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和 袁琦 王沁 方紅英
摘要:文章通過對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研究起步以來特別是最近五年文獻資料分析,歸納總結了我國養老產業五種主要發展模式: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模式、智慧養老產業發展模式、生態養老產業發展模式、醫養結合養老產業發展模式和旅居養老產業發展模式。各種養老產業發展模式各有其特點和適用條件。
關鍵詞:養老產業;發展模式;資源
通過對CNKI上會議、期刊資料查閱和整理,發現目前我國養老產業發展模式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模式
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模式最早是在2005年第二屆中國(海南)生態文化論壇上提出的。焦解歌認為,要充分利用海南島優越的資源優勢發展健康養老產業,以提高老年人的養老質量,但重點還是在于生態資源的利用,這是生態養老理論的雛形。目前關于健康產業養老發展模式的研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研究健康養老產業本身發展政策、所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如唐亞林、張瀟對中國健康養老養生產業發展政策進行了整理與分析;曹明倩、周業勤覺得醫養結合才能促進健康養老目標的實現,單純的健康養老概念并不清晰;尹福在、王霜提出了一些完善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策略。二是研究健康養老產業與各地資源相結合,如李云峰、匡立波、尹媛媛等分析湖南健康養老服務事業取得一定成果,但還存在很大問題;李權、張永進、謝朝娟認為,要將黔東南州健康養生養老產業與本地優質的森林資源以及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苗侗醫藥等有機結合。三是健康養老產業進行創新,與其他養老產業如醫養產業、智慧養老產業等相結合,如朱志偉提出發展型社會怎樣醫養結合才能健康養老。
二、智慧養老產業發展模式
智慧養老是依托于現代信息技術,以智能家居設備和呼叫設備為輔助媒介,提升老年人生活質量為目標,通過線上線下相互協作的一種養老模式。目前智慧養老產業發展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存在的問題、智慧產品運用以及智慧養老的典型案例分析幾個方面。黃劍鋒、章曉懿歸納總結了2011~2019年中央政府發布的政策及智慧養老產業發展階段的現狀,目前政策工具缺少具體可操作細則以及過度依賴政府;張雷、韓永樂分析了我國智慧養老的典范,總結出我國智慧養老的模式、探討我國智慧養老存在問題及成因、發展對策;廖楚暉提出了構建智慧養老服務頂層模式建立、平臺機制運行、仿真模擬及評價優化;蒲瑤瓊、盧明威、陳東仿總結了重慶市南岸區智慧養老做了建立養老服務熱線和養老機構信息庫,加大智慧養老宣傳力度等工作所取得的經驗。另外對智慧養老的運用目前主要還是城市社區,雖然有一些學者提出農村養老也可以運用智慧模式,但也認為制約因素較多。范鈺淼就認為農村經濟基礎薄弱、基礎設施落后以及老年人的習慣都成為智慧養老產業發展模式的不利因素。
三、生態養老產業發展模式
2007年韓孟就提出老年人希望親近自然,所以需要自然養老、生態養老、環境養老。簡愛、趙曉娥等認為,利用西安的自然資源構建生態養老社區,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更多優質的生態產品以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要。目前對生態養老的具體標準并不明確,在很多時候,生態養老產業與旅居養老產業界限并不清晰。徐姍對湖北省旅游資源與生態特色進行分析,歸納出生態養老產業模式主要分為四種:生態養老休閑農莊、生態養老旅游度假區、生態養老社區和候鳥式生態養老公寓。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一些學者認為鄉村振興與生態養老可以結合,葉銀寧、儲伶麗、劉曉燕就提出了通過建設鄉村型生態養生養老旅游地,實現鄉村旅游、生態養生旅游和養老旅游三者結合;而莫姣姣則強調了發展生態養老產業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并帶動旅游、房地產等產業,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推動陜西省農村養老產業發展。
四、醫養結合養老產業發展模式
大多數學者認為,醫養結合是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的必要模式。黃佳豪、孟昉就認為,養老機構難以滿足入住老年人的醫護需求和大型醫院難以提供細致的養老服務,因此發展醫養模式就勢在必行;倪語初、王長青、陳娜對醫養結合模式分析,認為主要有養老機構內設置醫療機構、醫療機構內增設養老中心、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合作這三種模式;劉清發、孫瑞玲利用嵌入性理論中的結構性嵌入和關系性嵌入原理,認為醫養結合模式可以分為醫養結合科層組織模式、醫養結合契約模式和醫養結合網絡模式。但很多學者在研究醫養結合時也發現,醫養結合存在很多制約因素,鄭函、王夢苑、趙育新歸納主要存在配套政策不完善、機構內養老服務尚不成熟、醫養結合服務供需不平衡、籌資渠道不暢、投資回收期長、老年人經濟負擔重五個方面的問題。一些學者對已運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地區進行了分析歸納和經驗總結,以求醫養結合養老產業得到更好的發展。李杰分析青島2012 年成為全國首個頒布實施護理保險的城市,這一先行優勢使得青島在醫養結合養老產業發展上更邁進了一步;肖暢、孫瑞華等對北京居民對醫養結合的認可情況進行調查,發現認知度不高。
五、旅居養老產業發展模式
目前候鳥式養老、旅游養老和旅居養老之間的界限并不是特別明顯,都有老人異地、對自然環境有需求、季節性或者是時限性要求這三個特點,因此將異地養老、候鳥式養老、旅游養老都歸結于旅居養老模式。其中異地養老中的候鳥式養老模式獨立發展并得到進一步研究,李馨就認為海南由于其獨特的自然優勢,現已成為全國最熱門的“候鳥”老人聚集地,“候鳥”產業目前已經成為海南經濟發展的支柱。羅麗娜則認為候鳥式養老產業發展可以創新老年旅游產品,促進旅游價值與養老價值的疊加滲透。與此同時,一部分學者提出“旅游養老”觀點,吳奕鵬、陸超超表示旅游養老是一種充分調動國家和地區間的旅游資源,并結合當下老人的各種養老服務,使老人能夠依據季節的變化,選擇更適宜自身,持續時間在一個月至一年的精神贍養式的養老方式。陳雪鈞、李莉通過產業供給能力、市場需求能力、基礎設施保障能力、環境支撐能力四個維度構建旅游養老產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對13個旅游養老目的地的競爭力進行分析,認為自然環境、休閑設施、住宿設施是提高競爭力的有效途徑。劉昌平、汪連杰根據我國旅居養老的發展現狀,旅居養老模式可以分為候鳥式旅居養老模式、療養式旅居養老模式、文藝鑒賞式旅居養老模式、田園式旅居養老模式和社區式旅居養老模式,提出推動旅居養老產業發展路徑選擇。魏薇、林茜提出要建設旅居養老綜合體,用于滿足老年人旅居養老需求的各種需求。演克武、陳瑾等更是認為田園綜合體與旅居養老產業的對接,既符合鄉村振興戰略又能滿足旅居養老需求。
參考文獻:
[1]焦解歌.海南生態資源優勢與老年健康產業[R].第二屆中國(海南)生態文化論壇,2005.
[2]唐亞林,張瀟.國家健康養老養生產業發展政策體系的歷史演變及發展模式的轉型研究[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9(06):1-12.
[3]曹明倩,周業勤.“健康養老”的政策內涵建構與路徑選擇[J].廣西社會科學,2018(09):158-161.
[4]尹福在,王霜.推動健康養老產業發展的實踐探索與對策建議[J].財政科學,2017(03):121-124.
[5]李云峰,匡立波,尹媛媛等.湖南健康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9(05):79-85.
[6]李權,張永進,謝朝娟.貴州省黔東南州健康養老養生產業發展策略研究[J].凱里學院學報,2019(12):65-68.
[7]朱志偉.醫養結合健康養老體系的構建性研究——以發展型社會政策的分析視角[J].醫學社會學,2017(10):47-50.
[8]黃劍鋒,章曉懿.中國智慧養老產業政策研究——基于政策工具與技術路線圖模型[J].中國科技論壇,2020(01):69-79.
[9] 張雷,韓永樂.當前我國智慧養老的主要模式、存在問題與對策[J].社會保障研究,2017(02):30-37.
[10]廖楚暉.智慧養老服務總體性問題破解與實現路徑[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9(06):5-13.
[11]蒲瑤瓊,盧明威,陳東仿.重慶市南岸區智慧養老模式建設探析[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6(04):80-82.
[12]范鈺淼.農村地區智慧養老模式初探[J].湖北農業科學,2019,58(19):130-134.
[13]韓孟.高齡社會生態養老與生存發展[C].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會議論文集,2007:312-316.
[14]簡愛,趙曉娥,辛中琦,趙艷.西安生態養老社區發展現狀分析[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02):163-165.
[15]徐珊.湖北省生態養老產業發展現狀與問題分析[J].南方農業,2016(09):148-150.
[16]葉銀寧,儲伶麗,劉曉燕.鄉村旅游、生態養生旅游、養老旅游融合發展探究——以西安市長安區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6(21):160-162.
[17]莫姣姣.鄉村振興戰略下陜西省農村生態養老產業發展模式[J].鄉村科技,2020(03):68-69.
[18]黃佳豪,孟昉.“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與對策[J].中國衛生政策研究,2014(06):63-68.
[19]倪語初,王長青,陳娜.老齡化背景下我國醫養結合機構養老模式研究[J].醫學與社會,2016(05):1-4.
[20]劉清發,孫瑞玲.嵌入性視角下的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初探[J].西北人口,2014(06):94-97.
[21]鄭函,王夢苑,趙育新.我國“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9(04):512-515.
[22]李杰.青島“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問題研究[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4(18):74-80.
[23]肖暢,孫瑞華,劉 夢,張殷然,劉詩洋,桂玥,胡凌娟.北京市醫養結合定點機構周邊社區老年人對醫養結合的認可度調查[J].醫學與社會,2017(02):22-25.
[24]李馨.關于海南發展“候鳥”式養老產業的思考[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2):94-97.
[25]羅麗娜.“候鳥式”養老產業發展路徑及保障體系分析[J].戲劇之家,2020(03):228.
[26]吳奕鵬,陸超超.淺談旅游養老[J].中國集體經濟,2020(10):118-119.
[27]陳雪鈞,李莉.旅游養老產業競爭力評價——以十三個旅游養老目的地為例[J].企業經濟,2018(04):133-139.
[28]劉昌平,汪連杰.新常態下的新業態:旅居養老產業及其發展路徑[J].現代經濟探討,2017(01):23-27+48.
[29]魏薇,林茜.新常態下的新業態:旅居養老綜合體的建設特點和發展現狀分析[J].中國市場,2017(07):54-55.
[30]演克武,陳瑾,陳曉雪.鄉村振興戰略下田園綜合體與旅居養老產業的對接融合[J].企業經濟,2018(08):152-159.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廳資助科研項目(編號:19A135)鄉村振興背景下湖南貧困地區農村養老產業發展模式與策略研究——以城步縣茶園村為例。
(作者單位:湖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