為主的經營模式改革為自建自營的綜合化運營模式。另一方面,路橋公司同樣可以利用自己的數據庫優勢,參考廣西路橋公司的運營思路,與有關部門合作建立綜合交通網絡系統,開發互聯網道路監管平臺或道路災害防控報警平臺等新興終端產品。
企業的數字化應用不僅能解決企業的業務瓶頸問題,同時還能在企業內部普及應用,顛覆其傳統的經濟管理模式,讓信息化、數字化融入新基建,打造“數字路橋”。通過數字化提高管理水平和營運改革,打通各管理平臺接口,完善企業數據庫,建立集核算、考核、薪酬等為一體的系統化大型數字化平臺。首先,在內部的信息共享方面,企業應盡快完善信息平臺,構建數據庫和路橋云平臺,打通數據壁壘,形成企業信息閉環,實現共享、共治、共管;其次,人事管理及績效考核方面,企業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優化現有的OA系統,簡化日常業務的操作規范,加速行政業務的處理速度;再次,企業可在其內部財務管理的工作中引入數字化技術,例如,金蝶EAS財務結算系統和SOA自主報銷系統等(梁曉鳴和陳海瑩[6],2020)。最后,在企業運營規劃方面,通過引用成熟的模擬運營軟件,如ERP系統,幫助企業通過數據,科學的測算和評估市場。
貴州路橋集團在數字化領域的發展是大環境趨勢下引申出的必然產物。不論是在市場開發上利用數字化技術創造新的市場環境,還是通過數據庫建立企業內部科學的管理系統,都對該企業的自身條件有著許多的客觀需求。資金投入方面,數據庫的搭建、互聯網的運用、新型數字化技術的開發,都離不開企業研發資金的投入。在人才和技術領域,貴州路橋集團需要擴大對互聯網及大數據相關的技術型人才的需求。此外,數字化系統的運行和推動很大程度上同樣需要得到政府以及與其他交通運輸相關組織的鼎力支持。以此為前提才能很好的利用信息化數據連接以貴州為中心,西南各省市縣的交通網絡,形成網絡化的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