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月華
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交通類職業院校重要教學內容之一,它蘊含了我國豐厚的優良文化傳統,是我國人民不斷應對困難、跨越挑戰的強大精神支柱。當前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國內外發展形勢復雜多變,市場中對于人才的要求不斷提升,加強對學生的思政課程刻不容緩。職業院校應當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元素的融合,通過二者的有機結合來促進學生得到全面的成長與發展。下面筆者就工作中積累的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與觀點,以期為相關教學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鑒與幫助。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思政元素;目標;途徑
我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在歲月的沉淀中形成了非常豐厚的傳統文化,其中蘊含著很多為人處世、齊家治國的等方面的理念知識[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厚重的軟實力,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自信之源,其對于提升學生的文化自豪感以及凝聚力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職業院校的思政教育,無論是課程思政還是思政課程,主要目的都是提升學生的品德素養,價值觀念以及意識形態,為學生今后的全面成長以及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從上述可以看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存在內涵與目標上的一致性,將二者進行有效的融合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2]。但是,經過實際調查研究發現,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我國職業院校在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教育的時候,過度依賴于課本教材,未能完全實現與思政教育元素的對接融入,導致教學質量受到一定的阻礙。因此,教學工作者們應當深刻認識到這一點,能夠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元素的結合,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實現對優秀品質的傳承與弘揚,樹立并堅定自身的政治意識形態,為今后學習、生活以及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提煉課程標準,挖掘思政教育課程目標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存在目標上的一致性,身為教學工作者應當深入研究傳統文化教育的課程標準,對其內容進行不斷提煉,找出與思政教育目標相符的內容,并將其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評價標準[3]。如此一來,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教育中突顯培養學生思想品德任務的重要性,力求達到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思想引領的巧妙融合。
首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中應當注重對學生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信仰教育,重點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以及責任意識;其次,教學工作者們應當注重引用我國傳統文化中提倡的“仁義禮智信”對學生開展品行教育,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情操;第三,教師可以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等內容來培養學生不畏艱難、奮勇拼搏的進取意識……如此,從教育目標上進行把控,保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思政教育的一致性,實現二者之間的完美融合。
二、優化教學內容,融入思政教育元素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很多優秀的內容,在傳授學生文化知識以及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職業素養等方面意義顯著[4] 。從這一點進行出發,教師可以將一些相關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進來,不僅可以起到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感悟與體驗,進而促進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例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了儒、道、墨、法等諸家思想精華,其中的思想主張以及價值觀念與現如今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非常大的聯系。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重點向學生灌輸一些仁愛思想、民本思想、義利觀念,然后將其與當今思政教育中提倡的“民主”、“誠信”、“和諧”等內容進行有效結合,這對于提升傳統文化教育質量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再比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包含很多傳統美德中的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重點向學生灌輸“和衷共濟”的家國情懷,注重增強學生“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擔當意識,培養薛恒在扶正揚善以及見義勇為等高尚情操……實現思政教育內容與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結合,促進學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學習以及發展。
三、創新教學方式,拓展思政教育多種途徑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下,通常是教師采取“說教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思政教育內容本身就存在概念性以及抽象性等特點,且其中很多內容需要學生進行記憶與背誦,這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難度,也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5]。對此,教師應當注重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不斷拓展思政課程途徑,進而為學生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教學服務。
例如,教師可以就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涉及的一些真實社會問題為學生創設出多種情景,對學生采取啟發引導、合作探討、師生問答、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深入參與的過程中接受理想信念以及道德品質等方面的教化,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對學生的思政教育。再比如,教師可以充分借助當前網絡信息技術的優勢,以開放和互動融合為基礎,對學生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積極利用新媒體工具向學生推送傳統文化內容,讓學生在閱覽、點贊、評論中實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與傳承……這些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其學習效果以及課堂教學質量自然會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目標、內容以及作用方面與思政教育存在一致性,將二者進行緊密結合對于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實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等方面意義重大。身為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者,應當從提煉課程標準,挖掘思政教育課程目標;優化教學內容,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創新教學方式,拓展思政教育多種途徑等方面進行著手,進行深入性研究與探索,必定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世青. 融入思政元素的綜合日語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 文藝生活·文海藝苑, 2020, 000(004):203-204.
[2]李紅麗.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融合研究[J]. 2021(2020-6):98-100.
[3]黃春. 價值·困境·理路: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新時代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的融合[J]. 2021(2019-8):40-46.
[4] 崔玉婷. 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課融合探究[J]. 長江叢刊, 2019, 000(006):46-47.
[5]游柱然, 陳均土. 論優秀傳統德育文化的課程思政價值[J]. 紹興文理學院學報, 2019, 39(10):6.
基金項目:2021年江蘇省交通運輸職業教育研究項目(編號:2021-C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