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飛

【摘 ?要】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要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關鍵詞】課堂教學 ?氣氛 ?合作 ?討論
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如何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要教好高中數學,首先要對新課標和新教材有整體的把握和認識,這樣才能將知識系統化,注意知識前后的聯系,形成知識框架;其次要了解學生的現狀和認知結構,了解學生此階段的知識水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備課不光是單純的備教材最主要的是備學生;再次要處理好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關系。課堂教學是實施高中新課程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不但要加強雙基而且要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而且要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
高中新課程標準與舊教學大綱相比,做了較大幅度的修訂,突出體現了新課標注重基礎性、應用性、時代性的特點,更加符合不同的學生學不同的數學,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時代要求。從教學目標看,新課標的教學要求,突出表現為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感悟數學知識,而不是直接記憶數學知識,這從策略上扭轉了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更加強調學生主體的意義。為此,教師確立新課標理念,就是要求教師確立新的適合未來數學教育發展的理念,真正從發展的角度指導教學實踐。
一、創設問題情境,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比較深奧,每堂數學課都對學生具有新鮮感,如能在引入新課時,提出具有誘惑力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習興趣。
例如,在“等比數列”一節的教學時,可以創設如下有趣的問題情境引入等比數列的概念。阿基里斯(希臘神話中的善跑英雄)和烏龜賽跑,烏龜在前方1里處,阿基里斯的速度是烏龜的10倍,當它追到1里處時,烏龜前進了 里,當他追到 里,烏龜前進了 里;當他追到 里時,烏龜又前進了 里……①分別寫出相同的各段時間里阿基里斯和烏龜各自所行的路程;②問阿基里斯能否追上烏龜?讓學生觀察這兩個數列的特點引出等比數列的定義,學生興趣十分濃厚,很快就進入了主動學習的狀態.
二、提供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反思我們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一些教育專家和教育工作者發現,人們的學習主要依賴于兩種方式,一種是接受式學習,另一種是探究式學習,兩種學習相輔相成,缺一不可。而我們的基礎教育過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學習。實際上,學生自主求知活動應是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對抽象性、理論性較強的知識,教師可作適度點撥;對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數學知識,應放開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發生、發展的探索過程,讓其動手、動腦、實驗、操作、交流、質疑,從中體會原理、領會實質,自覺構建認知結構和操作模式。
三、提倡合作學習
在學生學習中,小組合作學習是個很好的形式,一道題放在小組中,大家經過討論進行有選擇性的商議,這時,學生的學習體驗是快樂的,不同的人會獲得不同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從課堂中去體會數學的魅力和活力。我們在鼓勵學生獨立而富有個性的學習的同時,也要倡導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學會學習。
走近新課改,我們發現,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要轉變觀念的任務還很重,數學課堂教學的改革力度還要加大,數學教學研究還要更加深入。我們將不斷改革創新,不斷探索實踐,為新課改闖出一條新路,為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作我們育才人應有的貢獻!
四、討論式課堂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一種較好形式
我們的課堂過去以教師教授為主,被稱之為“滿堂灌”,改革后強調教師的啟發,有的老師把它變成了“滿堂問”,即課堂教學采用的是一問一答的形式。這樣的教學,課堂上表面上很熱鬧,學生參與度高,實際上學生的參與是淺層次的,學生并沒有真正地參與思維,當然更談不上思維得到發展和提高,遠離了我們培養人的目標。
怎樣幫助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如何為它們創造這樣的機會?這里邊有很多工作要做,而基本的一點是采用怎樣的課堂教學形式最合適學生在這個學習的“主戰場”上進行自主與合作學習?我們已經和正在實施的數學教學改革實驗表明:討論式課堂是有效的教學形式。
什么是“討論式課堂”?就是,在教師的主導下,師生圍繞一個主題(即本節課的課題,通常由一個或一組嘗試性問題體現出來)開展課堂討論,可以個人準備、自由發言,也可以分組討論、準備、派代表發言,也可以分配指定人“主講”,大家進行評論質疑。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著重挖掘數學自身的規律,用于啟迪學生思維,挖掘數學美的因素(對稱、統一、奇巧、新穎、意外、平凡中之不凡),使數學富于情趣、富于激勵性;師生共同參與,安排好每項教學措施,每個教學環節,都是給學生創造一種情境,一種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讓他們在簡化的、理想的(順乎自然又有必要的波折歧路)形式下,親歷知識的生長過程(象歷史在戲劇中的重演)。在這個意義下,課本是劇本,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一改過去教師講、學生聽的顛倒局面)。在這樣的課堂上,洋溢著寬松和諧的氣氛,探索進取的氣氛,不同見解的爭論質疑,多端信息的傳輸反饋,吸取知識,交流見解,提高能力,增長才干。
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采取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問題,大膽地突破各種條條框框的束縛,寓興趣的激發和培養于數學教學的始終,就能做到讓學生愿意學數學,喜歡學數學,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韓建偉.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J]. 考試周刊, 2020, 000(023):77-78.
[2] 張海濤. 合理運用多媒體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 2020(01):186-187.
[3] 劉天祥. 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究[J]. 新一代:理論版, 2020(5):1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