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嶸
通常來講,職業技術人才是指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以職業為導向,以高等職業教育為主培養面向市場、面向應用的職業型技術人才,通常是掌握一門職業技能應用于某種職業崗位,而如今大數據時代下的職業技術人才并不只是滿足于這些要求。由于大數據所帶來的企業運營模式與以往大不相同,不同崗位之間并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共同為企業信息化運營系統服務。從這方面來講,大數據時代下職業技術人員的工作內容會變得越來越復雜,承受的工作壓力也不斷增加,面臨的職業挑戰也越來越多,只有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勝任工作,這就要求重視高職體育教學工作,加大大數據時代下高職體育教學的改革力度。鑒于此,本文著重探究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職體育教學的變革與發展,希望促進我國高職體育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更好地為祖國的未來培養信息化能力較強的職業技術人才。
體育教學沒有文化課程的排課時間多,升學考試中的總數評判標準與體育分數無關,甚至在師生、家長眼里體育也只是業余時間的消遣罷了。正因為如此,傳統高職體育課堂教學只是敷衍了事,不管是體育教師還是學生,都不會全力以赴地去進行體育教學訓練,只會在室外操場上轉幾圈,然后自由活動,更別說是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互聯網的發展促成了大數據技術的普遍應用,對傳統高職體育課堂教學帶來了極大沖擊,一些新媒體技術和先進教學設備接二連三地引入體育教學活動,體育教師必須學會這些設施設備的運用技巧,同時也要熟練運用信息化教學進行授課,比如:云班課的使用、多媒體制作課件、錄制教學視頻、智能器材運用、新媒體的掌握等,這些有助于促進教師創新體育教學。
眾所周知,環境塑造人才,良好的學習環境會為學生提供很多便利,確保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體育教學也是如此。自從有了大數據技術,各個學科都能在信息化教學平臺上展示課程內容,同時收集課本以外的相關知識,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空前所有的理想條件。將大數據技術運用于高職體育課堂教學過程,可以打破傳統體育教學知識獲取的局限性,以網絡教學平臺為載體,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向學生傳遞體育學習技巧,特別是在動作掌握方面的優勢更大。通過網絡學習,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課件視頻所播放的各種體育知識內容,以及精確的動作示范模板,反復觀看,反復訓練,反復糾正不足,多元化的信息教學內容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
傳統的高職體育教學很少在室內講課,除了天陰下雨,幾乎都在室外操場進行,室內教學似乎不是體育教學的專利。不僅如此,在傳統高職體育教學條件下,學生也只有在每周安排的體育課堂上運動,業余時間很難接觸到相關的體育知識學習環境。不過,在“大數據+”技術的使用中,高職體育教學時空界限不再那么分明,而是變得模糊不清,因為信息化改變了“教”與“學”的關系,以網絡為載體的體育教學平臺延伸了學生的體育課學習時間和空間。如此一來,不管是陽光燦爛的晴天,還是雨雪天氣,室內體育課程都可以照上不誤,學生的體育課程學習不會因時空因素而被擱置,確保了體育課程教學計劃的順利進行,也方便了學生的一切體育學習需求。而且在學習過程中師生能在網絡上展開交流,通過信息化可以有效地消除部分學生與老師面對面溝通的緊張感和尷尬,讓學生可以將自己真實的想法表達出來,并自主參與其中。
教學結構模式的確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足夠的興趣,就很難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狀態。在傳統高職體育教學中,都是體育教師占主導地位,只要是體育教師的命令,學生就得遵從,有疑問也得保留在心底,特別是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只好強迫自己參與高強度的體育鍛煉項目,以至于學生劃傷、扭傷的情況屢見不鮮。不難看出,傳統高職體育教學結構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若不改變,極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大數據時代下通過不同數據整合分析可以發現學生不同的體育需要和個性特點,更有利于開展因材施教。網絡信息化教學平臺成了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首選,體育教師只是引導者和輔助者,高職體育變成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結構,學生的主體地位更加突出。
縱觀幾千年的中國教育史,教師占主導的教學模式一直持續了幾個世紀,學生只會認真聽課,毫無發言權,不管教師所講的知識是對是錯,臺下學生全盤吸收。不過,傳統教學模式依然抵不過大數據背景下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沖擊,如今的各學科都在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高職體育教學同樣可以效仿,首先體現在體育教學模式的變革方面。由于網絡技術的普及,手機移動端、電腦端等都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高職體育教師完全可以采用“自主探究模式”、“合作學習模式”等,形成信息化的體育課堂氛圍。例如,在講授“排球上手發球”時,就能讓學生提前觀看共享視頻,錄制個人學習動作視頻上傳至學習平臺,教師提前掌握各學生學習情況,然后在課堂上因材施教進行分組練習,教師通過視頻比對等信息化技術手段等加強練習,學生根據自身掌握情況有針對性練習相對應的動作;在課后,還可以通過社交軟件進行小組評價討論,必然會取得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
在大數據背景下,學校教育教學都傾向于信息化,由于信息化教學具有便捷的優點,在很大程度上為教學方法的優化提供了良好機遇。為此,高職體育教學方法的科學變革,離不開大數據技術的支撐,可以借助其軟、硬件設施,不斷增強體育課堂的趣味性,豐富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升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訓練效果。例如高職體育教師可以突破傳統教學方法的單一性,取而代之的是視頻處理技術、電子白板、多媒體等設備下的多元化體育教學方法,可以實現在線體育課程的重復播放。如此一來,對于一些難于掌握的、爆發性的用力動作,學生不再覺得神秘無助,而是通過直觀、清晰的畫面更易于掌握,不斷順應現代體育教育教學的要求。
教學評價是對學生某一階段學習效果的科學評估,以便肯定學生的進步方面,同時發現學生的不足不處,并采取措施予以糾正。在高職體育課堂評價過程中,傳統評價方式往往不夠合理,由于種種因素的影響和設施設備的局限性,體育教師對學生的運動成績評價都比較模糊。不過,大數據背景下的高職體育教學評價方式有了新的途徑,不再使用傳統的評價方式,而是采用多媒體技術手段所帶來的信息化課堂評價方式。例如,在羽毛球課上,體育教師能夠運用“可穿戴電子設備”對學生的心率、加速度、重心移動等進行實時檢測;通過智能羽毛球拍,對揮拍的角度、力度、速度數據掌握情況分析,或者安排多人收集數據,再進行橫向的對比與分析,最終得到較為客觀的評價結果。
網絡技術是現代社會經濟運營所獨有的輔助工具,既包括網絡軟件設施,也包括網絡硬件設施,這是大數據時代各行業發展的顯著特征。所以,實現高職體育教學的信息化,使其不斷向這個方向發展,必須配備完善的體育課堂硬軟件設施設備。作為體育教師,可以盡可能地申請經費,為高職體育教學準備足夠的網絡硬軟件設施,特別是要積極引進技術含量較高的軟件,并在此基礎上加強同其他院校的設備共享。同時,高職院校也不能完全依賴于外界的研究成果,而要積極主動地進行鉆研,全方位創造條件,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優越的信息化體育學習平臺。當然,教師是體育教學信息化落實到位的基礎,自身對硬軟件的掌握程度決定著體育課堂教學效果,這一切都要求高職院校必須對體育教師進行這方面的培訓,讓他們完全掌握信息化的體育動作示范課觀摩,確保高職體育教學質量。
在素質教育時代,促進大數據時代下高職體育教學信息化的健康發展,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加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培育力度,才能確保學生有一定的體育信息化學習能力。對于高職體育院校而言,必須把學生的全面發展放在第一位,持續創新一切有利于信息化教學的有利條件,比如:“信息技術課”“選修課”等都可以讓學生在體育信息化的海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與此同時,體育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覺地接受大數據所帶來的信息化體育教學模式,不為傳統體育訓練模式所困,還要學會與體育教師的密切配合,克服困難,師生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體育教學信息化的有效發展。進一步講,高職院校應當高度重視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給予學生更多信息化操作知識的傳授,幫助學生精準地掌握高職體育教學的所有信息化工具。
學校教育主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接受知識以后,又要用于社會實踐,這一連串的環節都是為了服務社會。在大數據時代,高職體育教學迎來了信息化,將信息技術應用于體育課堂,既方便,又便捷,實現了高職體育教學的根本性變革。然而,信息化體育課堂教學不能無限制地引入網絡資源,更不能作秀,而要有選擇地采用有益于體育課堂效果提高的方法,遵循體育信息化服務目標。不管是傳統高職體育,還是信息化高職體育,都是為了增強學生的體質,確保學生掌握動作技術,同時要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行為和體育美德。為此,高職體育教師要花時間了解學生,分析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然后制定針對性強的網絡課件,真正達到體育教學的育人目標。
現階段,互聯網讓整個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小企業的數量也不斷增加,對于職業人才的需要量越來越大。高職院校是培養職業技能人才的重要場所,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和必備的業務操作技能,還要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特別是身體素質是職業技能人才能夠擔當起重任的關鍵要素。在大數據時代,高職體育教學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不再局限于傳統室外操場的訓練方式,而是可以更好地借助互聯網技術進行授課,不斷實現體育教學的信息化,像微課等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生的體育知識,并在此基礎上自行掌握各種體育技能,實現個性化學習。作為高職體育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理念,以大數據技術作為教學的主導因子,不斷鉆研最適合學生學習的信息化體育教學平臺,合理地將體育與互聯網進行融合教學,創新高職體育課堂內容和教學模式,全方位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主觀能動性,才能為現代企業培養出身體素質過硬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