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課程改革要求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體現“以生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教學中無論是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都應關注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才能使學生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因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對運動有了興趣,才會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活動,才能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體育課程還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小學階段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高速發展,好動愛玩,注意力廣度大,注意力集中性相對較差。針對小學階段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如何高效的利用體育課堂這一有利的武器,去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堂;運動興趣
一、小學階段體育運動現狀
1.對體育課興趣高
目前來說,僅在體育課這一層面上,小學生普遍興趣很高。小學生好動,喜歡玩,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后,渴望到操場活動,去宣泄心中的情緒,緩解學習帶來的壓力。
2.沒有養成良好自我運動習慣
對于絕大多數小學生而言,他們的體育運動僅僅停留在課堂,課下很少有學生自覺參加體育運動。在課余參與體育運動的小學生中,又有大部分是因為家長覺得孩子應該學習哪種運動,或者跟風學習某種運動,這就使運動變成了一種作業式的負擔,真正對運動感興趣并主動參與其中的學生少之又少。
3.運動興趣差別大
學生的運動興趣具有廣泛性,也就是學生運動興趣的廣度。運動興趣的廣度有著明顯的個體差異。有的學生興趣十分狹窄,對大多數運動項目沒有熱情,只對少數甚至是個別運動項目有興趣;而有的學生運動興趣十分廣泛,只要能接觸到的運動項目都表現出及大的興趣,總想試一試。其次,學生的運動興趣具有傾向性,也就是學生運動興趣所指向的是什么運動。如有的人對籃球感興趣,有的人對武術感興趣,有的人對健美操感興趣等。
二、如何利用體育課堂培養運動興趣
由上我們可以看出,小學生對體育課堂興趣較高,絕大多數學生又僅在體育課上運動,那么如何高效的利用體育課堂去培養小學生的運動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結合小學生心理和生理特點,提出以下幾點措施:
1.以激發和培養學生運動興趣為教學方法的切入點在體育教學中
經常會見到部分學生“喜歡課外體育活動,但不喜歡上體育課”的現象,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責任在我們教師,其主要原因是教師教學方法不科學造成的,我們很多教師是為教而教,沒有考慮學生的興趣,沒有考慮怎樣教才能讓學生學得主動,練得積極。要改變這一現象,教學方法的改進應該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切入點,以有利于學生的“樂學”、“樂練”為出發點,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力爭做到人人愛上體育課。
2.教學組織多樣化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體質狀況、性格類型等個體差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否則,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持續。我們應該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大膽實踐、大膽創新,改變以往老師前面教,學生后面學的單一的組織形式。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大膽展示等多種組織形式。
3.教學內容的安排要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體育教學中,教學內容的新穎和難度、深度安排的適當(一般指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最近發展區”)是激發和培養學生運動興趣的前提。如:讓中學生再去掌握小學一、二年級就已掌握的滾翻動作,教師一遍又一遍地講滾翻的動作要領,學生當然不感興趣。如果安排的學習內容對學生來說完全是陌生的,學生就會產生和已有的經驗聯系不上,也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按能力水平分組,充分利用競賽杠桿原理
體育運動項目都具有一定的競技性和競爭性,正是由于這種特性,才能吸引廣大的學生的積極參與和他們的學習熱情。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如果不按學生的能力與水平來分組,在能力和水平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學生相互之間的競爭性和競技性都會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隨之下降,從而影響教學的效果。
作者簡介
屈向陽(1991年2月),男,民族:漢,籍貫:河南省。中小學二級教師,學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學,單位:許昌市許州路小學,所在河南省、許昌市、郵編4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