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夢澤



摘要:使用文獻資料法,比較研究法,對比分析中美高校休閑體育相關專業培養方案的差異,從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學生畢業后就業去向等方面展開研究,旨在借鑒吸收美國高校休閑體育相關專業培養模式的優點,結合我國休閑體育專業現狀,完善其培養方式,從而促進我國休閑體育專業的發展。
關鍵詞:休閑體育;培養方案;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就業方向.
1、前言
休閑是人類的共性。[1] 但由于經濟結構的差異,文化意識的分歧以及傳統習俗的區別,東西方社會已經形成了各自獨立的休閑觀念與模式,因此產生了迥異的休閑方式。[2] 但無論來自任何地域的休閑方式,都已經成為一種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為人們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了很大幫助。同時,運動是良藥(Exercise is medicine)是美國校園體育運動倡導的理念。[3] 美國作為世界上經濟水平最發達,同時也最注重教育輸入的國家,是世界休閑研究與發展的先驅,對于休閑的研究與發展處于世界領先地位。[4]西方休閑理念注重張揚自我個性,美國作為西方國家的代表,據了解,美國高校幾乎全部覆蓋了與休閑相關的專業。全美目前約有400多所高校開設了休閑相關專業,而美國高校休閑相關專業的開設需要Council on Accreditation of Parks, Recreation, Tourism and Related Professions—公園,游憩,旅游及相關專業認證委員會,簡稱(COAPRT)的認證。據了解,全美有約71所高校通過了認證。但是研究發現,美國高校并沒有依托體育為母學科而開展的休閑體育專業(Leisure Sports),[5] 而是包含了與休閑相關的專業教育,例如公園游憩管理、治療性休閑、旅游管理、戶外資源管理和休閑體育服務管理等方向。學生需要選擇其中一個方向進行學習,獲得該專業的學士學位。
休閑并不是現代社會的新興產物,而是社會持續發展的古老話題。[6] 反觀我國,由于經濟、文化與觀念間的差異,我國對于休閑相關領域的研究時間較晚,在內地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但是隨著社會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人們逐漸變得“有錢”,“有閑”。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休閑活動的需求,自2002年華南師范大學社會體育專業休閑體育方向設立以來, 休閑體育專業開始在我國高校中設立。據有關統計,2014年我國已經有34所高等院校具備了開設休閑體育專業的資格,其中30所左右高校已經招收了休閑體育專業的學生,就2014年一年全國休閑體育專業招生2700余人,在校生數5700余人。[7] 目前不僅在體育類院校,一些綜合類大學,如海南大學、杭州師范大學的體育學院中,也開設了休閑體育專業。但由于起步較晚,涉及項目多,知識面廣,存在一定的廣度和深度。種種因素導致我國對于休閑體育專業在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上欠缺經驗,因此,需要借鑒美國的培養模式來促進我國休閑體育專業的發展。
2、學校選取與研究方法
2.1 學校選取的依據
學校的選取對于研究結果至關重要。美國高校在休閑相關專業的研究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而我國卻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為了確保研究的實用性與準確性,清楚了解中美高校之間的差異,應選擇發展時間長,在專業領域具有代表性的學校。根據我國第四次學科評估,同時結合休閑體育專業在我國的開展情況,本文選取了專業排名靠前同時具有代表性的體育類院校和綜合類大學各兩所,分別是上海體育學院、首都體育學院、常州大學和海南大學。為了和我國高校形成清晰的對比,在美國高校的選擇上,本文選取了美國的印第安納大學與俄亥俄州立大學。印第安納大學作為美國歷史悠久,規模最大的學校之一,休閑相關專業教育的排名在全美名列前茅,是美國休閑相關專業領域最具有代表性的學校之一。而俄亥俄大學也同樣設置了休閑相關專業教育,該校的體育管理學本科專業與運動管理學碩士專業獲得了COSMA(體育管理認證委員會)的認證。優異的成績也彰顯了俄亥俄大學在體育專業方面的教學質量與實力。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使用了文獻資料法,利用中國知網,以“休閑”“休閑相關專業”“休閑體育”“休閑體育專業”“培養方案”等為關鍵詞,查找相關文獻50余篇,對培養方案的對比研究做了梳理,明確需要比較的內容,對“休閑體育”“休閑”等概念進行了梳理,同時也了解到休閑體育專業在我國高校的發展歷程。
2.2.2 比較研究法
比較的方法是科學研究中較常用的一種研究方法。通過把不同或相似的事情放在一起比較,可以鑒別事物間的異同。本文對比中美高校休閑體育相關專業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修業年限以及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去向,借鑒美國高校先進的培養模式,從而改進和完善我國休閑體育專業的培養方式,促進我國休閑體育專業的發展。
3、中美高校休閑體育相關專業培養方案對比
3.1 培養目標比較
培養目標可以理解為教育目標或教育目的,是各級各類學校、各專業確定的培養對象要達到的要求,也是高校人才培養活動的前提與基礎。重要的是,培養目標要順應社會的需求和經濟發展的情況。根據社會需求并結合實際情況所制定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出高質量、高水平人才的基本前提。[8] 從表1中可以看出,我國的兩所體育類院校和綜合類高校的休閑體育專業培養目標雖各具特色,但整體目標大同小異。其培養目標大致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休閑體育的基本理論,具有經營與管理的能力,可以從事休閑體育相關工作的應用型人才。而休閑本身是人類追求自我愉悅,健康身心,提高生命質量的目標。同時專業的培養目標應順應社會的潮流和發展。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與生活水平得到顯著的提升,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更上一層。總體來說,我國高校的培養目標基本符合現代社會越來越多休閑體育活動對專門人才的要求。
美國作為休閑相關專業教育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在培養目標的設置上體現了“先進性”。[9]美國高校休閑體育相關專業培養目標的設置更多是為了適應本國的休閑文化和休閑產業發展對體育人才的新需求而產生并發展起來的, 以滿足新形勢下社會對不同體育人才的需求。從表1中可以看出,無論是培養學生休閑相關方面的專業知識還是管理能力,指導能力,美國兩所高校的培養目標定位都圍繞服務社會。由此可以分析出,美國高校對于休閑相關專業學生的目標在于培養“通才”型人才?!巴ú拧币辉~本指學識廣播,具有多種才能之人,但是從教育學的角度出發,則稱為“橫向型”人才,即知識面較廣,發展較全面,活動領域較寬的人才。通才教育的重點是強調人的全面,均衡發展,為學生進入社會的后續發展奠定基礎。[10] 美國高校的培養目標設置非常貼合社會,以社會需求為基礎,同時,學生在完成學位,畢業后可以從事多方面的行業,培養目標具有多元化的特點。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美國高校休閑相關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先進的,而它的”先進性“則體現在其目標的設置迎合社會,具有較強的社會性和多向性。[11]
經過對中美兩國高校培養目標的分析可以看到差異,同時形成鮮明對比,那就是我國在對于休閑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基本只是一個方向,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培養目標不清晰同時范圍過大。我國高校的培養目標在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指導和組織的應用型人才。但是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中,實踐能力才是關鍵。任何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應是知識教育與能力培養的有機結合。單單強調基本的理論知識而缺乏實際的實踐應用的培養目標是片面的,同時這種培養模式也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而且從表1我國四所高校的休閑體育人才培養目標中可以看出,我國的培養模式還是偏重于理論知識,反而忽略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最重要的實踐。以至于導致我國學生在休閑體育活動設計與服務等方面的能力明顯不足。相反,從表1兩所美國高校在休閑相關專業的培養目標則突出了嚴謹性與實用性。表1中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培養目標就明確表示學生在完成學位之后就有資格在休閑相關領域直接進行領導、監督和行政,再一次體現出培養目標的設置與社會結合緊密,以社會的需求為導向,為社會服務,其培養目標將“社會性”與“多向性”展現的淋漓盡致。印第安納大學的培養目標在要求學生掌握休閑學領域的理論知識后,應用于世界各地的娛樂與休閑設施,也滿足了“通才”教育的特點。
3.2 課程設置比較
3.2.1 中美高校休閑體育相關專業課程設置結構比較
通過表3中收集到的信息可以看到,我國高校休閑體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是大致相同的。盡管有的課程名稱存在差異,但都是同一類型課程。例如,在上海體育學院和常州大學的通識教育課程即公共基礎課程,與首都體育學院與海南大學的公共基礎課程是同一類課程。通識課程一般包括的學科種類豐富,知識面廣泛,目的就是在于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同時為畢業前后提供堅實的學習基礎。其次,通過表3可以看出,我國高校按照課程設置的層次來說,可以分為公共課程與專業課程,而無論是公共課還是專業課,就其對專業的適應性來說,可以分為必修課與選修課。最后,實踐課程作為檢驗我國高校休閑體育學生學習成果的課程,是我國高校休閑體育專業課程設置的重要組成部分。
通過表3也可以清楚看到,美國高校休閑相關專業課程設置由通識課程,即公共基礎課程,在美國稱為“通識課程”,同時也包括了學科基礎課程,由于美國高校的休閑相關專業不止一個方向,學生在攻讀學位時,應選擇任意一個方向并完成要求。 而通識課程與學科基礎課程則是美國高校休閑相關專業任意一個方向的學生都需要完成的課程。同時根據查閱相關網站發現,實踐環節包含在學科基礎課程中,并沒有單獨作為一門課程出現。
根據表3中的收集的信息并進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國高校休閑體育專業的課程設置結構與美國高校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造成差異的因素不僅包括兩國的政治體制與文化差異,也包含了兩國教育理念的不同。可以看出,兩國高校的課程設置的相同之處在于都開設了公共基礎課程,也就是通識教育課程,并且也都開設了學科基礎課程。但最大的差異在于我國高校休閑體育專業方向單一,通過對文中選擇的我國的四所高校課程設置進行查閱與分析,上海體育學院休閑體育專業有體育旅游與高爾夫兩個方向,首都體育學院也包括了體育旅游與高爾夫兩個方向,常州大學的休閑體育專業有球類休閑、健身休閑與戶外休閑三個方向。而美國高校的休閑相關專業則由多個方向可供學生選擇,這樣一來在課程設置上就能更注重學生的自由與自主性,不同的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選擇自己感興趣,符合自身情況的專業方向,在滿足自身最大興趣的同時,能夠發揮出學生最大程度的潛能,更有利于學生找到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更加順利地完成學位。
4.中美高校休閑體育相關專業學生畢業就業去向比較
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去向是專業培養目標的側面體現。通過表6中收集的信息可以看出我國高校休閑體育專業畢業生在就業去向上主要集中在休閑體育俱樂部、體育旅游部門、健身俱樂部和一些民營的體育公司或體育企業。就業方向的選擇也與學生在校期間的專業知識掌握與實踐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學生畢業后就業方向的選擇不僅要突出自己的專業,還要滿足社會的需求,貼近社會,服務社會。
反觀美國高校休閑體育相關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就業方向比較寬泛,包括了公園、休閑機構、聯邦機構、療養院、賽事組織機構、青少年體育機構等。這與美國的社會實際情況有著緊密的聯系。據喬治敦大學教育中心和勞動力研究中心發布的2013年《困難時期》報告發現,休閑相關專業被列為失業率最低的七個行業之一。同時在2015年的《大學專業學生的經濟價值》報告中列出了休閑相關專業學生工作的平均年薪在四萬九千美金左右。
通過表6中收集到的中美高校休閑體育相關專業學生畢業就業去向進行對比分析,可以看出,雖然我國高校休閑體育專業的學生在畢業以后就業方向也很多,但主要還是以體育為主線,并沒有參加與休閑有太多聯系的工作崗位,這樣一來,休閑體育專業與體育教育、運動訓練專業在就業方向上的差異性就沒有那么明顯。反觀美國高校休閑體育相關專業的就業領域更加豐富,工作崗位突出休閑性,這正是因為美國高校強調以體育運動作為手段,為休閑學科服務,真正做到了體育學科與休閑學科之間的滲透與融合。
結語
本文通過對比中美高校休閑體育相關專業的培養模式,旨在借鑒美國高校在休閑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的經驗,在培養目標, 修業年限,課程設置和就業方向上要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國情和社會需求的培養模式。在培養目標上,中國高校的休閑體育專業依然停留在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其特點是從“專業培養模式”向“通才培養模式”過度,并沒有真正做到堅持以社會為需要的人才培養目標。[13] 因此,我國高校應該明確培養目標與發展方向,將培養目標的范圍縮小,堅持做到“以社會需求為導向”[14] 體現出專業設置適應并且服務社會的功能。在課程的設置方面,通過借鑒美國高校課程設置的經驗,發現在課程設置突出了“交叉融合”的特點。因此,我國高校休閑體育專業在課程設置上,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在課程的設置上要突出休閑的特色,設置多樣性的休閑體育課程體系,使學生掌握多學科、多領域的休閑知識。最后,對比分析中美高校休閑體育相關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方向,也給我國高校的休閑體育專業建設帶來啟示,那就是我國高校應該制定適合我國特點的休閑體育專業方向。目前,我國高校休閑體育專業的方向主要集中在體育旅游、高爾夫和球類休閑等,涵蓋面較窄。同時并沒有將休閑學科與體育學科完全滲透,無法將體育學科作為一種手段輔助休閑學科來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在今后的生活中,隨著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休閑將會成為人們放松心情,提高精神水平的一種重要方式。我國高校要在休閑體育專業的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上,借鑒國外模式的先進性與優越性,不斷改革和創新,使休閑更好地為社會服務,貼近人們的生活。
參考文獻
[1] 王羽,蔣凱,孟阿丹. 美國適應性休閑體育的發展對我國的啟示研究[J] 福建體育科技,2019(1)1-3.
[2] 郭魯芳. 休閑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62-63.
[3] 梁漢平,陳琦. 美國常青藤盟校開展休閑體育的研究[J] 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2(1):2-3
[4] 曹平,譚希潁,王桂紅.美國休閑課程認證標準對我國休閑體育專業課程建設的啟示[J] 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1(2):113-114.
[5] 劉洋,王家宏. 休閑體育專業人才培養的問題與改革探索[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6(11):105-106.
[6] 邵玉輝.美國大學休閑體育專業課程設置對我國的啟示[D] 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7] 高媛,劉文娟. 我國休閑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體育信息分會,墻報交流.
[8] 錢樂祥,楊現坤.地理科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比較研究[J] 高等理科教育,2020(6):106-107.
[9] 彭國強,唐炎.美國大學休閑體育本科課程體系的特征及啟示——以印第安納大學為例[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4(4):79-80.
[10] 黎曉.從博弈論視角看我國高校的通才教育與專才教育[J] 湖南科技學院院報,2015(12):110-111.
[11] 趙姍,彭國強.北美休閑體育專業課程設置及啟發 ——以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為例[J] 南京體育學院院報,2013(6):108-109.
[12] 曹士云.中外高校休閑體育專業現狀與特點的比較研究[J]黑龍江高教科技,2008(11):63-64.
[13] 李東鵬. 對美英兩國休閑體育專業課程設置的研究[J] 遼寧體育科技,2011(5):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