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楊柳
摘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莊嚴使命和神圣責任。從上海石庫門和嘉興南湖,在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認真總結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經驗,可以成為我們在新世紀新階段繼續前進的強大動力。圍繞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歷史經驗,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展開探討。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民族復興;歷史經驗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莊嚴使命和神圣責任。從上海石庫門和嘉興南湖,在百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而我們黨在這一過程所取得的歷史經驗,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提供了深厚的理論支持。
一、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是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積累的一項寶貴經驗。對一個政黨來說,如果沒有一個堅強的組織核心、領導核心,就可能變得群龍無首、一盤散沙,也無法真正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
1871年3月18日,法國巴黎爆發了震驚世界的工人革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性質的國家政權——巴黎公社。巴黎公社宣告成立時,廣場上響起了雷鳴般的歡呼聲。但令人痛惜的是,同年5月底,英雄的巴黎公社在經過不屈的斗爭后,被凡爾賽軍鎮壓下去,以失敗告終。在總結巴黎公社失敗教訓時,恩格斯深刻指出:“巴黎公社遭到滅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權威。”
中國共產黨是在民主集中制原則上創建的,自建黨伊始就繼承了馬克思主義政黨關于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傳統。正是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黨和人民攜手攻克了重重艱難險阻,在社會主義的大道上越走越堅定、越走越自信。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進一步引向深入,提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逐步形成了令行禁止和工作高效的良好局面。歷史證明,正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二、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之源。
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不僅深刻改變了世界,也深刻改變了中國。”19世紀以來,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封建統治的腐敗,近代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陷入亡國滅種的危險境地。為了實現民族復興,億萬中國人民前赴后繼,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千辛萬苦的探索,不屈不撓的斗爭。但是中華民族追求夢想的道路是充滿著艱難和曲折,從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到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中國人民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但卻都沒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命運。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正是有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中國大地上才誕生了中國共產黨,由此開啟了中國革命的新征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馬克思主義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使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科學如何進步,馬克思主義依然顯示出科學思想的偉力。”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和目標。而要實現這一偉大歷史目標,就需要我們以問題為導向,以更加寬闊的眼界審視馬克思主義,更加深入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三、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建黨一百周年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強調,“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必須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走自己的路,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立足點,更是黨百年奮斗得出的歷史結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一百年風雨兼程,一百年正道滄桑。中國共產黨從烽火中走來,歷經磨難,數度涅槃,帶領人民干出了一片新天地,探索出一條前無古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回溯歷史,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三年,黨領導全國人民集中力量完成了民主革命的遺留任務,推動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隨后,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之后,又經過二十多年的艱苦奮斗,我們逐步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科教文衛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雖然在探索的過程中經歷了曲折,但黨在這一時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奠定了重要基礎。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同志發出響亮號召:“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命題由此提出。自此,我們沿著這一方向前進,成功開辟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我們必須更加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如此,我們才能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四、堅持推進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改變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偉大覺醒。
1976年,粉碎“四人幫”取得勝利,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這場災難,。然而,隨著“文化大革命”的徹底結束,“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擺在了中國共產黨的面前。關鍵時刻,鄧小平同志發出振聾發聵的呼聲,“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他強調,要徹底改變過去“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思路,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在中國進行一場新的革命。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了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實現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40多年來,黨帶領中國人民始終艱苦奮斗、頑強拼搏,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持之以恒,鍥而不舍,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踐反復證明,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必須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必須堅定不移擴大開放。
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于關鍵時期,這就需要我們有更高的境界、更強的本領、更優的作風、更好的狀態,積極主動順應、銳意開拓進取。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全國各族人民的緊密團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
[1]張可榮,劉萍.新時期黨的民族復興思想[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4).
[2]趙美嵐,黎康.改革開放: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