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玲 吳嘉雯 張蘊
在我國國民經濟的組成部分中,外貿占據了很大的比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及貿易戰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傳統的大宗商品貿易存在著一定的困難,而跨境電商作為外貿中的新形式,極大地帶動了我國外貿行業的持續性發展。近年來,國家出臺了相應的政策鼓勵與支持跨境電商的發展,以吉林省為例,吉林省是我國東北地區的內陸省份,其對外貿易的發展比較緩慢,缺乏持久的動力,跨境電商的出現成為吉林省對外貿易增長、推動外貿升級轉型的新引擎??缇畴娚踢@一專業由教育部門批準設立,旨在培養更多的跨境電商專業人才,推動我國跨境電商行業的發展與壯大。吉林省的民辦高校也開始培養跨境電商專業人才,但由于該行業剛剛興起,跨境電商專業的教學內容以及人才的培養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因此從校企協同育人視域出發,探析民辦高??缇畴娚虒I畢業生就業實習基地建設對跨境電商的發展以及民辦高校該專業的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1]。
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我國的產業結構和人才需求在國內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世界經濟格局重大調整的背景下也發生了重大變革,因此,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黨的十九大曾明確提出:“針對高校教育,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要在我國高校中構建全方位的、深度融合的產教融合新模式,將教育鏈、產業鏈和決策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從我國當前民辦高校的辦學情況來看,應用型高校的建設還存在著嚴重的不足,受我國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國的民辦高校在專業設置、課程計劃以及師資力量等方面的配置并不平衡,導致應用型人才的供給存在著嚴重的不足,重理論、輕實踐依然是目前民辦高校辦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也是阻礙民辦高校辦學質量提升的主要痛點之一。在跨境電商專業的探索中,民辦高校應從校企協同育人的角度出發,積極構建實訓基地,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型人才,從整體上來說,民辦高校建立跨境電商實習基地的意義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在吉林省民辦高校中,跨境電商專業的設置還處于摸索階段。從全省范圍來看,管理學院、經濟學院、外國語學院等都開設了跨境電商的課程;在人才培養方面,均是在基于一定的專業基礎上增設有跨境電商相關專業的學習,其主要培養思路就是培養出既能夠熟練掌握本專業的理論知識、實踐知識又能夠了解掌握跨境電商相關操作的復合型人才。例如:經濟學院開設了國際經濟與貿易(跨境電商方向)專業,管理學院開設了電子商務(跨境電商方向)專業,外語學院開設了外貿英語(跨境電商方向)等專業。
跨境電商專業經教育部門批設時間較短,在國內高校中尚未形成成熟的培養思路和培養模式,其教學的規范性還有待提高。在該專業的教學探索過程中,可以嘗試建立跨境電商的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以及企業職業導師培訓的方式來彌補學校理論教學的不足,通過總結以及經驗歸納來彌補該專業建設的不足,并且加以完善,為我國高??缇畴娚虒I的人才培養提供相關的經驗[2]。
任何的課程教學與企業的實際需求之間都會存在著脫節的情況,這在跨境電商這個新成立的專業上顯得尤為突出??缇畴娚虒Υ髮W教師來說也是一個新的名詞,許多大學教師幾乎沒有與跨境電商相關的工作經驗,而且對跨境電商的操作流程、平臺分類等方面也鮮有了解,對行業的規范及各個國家的政策要求都沒有深入地了解,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按照課本中的相關內容照本宣科,這種教學方式根本不能滿足當前社會對跨境電商人才的需求。而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實習基地,可以讓學生在接受理論的基礎上到實習基地去實操訓練,也可以由企業的優秀員工培訓學生,這樣可以彌補理論學習的不足,滿足當前跨境電商行業對人才的需求。
跨境電商專業在高校中開設的時間不長,教師們的教學都是在摸索中進行的,從理論課程來看,相對比較簡單,也容易理解,但在實踐操作部分卻缺乏感性方面的認識,許多教師在授課時還存在著底氣不足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高校方面也進行了調整,定期就會選派一些教師參加全國的師資培訓,但培訓時間總體來說都比較短暫,收效往往也不盡如人意。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實訓基地建設,教師則可以深入到實訓基地中進行實地學習與考察,通過與企業的溝通與交流,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了解其中的關鍵點,這對教師日常的教學來說非常有幫助。
在民辦高校中,硬、軟件設施投入不足的現象普遍存在,尤其是對跨境電商專業來說,該專業剛成立不久,教學硬、軟件等各方面都還沒跟上,在基地建設中缺乏實訓室、操作工具以及教學軟件等;從專業的特點來看,跨境電商這門專業實操性比較強,需要學生通過軟件等渠道來加深記憶,如果硬、軟件不到位,該課程就無法有序地開展。
跨境電商專業是一門操作性、動手性極強的專業,不僅要求學生要掌握平臺的操作,而且還需要具備文案寫作能力、攝影方面的技巧以及網絡營銷等方面的內容,如果教師沒有這方面的教學和從業經驗,在教學的過程中難度就會比較大。
跨境電商行業是剛興起的行業,從企業的角度來看,許多企業也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開通了跨境電商方面的業務,對人才的需求方面還是更多地以補充的方式呈現,并不會大量地招收實習生和新員工,所以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很難找到專門的跨境電商企業或者外貿單位。
從目前的實訓情況來看,在進入實習基地后,企業會將學生分配到不同的操作小組中,由專門指定的人員帶領學生學習和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由于企業管理制度及工作方式不同,他們不可能像學校教師般細致地向學生們講解相關的內容,也無法了解到不同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不同,而且在工作時會將實習生與本企業同崗位的員工一視同仁,這樣就會導致學生不適應,同時也會使得實訓工作效率低下。
在跨境電商的實訓過程中,需要在電腦端、網絡平臺端和相關教學軟件環境下進行,所以,實習基地在建設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地滿足硬件、軟件方面的要求,從而推動教學、實訓工作的有序開展。但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關于跨境電商方面的教學軟件及其附屬的硬軟件價格都比較昂貴,為了減輕經濟方面的負擔,可以先滿足硬件條件方面的要求,再采用引入項目的方法開展實戰式的訓練,或者與省內其他高校一起建立共享軟件,以降低經濟成本,同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跨境電商專業在民辦高校中成立的時間比較短,目前專業化的教師比較缺乏,尤其是具有企業實踐經驗的教師。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學校應給予教師一定的經費支持,支持教師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到企業中進行輪崗培訓,以培養出大量的“雙師型”教師。同時,學校還要積極關注跨境電商領域的相關培訓,鼓勵教師積極地參與跨境電商專業的培訓,掌握行業內相關制度規定以及操作技巧,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3]。
在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以及基地的建設過程中,要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一方面,要在校內增加實訓課,開展多種多樣的實習課程,例如,在學校內部建立實訓室,在實訓室中使用跨境電商的相關模擬軟件來進行教學。另一方面,要在企業中建立實訓基地,學生們可以以實習生的身份到企業的實訓基地中學習,完全按照企業的管理模式參與到整個工作中。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可以開發出各類軟件,例如,建立一個虛擬企業賬號,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虛擬賬號進行操作和講解,從而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到跨境電商操作的整個過程。
在實習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制定出嚴格的紀律,并且要求每一位學生按章執行,從而獲得更好的實習效果;另一方面,雖然跨境電商是對外貿易工作,但從實質上看,跨境電商和當前國內淘寶店的操作經營在許多地方都是相似的,所以,跨境電商也可以是學生們畢業后的一種新的創業方式,可以設置創業孵化基地并且籌集資金來支持鼓勵學生進行跨境電商自主創業。
在當前的世界經濟中,由于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推行及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際貿易受到了很大的沖擊,而跨境電商與傳統的國際貿易不同的是,跨境電商是依托互聯網金融而興起的。在疫情“無接觸”理念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逐漸地在電商平臺上購物,因此,跨境電商在未來必然也是發展勁頭迅猛的行業之一,但該行業的人才培養卻處于瓶頸階段,行業人才的缺口較大,目前許多高校沒有專門設置跨境電商專業,也缺乏相關的專業教師,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存在著極大的困難。在該專業建設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同時引入校企共建的實訓基地,學生、教師們就可以切身參與到實踐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跨境電商操作的整個過程。通過實習基地的建設,教師可以參與其中,同時與企業加強聯系,擬定出本??缇畴娚虒I的人才培養方向,為該專業的高質量開展提供有力的支持[4]。
在當前具有跨境電商專業的民辦高校中,其教學模式和教學思路仍舊遵循以往的普通本科教學??缇畴娚虒I的實踐性非常強,專業課程的交叉也比較多,這就需要大量掌握基礎知識且具有實踐技能的任課教師進行教學。但在當前民辦高校中,并未將企業中的優秀員工或具有碩博學歷人才引入到高校教學中,致使學校的教學效果并不好,培養出來的學生也不能夠滿足企業的客觀需求。從民辦高校的辦學宗旨和培養層次來看,學生的職業定位應在藍領和金領之間,也就是說學生不僅要掌握管理方面的相關內容,而且要會實際操作。所以,民辦高校在培養人才時,應找準定位,著力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從而使人才的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
在目前的高校中,均設置有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而跨境電商則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可以利用跨境電商的相關項目來幫助學生創業。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校企合作對創業孵化基地進行更新改造,將企業的真實項目引入到創業基地中,企業導師可以一邊向學生們傳授操作技能,一邊開展業務學習,通過真實的項目幫助學生在網上賺錢,這種方式的教學遠遠比傳統的“課程傳授+實訓效果”要好得多,也能夠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有利于培養出更多的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在校企合作過程中,要進一步完善主體之間的協商聯動機制,高校、企業、政府都要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形成共建共享、合作共贏的理念,將企業與高校的優勢資源強強聯合,地方政府也應意識到跨境電商給當地經濟帶來的紅利,應重視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為民辦高校與企業牽線搭橋,推進協商聯動、多元共融。在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上,政府應對其給予充分的重視,為跨境電商項目提供一定的資金扶持,從而使跨境電商基地建設及人才培養工作更好地推行下去。
隨著外部經濟環境的變化及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國際貿易方式已悄然發生著變化。在技術革命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外貿企業開始以跨境電商的模式出口銷售,但由于該學科教學存在一定的規范性和嚴謹性,該專業課程教學存在明顯的滯后,導致社會中存在著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巨大缺口。民辦高校是我國當前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辦學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靈活性,在這樣的社會經濟環境下,民辦高校應抓住機遇,通過校企合作育人的方式,抓緊開展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培養,建立相應的實習基地,這樣不僅可以彌補當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中的不足,還可以為社會輸送大量的專業化人才,推動跨境電商行業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