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穎紅
(福建船政交通職業學院,福州 350000)
在制造業企業的生產過程中,企業產品的成本與其獲得的利潤水平息息相關,繼而影響著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水平。只有合理地控制成本,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確保成本最小化,才能夠讓企業在價格競爭中保持優勢。因此,必須做好成本核算與管理,嚴格控制企業產品生產和銷售的各個環節,實現制造業企業的增產節支。
成本核算是指對成本預算計劃的實際完成效果,也是對成本控制結果的最終呈現。企業通過成本核算,能夠有效控制成本支出,保證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獲得最大的利潤。
1.品種法
該計算方法是以產品品種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以品種為對象開設生產成本明細賬、成本計算單,成本計算期一般采用“會計期間”,以品種為對象歸集和分配費用。品種法適合于大批大量、單步驟生產的企業,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終產品。
2.分批法
分批法也稱“訂單法”,是一種廣義的成本計算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有“批號”“批次”的定義,如生產批次、制藥等企業的產品“批號”、客戶訂單“批號”,以及其他企業需要并自定義的“批”等。成本計算期一般采用“工期”。
3.分步法
分步法下的“步”同樣也是廣義的,在實際工作中有廣闊、靈活多樣的具體表現。分步法下的“步”可以理解為:部門、車間、工序、特定的生產、加工階段,或是工作中心,甚至是上述“步”的任意組合。成本計算期一般采用“會計期間”。
4.其他輔助方法
其他輔助方法還有分類法等。分類法的成本對象為產品“類別”?!邦悇e”可以涵蓋為產品自然類別、管理需要的產品類別。“分類法”的成本計算方法近似“品種法”。某“類”產品的成本計算出來后,再將其分配到具體品種中,以計算品種的成本。分類法適合產品品種規格豐富,并且又能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的企業。
制造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產生的各項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歸納和分配的過程就是成本核算,其能夠為企業的成本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據。尤其是對制造業企業來說,正在面對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不少企業在實際經營中的盈利空間越來越小,企業迫切需要降低成本來獲得更大的利潤,因此需要加強對成本核算的重視,做好成本分析工作,更好地規范企業各個業務環節,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率與生產效率。
在制造業企業的生產過程中,不少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片面關注生產進度及生產質量,而忽視成本核算與管理,再加上大多數企業的管理方法較為傳統,導致企業在成本管理上比較落后,成本核算工作也不夠科學,成本核算結果不夠精準,最終使得企業的發展決策沒有科學的依據支持。這主要是因為企業管理人員思想意識薄弱,沒有重視成本核算工作在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方面的作用,同時下屬人員在管理人員不作為的思想影響下也不注重成本核算工作的開展質量,無法精準分析和分配定額,最終導致核算環節出錯,直接影響企業的正常發展。
在知識經濟體系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制造業企業的成本核算工作也面臨諸多難題,不少企業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只注重無形資產的核算,卻沒有將知識經濟體系的內容融合在企業的發展進程中,導致企業的成本核算內容不全面,核算方式也不合理。大多數企業還在采用較為落后的成本核算方式,這種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也不利于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水平的提升。
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的科學信息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各行業領域的信息化建設也逐漸步入正軌,在提高生產效率與生產質量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制造業企業的成本核算過程中,信息化的應用主要就是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成本核算的準確性,比如使用ERP系統實現信息化建設。目前,不少企業往往邀請外部軟件企業來研發ERP系統,但是實際上外部軟件企業對本企業的實際運營狀況并沒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所設計的系統往往不符合企業實際運行的要求,甚至在使用過程中頻繁出現問題,影響工作效率,繼而打擊了企業應用信息化手段的積極性,不利于企業管理的信息化建設。
在制造業企業的成本核算與管理工作中,相關工作人員的素質水平會直接影響核算環節的工作質量,但是目前大多數企業中負責核算工作的相關人員素質水平還有待提高。一方面,因為其自身的工作能力比較欠缺,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還是采用比較傳統的核算方式,原有的知識儲備也沒有進行更新,導致成本核算工作一直停滯不前。另一方面,相關人員的思想意識比較落后,沒有重視成本核算工作,在實際工作中也沒有深入了解本企業的生產流程、生產工藝,更沒有積極主動地到基層部門去做調研,在成本核算中僅僅是依靠理論,導致理論成本與實際成本脫節,最終使得企業成本管控達不到預期的目標。
現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既要獲取較高的利潤,又要保證成本的合理支出,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因此,制造業企業的管理人員必須加強對成本核算的認識,并結合企業自身的實際經營情況開展合理的成本核算工作,并將成本核算管理的內容滲透到企業的各個生產環節當中,要求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在設計和規劃項目時也要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進行。在此基礎上,還應該進一步完善企業成本核算管理體系,確保成本核算與管理工作能夠得到落實,從而不斷提高企業的成本核算水平。
制造業企業在開展成本核算管理工作過程中,必須結合成本管理工作要求,防止出現不必要的成本核算管理問題。目前,我國大部分制造業企業在成本核算與管理工作中也開始重視對成本核算管理體系的建設與應用,但是實際上還存在執行方面的問題。主要問題是執行力度不高,從而使得成本管理人員無法按照企業體系要求落實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最終導致成本核算管理方式不符合企業的經營發展需求。因此,還需要進一步優化成本核算管理方式,借鑒成功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并結合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選擇一個可靠的成本核算管理方式。
在傳統的成本核算與管理工作中,往往存在各部門協作聯動性差、生產統計工作量大而人力資源有限、成本核算不精細等方面的問題,嚴重影響著企業的生產效率與經濟效益。在新時代的要求下,企業必須重視信息化建設,在成本核算與管理中應該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處理手段,實現成本核算精細化,管理科學化。
一是要建立內部局域網系統,以此改變信息流通渠道。企業要加強資金投入,實現計算機等硬件建設和網絡全方位覆蓋,確保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從銷售合同簽訂到產品制造完成的全流程信息都能夠進入系統當中,在數據互通和資源共享的情況下保證企業各項業務的良性開展。二是要制定物料定額管理制度。倉庫管理人員根據系統內配套定額需求及領料單管理出庫材料,超出定額部分由系統自動識別不予發料,或做出說明、經批準后物料以其他方式出庫,有效避免人為差錯,從而更好地進行成本管控,避免造成浪費。三是實施生產現場精細化管理。生產任務下達后,由工藝人員在系統內進行任務分解將,工時、外協加工分配及相關合同及時錄入系統,月底統一根據系統內工時數據分配人工及制造費用,從而解決原有粗放式成本核算存在的不能核算產成品、半成品、在產品、廢品的情況。四是建立實用、科學、規范的物料編碼系統,并借助二維碼識別系統實現產品加工全成本錄入。
要充分發揮成本核算的作用,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不斷提高成本核算與管理人員的素質水平,以便更好地開展成本核算工作。一方面需要企業方面加強對在崗人員的培訓工作,培訓內容包括成本核算與管理的相關知識、信息技術知識、職業素養等,使其能夠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學會創新,并更好地應對信息化建設下的成本核算與管理工作,從而不斷提高制造業企業的成本核算水平。另一方面還需要企業不斷完善用人機制、薪酬機制及獎懲機制等,在聘請相關人才的時候要加強考察,確保其不僅具有相關專業知識,還具備較高的信息素養,以便更好地完成新時代下的成本核算工作。此外,科學的薪酬機制能夠更好地留住人才,合理的獎懲機制則可以充分激發相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從而保障成本核算與管理工作的開展效果。
綜上所述,制造業企業目前正面對競爭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環境,只有從自身出發,做好成本核算與管理,才能夠不斷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獲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因此,廣大企業要提高重視,強化自身的成本核算意識,并嚴格按照企業的生產運營實際優化成本核算管理方式,借助信息化手段的應用以及高素質管理人才的培養,不斷提高企業的成本核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