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媒體時代的媒介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對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全媒體時代下媒介能力深入大學生生活、學習、社交和娛樂等方面的情況,并對存在自律意識不足、沉淪娛樂、分辨能力不足等問題進行探討,認為原因在于部分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弱、學校相關教育不足、法律監督缺位。最后,提出了提升大學生公眾傳媒意識的策略。
關鍵詞:全媒體;大學生;媒介素養;提升策略
當今時代是全媒體迅猛發展的時代,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全媒體即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這意味著伴隨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人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想法,傳播效率更加高效。這也向大學生提出了更高媒介素養的要求。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就是建立對信息批判的反應模式,發展關于媒介的思想,提高對負面信息的免疫能力,學會有效地利用大眾傳媒幫助自己成長與進步。
一、全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媒介素養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的對象為淮安市4所高校,共發放問卷485份,回收473份,有效問卷473份,有效率為97.5%。調查發現,手機已成為大學生的生活必需品。生動靈活的新媒介為大學生提供了獲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的信息豐富了大學生的思想,信息媒介提供了大學生新的社交窗口,新穎有趣的視角使得大學生娛樂放松的方式變得多樣化。
(一)媒介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
處于全媒體信息時代的大學生,大多能從新媒介中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在圖書館里查閱資料是老一輩人心中的學習畫面,而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才是當代大學生的學習方式。“遇事不懂問度娘”這句戲言代表了全媒體時代的本質特征,說明當代大學生對網絡的依賴程度十分高。調查顯示,高達93.9%的大學生使用手機等電子產品進行學習、娛樂、社交,而傳統媒介如報紙、廣播、雜志等使用的程度較低。平均每天使用手機上網時長超過四小時的大學生多達57.7%,可以說媒介已經深人當代大學生的生活之中。
(二)全媒體是大學生學習和實踐的重要平臺
學生對于媒介的最本質要求便是對信息的獲取。其中,學習類的媒介信息相對來說是最受關注的。大學生在網絡中獲取信息的效率提高,不需耗費大量時間翻閱圖書,而且實時的社會熱點問題能被大學生第一時間獲取。本次調查顯示,85.4%的大學生會通過新型媒介去查閱資料,64.7%的大學生會利用媒介處理學習事務,83.9%的大學生會網上購物。新興媒介的出現使信息的獲取變得便捷,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與補課班,也突破了時間和地點限制。
(三)全媒體成為大學生社交活動的重要渠道
越來越多大學生的親情、友情、愛情都靠網絡媒介來維系。大學生遠離故鄉外地求學,遠離自己的親人和朋友,但信息媒介為親情與友情的維系提供了一座橋梁,使得相隔千里萬里的親人朋友能夠隨時交流。在媒介世界里,很多大學生能找到志同道合的網友,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有80%的大學生對網戀感到好奇,他們將感情寄托于網絡媒介中,希望通過網絡媒介找尋理解和關心自己的人,這也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的內心世界。
(四)全媒體是大學生主動性娛樂的重要方式
傳統的娛樂方式如電視、廣播等在此次調查中的使用率都不足20%,因為這些都屬于參與度較低的被動性娛樂,體驗感較差。在全媒體時代下,對于大學生而言,網絡游戲、聽音樂這些對他們更加有吸引力,他們更愿意享受全媒體帶來的自由與快樂。
二、全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媒介素養存在的問題
全媒體時代下新媒介以其新穎的形式吸引大學生的廣泛關注和參與,并深受大學生群體的青睞。據2020年互聯網發展報告顯示,中國網民年齡段在20~29歲的占到全國網民的17.8%,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各種負面因素的影響。調查顯示,部分大學生存在自律意識不足、易沉迷娛樂、不能很好地鑒別吸收媒介信息以及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
(一)大學生自律意識不足
調查顯示,86.5%的大學生覺得自己自律意識不夠,不能較好地控制媒介使用時間及用途。大學生在遠離家鄉后接觸到許多新鮮事物,他們的生活中充滿了各種誘惑,自律性差的學生往往都會放縱自己。如,作息時間不規律,上課遲到或早退,作業完成度不高等。還有少數學生在參加大學社團活動時半途而廢,對于老師交代的任務完成度不高。
(二)大學生易沉溺網絡
大學生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缺乏對信息的過濾能力,對一些炒作類的充滿娛樂噱頭的信息過于關注,卻不在乎其真實性與意義性。部分大學生沉迷新媒介,價值觀受到沖擊,對于問題只急于知道答案,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部分新媒體追逐利益,缺乏社會責任意識,在商業利益和娛樂過度化的驅使下,某些社交娛樂網站等新媒介信息的真實性和實效性大打折扣。一些大學生沉溺于娛樂app,忽視了現實的學習、溝通社交,對學生自我發展造成了一定的消極影響。
(三)大學生分辨能力不足
在全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由于自身認知、思考能力不足,不能分辨媒介傳達的信息是否真實。調查顯示,認為自身對媒介信息真偽鑒別能力不夠的大學生高達83.9%。部分媒體充斥著新聞炒作,報道一些為了博取熱度而故意人為曲解的新聞,正處于價值觀形成期的大學生極易受此影響。漸似化也是新媒介的一大誤區。當一些主流媒體報道了某類社會事件后,其他各大媒體為博取點擊率與增加熱度便會對同類型事件曝光,導致一些大學生盲目過分的評判此類事件。這兩點充分體現出大學生在全媒體時代下對信息的篩選及判斷能力還不夠。
(四)大學生創新能力不足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源源不斷的動力,但如今大學生在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便是在媒體中尋找答案。部分大學生缺乏求新的精神,局限于網絡媒介中所記載的固有知識與經驗。這極大地阻礙了大學生的思維擴散,找不到更好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三、全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媒介素養提升策略
調研發現,在當前形勢下,新媒介已成為大學生生活的重要元素,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社交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提高大學生的媒介素養能力,不僅是學校的責任,而且是社會各界的使命,是一個各方協助的過程,故結合實踐,提出了培養大學生媒介素養的策略。
(一)大學生加強自我調控,提升媒介素養
以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石提高自律意識。第一,對于網絡游戲等娛樂媒介要適度,不能過度放縱自己。媒介素養教育應該早日提上日程,媒介素養相關的知識與能力是作為大學生所必須學習的,它與實踐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大學生要積極主動學習,組成學習團體,相互幫助,提升使用媒介獲取自己所需知識的能力,并在實踐中得到鍛煉,以更好地適應信息社會。第二,大學生要文明上網,增強網絡安全法律意識,提升自身對媒介信息真偽的鑒別能力,避免被媒介所支配,做合格的“數字公民”。大學生還要有時間觀念,規劃好大學時期的課余時間,讓新媒介真正成為自己進步的有力幫手。第三,加強現實中的社交,用讀書來加強內在素養,參加社會實踐來鍛煉與人交流的能力。第四,要嚴于律已,學會約束自身。另外,學會躬行結合,多參加一些實踐活動,這樣能夠加強思辨分析的能力,還可以通過新媒介將自身的經歷分享給他人。作為對未來有著崇高理想與追求的大學生理應為了理想而奮斗,主動培養自律意識。此外,還應該鍛煉自己的毅力,不斷提高自身修養,自覺地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主動思考社會的相關問題。
(二)學校開展活動,提升媒介素養能力
美國學者德弗勒,鮑爾一洛基奇指出:雖然媒介自成一個行業,但他們已經深深地滲透到我們的社會之中,在有限的程序上,它們已經成為我們教育體制的一部分。我國一此高校近些年也開始開設媒介素養教育課程。充分利用高校社團開展學生素養調查和學生素養宣傳活動。通過講座和其他形式的宣講提升大學生公眾傳媒的責任意識。總之,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提升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大學生還可以探索更有活力更富時效的文化傳播方式,如利用新媒體及時發布信息,對于熱點事件發表理性看法,教導同學們不信謠不傳謠。
(三)加強法律法規宣傳,樹立媒介環境新風
在黨和政府的指引下,以嚴格的法律法規優化媒介環境,運用法律對網絡媒體進行律法約束,加強監督,創造綠色健康的網絡環境。《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公安機關互聯網安全監督檢查規定》的頒布和實施促進了全媒體時代的不斷進步。
大學生對公眾傳媒的責任意識培養需要建立健全相關信息監管部門和監督機制。媒介素養的教育從來都不是一個單一的問題,而是包含了媒介信息、媒介來源、媒介處理應用的一個綜合性問題,需要從各個方面把好關口,從而控制媒介信息的傳播與應用,以此來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的責任意識。要利用社會主義宏觀調控的優勢,規范互聯網公司的行為,凈化互聯網環境,為媒介素養教育提供保障。
結語
通過此次研究發現,全媒體時代下新媒介對大學生產生了重大影響,應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能力和公眾傳媒意識,使他們積極將自身傳媒意識和社會發展結合起來。在學校與社會的共同作用下,讓新媒介成為大學生領略萬千世界、體味人間百態的工具,同時,也成為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樂園。
參考文獻:
【1】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52.
【2】張志安,沈國麟.媒介素養:一個亟待重視的全民教育課題【J】.新聞記者2004(05):11-13.
基金項目:2020年“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項課題“高職院校專業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研究”,項目編號:20SZB-012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雙高”重點課題“‘雙高視域下高職思政課育人實效性提升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0SCB005。
作者簡介:周鵬(2000-),男,江蘇泰州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馮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