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映菊
摘要:政治認同素養既是高中政治課程的重要構成內容,也是高中生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所必需的品質。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學工作中,教師要重視培養高中生良好的政治認同素養,把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滲透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科學構建政治教育方案,讓高中生將來能夠成為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本文基于政治認同素養的重要性,闡述了培養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培養策略
引言
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政治認同素養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必備前提。培育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是高中政治課程的基本任務,教師要轉變以往灌輸教學的方式,采用多樣化的方法培育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以此來提升政治教學的質量,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
一、培育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面臨的問題
(一)思想觀念受消極傳統政治文化的影響
政治認同素養的培養離不開傳統政治文化的熏陶。據調查表明,一提到傳統政治文化的影響時,大部分高中生首先想到的是傳統政治文化的消極影響。他們認為傳統政治文化除了王權至上,對人民的壓迫,別的再也沒有什么可取之處。顯然,高中生對傳統政治文化的認同度不高。我們也是能夠理解高中生對待傳統政治文化的態度。畢竟他們現在處于青少年時期,由于心理和生理的不成熟,導致對事情的看法具有片面性。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深遠持久性,高中生無形中受消極傳統政治文化的影響,因此這種消極影響也具有深遠持久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消極傳統政治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的培養。
(二)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的養成缺乏互動的平臺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普遍存著沒有為學生搭建良好政治互動的平臺現象,或者說即使有政治實踐活動也只是一個形式而已,從而導致教師傳授政治知識學生有排斥心理,開展政治實踐活動學生有抵觸心理。比如教師在教授必修2政治生活我為政府建言獻策內容時也只是讓學生就政府遇到的某一問題用課本上的知識為政府建言獻策。按照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老師應該讓學生走訪政府有關部門發現政府在行政的過程中存在什么樣的問題,然后學生針對具體的問題并結合自己的思考形成正規的建議提供給政府,政府真正接受學生的建議并給予答復。然而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卻沒有給學生一個平臺來實現學生與政府的互動,導致這一內容讓學生不感興趣,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的培養將大打折扣。
二、培養高中生政治認同素養的策略
(一)利用時政教學素材,激發學生民族自豪感
政治是一門與現實社會聯系緊密的學科,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以理論知識的講解為主,較少引用生活中的內容,以致于學生理解的難度較高,且難以有效地建立起知識與實際之間的聯系,不利于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的發展。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當打破教材的限制,在教學中積極結合時政熱點,將理論知識和社會現實聯系起來,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實現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
(二)結合生活實踐內容,引導學生參與政治生活
高中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需要具有基本的政治素養和公民意識,能夠積極自主地參與到政治生活當中。然而,許多高中生并不了解政治生活與自己之間的關系,也不知道如何正確地使用自己的政治權利,以致于一些學生較少關注和參與政治生活,影響了其政治認同素養的發展。對此,教師可在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一些政治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和參考,以培養他們參與政治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提升政治認同素養。
(三)明確馬克思主義思想,為高中生的政治認同感奠定理論基礎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想培養學生良好的政治認同素養,教師需要貫徹落實馬克思主義思想,為增強高中生的政治認同感來奠定一定的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只有認可馬克思主義,從中掌握正確的觀點和方法,才能夠理解中國目前面臨的現實問題。
(四)重視歷史知識的教育,增強高中生良好的政治認同素養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歷史知識的教育,以此來培養高中生良好的政治認同素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誕生了中國共產黨,這是歷史發展趨勢下的必然結果,西方列強的全面入侵,再加上封建社會統治的失敗,中國逐步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簽訂了不平等條約,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愿景徹底破滅了。接下來是戊戌變法、洋務運動、資產階級革命等事件,最終都以失敗告終,這些都給予了人民群眾深刻的提醒。以上政治內容都和歷史發展有著較大的聯系,教師要著重講解這些歷史知識,讓學生能夠意識到中國共產黨執政完全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展示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后的成就,讓學生意識到中國的發展、強大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的,增強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教師要借助于真實的歷史事件來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
(五)定期開展校園活動,培養學生文化認同感
在政治認同素養中,文化認同是一個重要的構成內容,是對一個民族基本價值的認同,也是國家發展過程中必需的軟實力。在現代社會,西方文化對我國的民族文化形成了較大的沖擊,一些不良的文化內容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長形成了負面的影響,不利于他們政治認同素養的發展。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文化認同感的培養,通過多樣化的校園活動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培養他們的文化自信心和認同感。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生正處于思想政治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教師需要將政治認同素養的培育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去,通過引入時政素材、結合生活實踐等多樣化的方式,推動政治教學模式的改革,為學生的發展創設出良好的政治文化環境,促進其政治認同素養的有效提升,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培養出具有良好政治認同素養的人才,為他們未來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閆靜.淺析“新時代”背景下中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的培育[J].高考,2018(26):2.
[2]邱嘉琰.高中思想政治課中培養政治認同素養策略研究[J].知識經濟,2018(14):131+133.
[3]曹家道.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政治認同”素養培育研究[D].天水師范學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