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昆 楊志強



日前,在鶴壁市致遠小學(以下簡稱“致遠小學”)數學組開展的“校級課程共研商,信息技術進課堂”主題教研活動中,吳瑩、王玉華兩位青年教師講解了“看一看”“螞蟻做操”兩節課,教研組全體教師進行了評課、議課,提出課堂亮點和建議。評課后,吳菲菲和李治民兩位教師分享了信息化教學互動平臺使用技巧和實時投屏等教學輔助技術,促進了數學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提升。
學科主題教研活動是致遠小學“和合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為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引領學生全面發展,致遠小學通過打造“和合教育”品牌,從教育理念、隊伍建設、課程體系建設、課堂及文化構建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改革,推進學校健康、持續、高位發展。
“‘和合教育注重協調教育過程中的矛盾,將不同教育目標和內容協調統一,統籌兼顧,以滿足家長、學生對教育的不同需求。”致遠小學主管校長常青山說。
打造“和合文化”
致遠小學創建于2015年,坐落在有“北國漓江”美譽和“中國詩河”之稱的淇河岸邊。校園占地70余畝,共有27個教學班,在校生1700余名,教職工80人,其中中小學高級教師7人,省級名師1人,省級骨干教師1人,市級名師骨干教師9人。
建校以來,致遠小學本著“以開放的姿態辦開放的教育”辦學宗旨,秉承“載學載娛、亦文亦武、致善致遠”校訓,以“和諧發展,和睦同心,合心共長,合力共進”核心文化為引領,營造了“學生和樂,教師和睦,校園和美,學生合作共長,教師合力共進,學校合一共贏”的校園文化,強化了“讓教師享受有尊嚴的工作,讓學生享受有愛的教育”的辦學理念,適時提出了適合學校發展又彰顯學校特色的“和合教育”品牌,將“和合文化”因子植入學生童年,培養“和智和能,和樂成長”的“小致遠”,實現了“由和致合,因和而強”的辦學追求。
建設“和合隊伍”
致遠小學以“四有好教師”為標準,將師德建設與業務素養提升共謀劃、齊落實,堅持師德首領、教研引領、課程統領、教學落地原則,踐行“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理念,打造“教師協同成長共同體”。
為此,學校構建了開元達標、教壇新秀、學科骨干、學科帶頭人、學科名師、專家型教師“六進階教師攀升體系”,倡導問題導向學習、任務驅動學習,通過結伴效應、群體壓力效應,形成協同學習成長內生動力,堅持教學、教研、教改“三教”并舉,以話題式、問題式、課題式研究為抓手,深化問題即課題的意識,形成了國家、省、市、區、校五級課題研究體系,實施了教師專業化發展“五個一”工程,實行“肯定一條值得借鑒的教學經驗,指出教學中存在的兩點突出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三條可操作性建議”的“123”聽評課制度,致力于打造合力合拍的管理隊伍和教師隊伍。
創設“和合課程”
致遠小學遵循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構建了“10+1”和合課程群,將10個學科課程和1個主題統整課程結合起來,形成“和合創生,百花齊放”課程體系。
在“語文+專題學習”活動中,致遠小學開展“請黨放心,強國有我”主題活動,為學生埋下信念火種。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主題活動分學段、分年級開展,強化愛黨愛國情懷。同時,學校組織一、二年級舉辦“我是中國娃,寫好中國字”漢字書寫大賽,讓學生在漢字書寫中深刻感受中國方塊字的字形美,用一撇一捺書寫華夏氣節。
在“數學+專題學習”活動中,一年級通過開展數字秀,讓學生把繪畫與數字相結合,學會靈活應用數學。二年級開展趣味數學推理比賽,提高學生的推理和邏輯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發展。三年級開展24點益智數學游戲比賽,使學生復習鞏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強化學生的口算、心算速度,以及多角度解決問題能力和推理能力。四年級開展三階魔方速擰比賽,參賽選手們個個凝神聚力、指尖飛舞,手中的魔力不停旋轉,或左或右、或上或下,他們以智慧加速、和時間賽跑,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將魔方復原。
此外,學校還開展了好書推薦、小小故事家、一起讀書、戶外實踐活動、二十四節氣、傳統節日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和合課程”。
構建“和合課堂”
“和合課堂”注重師生、生生與文本之間的多元對話,將不同觀點展示、碰撞、吸納、融合,形成新的認識和體驗,把課堂元素變成教育資源,實現資源互補。
致遠小學適時提出并探索研究出“學活課”六步教學法,即:引學示標,定學探究,合學交流,示學分享,延學拓展,對標評學;建立小組合作機制,圍繞學標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分享交流定學探究環節中梳理出來的知識點、重點,討論解決疑難點,做好小組記錄,各小組開展知識點、學法、學情亮點示學分享,將“和合課堂”的立場堅定于課堂,形成“合作合享,和智和能”的課堂教學。
為提高音樂教師課堂教學駕馭能力,多方法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構建有效的音樂課堂,致遠小學音樂組開展了組內研討課活動。周艷執教的“捉迷藏”一課讓學生能在歡快、活潑的情緒中感受歌曲的意境,通過模唱了解附點音符的唱法,在教學中著力引導學生聽、唱、說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發現、欣賞、表現音樂美。李琳執教的“楊柳青”是江蘇民歌中一首廣為流傳的民間小調,富有地方特色。教唱新歌的時候,李琳讓學生找方言的不同讀音并用方言來演唱,這一嘗試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自始至終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表現欲望。
通過研討課活動,音樂組教師們感觸頗深,大家紛紛表示,音樂教師要充分站在學生角度教學,抓住其閃光點,高效完成組內常態課工作。授課時,邏輯關系要清晰,要把握整體節奏感。教學設計一定要從課本出發,重點關注教材和歌曲本身,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弱化講解,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以情感領悟音樂。
“教育大道,‘和合共生,致遠小學將繼續在‘和合教育理念引領下,以守正創新風貌,將教學改革活動向縱深發展,推動教育教學質量與特色教育再放異彩。”鶴壁市致遠中小學校長高代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