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以來,小學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一直在不斷探索與創新教學方法。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有利于培養學小學生的數學能力,還能幫助提升小學教育的整體教學效果。基于此,本文將結合案例來分析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以供相關人士交流參考。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數學;應用
引言:合作學習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已經被多數學校采用旨在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小學教育對于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學生在小學時期受到的教育影響將伴隨他的整個人生道路,因此,創新教學方法是順應當代教育的必然趨勢。在教學工作中,通過小組教學,科學合理的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有利于點燃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從而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作用
合作學習是指一定人數的學生組成小組,組內之間產生的積極的教育影響,小組成員互相協作共同完成設定的小組目標,最終以小組是否完成既定目標為重要評價標準。教師要關注的是小組整體表現與結果,而不是學生個人。這種學習方式避免了學生個體之間的惡性競爭,同時營造了互助共贏的氛圍,從根本意義上實現了現在社會發展的需求。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與展示個人的重要價值,獲得他人對自己的肯定,幫助其建立自信心。合作學習不僅培養學生的團結能力與集體榮譽感,而且促進學生溝通能力與組織協調能力的提升。
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小學生更容易接受具體與簡單的事物。數學知識本身就是抽象與枯燥,如果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形式,將更不利于數學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學習模式適應學生的學習特點,能夠提升學生自身的學習動力,同時培養學生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有助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1]。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措施
(一)科學合理分組
合理分組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合作學習的目的是通過組員之間的互幫互助提高各個組員的數學能力,從而促進班集體的學習水平。在進行分組之前,教師應該認真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結合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性格特點進行分組。教師要保證每組的能力均衡,盡可能的讓每個組員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讓成績優異與表現力強的學生帶動小組的學習氛圍。劃分小組還要避免組內成員的能力懸殊過大,否則容易出現成績差的學生過分依賴成績好的學生。
例如,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學習特點來分組,保證每個小組都包含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避免把成績好或差的學生都分到一個組。每個小組評選出兩個組長,以學習成績和個人能力為評選標準。個人能力很強,但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也有機會當然組長。個人能力強的組長負責調動組內學習氛圍,學習成績好的組長負責為組員答疑解惑。教師要密切觀察每個小組的學習能力是否提升,并積極采取改善措施。如調換組內成員或重新分組,通過調換組內成員促進學生之間的高效合作,使學生之間互相了解,加強組內學習的配合度與活躍度。此外,教師也要適當的給予其他學生當選組長的機會,實現組內角色互換,提高組內學習環境的活躍度。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教師把課堂交還給學生,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小組分配完成后,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適時地進行啟發教學,使學生在學習小學數學知識的同時,鍛煉語言表達與人際溝通能力,為將來進入社會奠定了基礎。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三位數乘兩位數》一課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如果汽車1小時行駛110千米,那12小時總共行駛多少千米?讓學生就110*12展開來計算。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計算,然后綜合每個學生的計算方法進行交流,分析不同的解題思路及其特點,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評選出最優的計算方法。組內討論可以幫助學生發散思維,學習多種解題思路,同時培養學生的人際溝通與協作能力。期間,教師能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與思維模式,有利于合理設置教學目標以及完善教學策略,進而提升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質量。
(三)合作學習要面向全體學生
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以全體學生為基礎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因材施教。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時,要合理設置學習目標,適時的將目標由難到易的進行分解,循序漸進的增加目標難度,同時密切觀察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的表現,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進去,使得每個學生找到個體的存在感與集體感。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圓的認識》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先引導學生回憶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知識點,通過思考回憶讓學生鞏固已學的知識點,同時使學生發散思考關于圓的認識,從而促進新課程的順利進行。在這種小組學習環境下,即使有學習吃力、理解能力薄弱的學生,也容易被帶入到學習環境中。學生使用教具畫圓,手動測量圓的長度、角度等,并進行組內討論圓的特點,最后由教師和學生一起歸納總結,從而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最后,教師讓各個小組代表到講臺上展示小組學習成果,也可以鼓勵成績稍差的學生積極展示自己,有利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
三、結束語
綜上,在整個課程體系中,數學學科的地位舉足輕重,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立足于新課改的教學要求,結合現代化社會需求積極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積極主動的實施合作學習模式,啟發誘導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發揮小組學習的最大成效,從而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吳永華. 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6, 000(030):265,281.
[2]張亞男. 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7(10):191.
作者簡介:周焱,1979,9,19,女,漢,籍貫:臨桂,最高學歷:本科,職稱:中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