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摘 要:學生社團作為一種形式活潑、內容豐富的創新教育模式,成為學生能力提升和素質培養的有效載體。魯中中等專業學校從促進學生學習、競賽、就業、生活能力提高方面入手,探索將專業課程社團化、社團活動課程化,實施社團化教學模式,真正發揮社團育人功能,讓社團走課程化道路,學生在參與社團的過程中發展興趣特長,引領專業發展,提升整體素質。
關鍵詞: 四位一體? ? 社團化教學模式? ? 教學改革? ? 綜合素養
中職教育強調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育人機制,把立德樹人,增強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人文素養、工匠精神、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創業能力作為首要培養目標。學生社團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學生專業課堂的補充和延伸,是提升職業素養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因此,應從學生學習、競賽、就業、生活方面入手,采用“四位一體”社團化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身心均衡發展,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一、“四位一體”社團化教學模式誕生的背景
學生社團的發展,無疑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健康的精神家園,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新的模式。但目前學生社團發展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社團活動內容與課程內容脫節、社團目標與就業目標不符、社團德育教育融合度差、社團實踐內容匱乏、社團教學體系不系統等問題。很多中職學校僅僅是將學校社團文化簡單地納入了課程文化,將選修課與學生社團結合起來。而魯中中等專業學校(以下簡稱學校)將學生所從事的文體類、實踐類、科技競賽類等社團活動作為一個整體納入綜合實踐教學環節中,和實踐教學課程的設計融為一體。學校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為學生踐行“知行合一”提供平臺,通過高效的第二課堂,有效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促進學生學習、競賽、就業、生活“四位”能力的全面發展。
二、“四位一體”社團化教學模式的實施
構建“四位一體”社團化教學模式,就是要探究建立學習、競賽(文明風采大賽、技能大賽)、就業、生活目標與社團活動的目標有效對接的轉化機制,根據需求組建不同類型的社團,促進學生素養的全面提升。
(一)推進課程改革,構建中職學校“四位一體”社團化教學模式的課程體系
推進“社團活動課程化、專業課程社團化”教學改革,進行專業課程與社團活動內容的嫁接。將部分日常生活技能升級為社團活動課程;將實驗實踐類課程的1/3變為社團教學課程;將技能大賽及文明風采大賽等賽項內容轉化為社團課程。將中職技能大賽賽項內容融入專業的技能型社團活動;將文明風采大賽的賽項內容融入文明風采類社團活動中;將實踐課程內容與社團活動嫁接,組建專業性社團與創新創業社團;將日常生活中的活動與社團活動結合起來,組建生活服務類社團。
(二)推進教學評價改革,構建中職學校“四位一體”教學模式的評價體系
從學生角度講,根據不同類型的社團和學科特點,制定詳細的考核細則,對社團開展多元化評價,并將考核結果轉化為學生的學業成績或者學分。從教師角度講,將教師的社團教學課時、教學質量、教學成績納入教學考核中,對教師組織、指導、服務、學生評價、整體效果等各環節績效進行同步考核。將考核結果納入教師年度個人考核目標,與績效工資掛鉤。
(三)推進教學方式改革,實施適合中職學校“四位一體”社團化教學模式的教學方式
徹底改變“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模式,從教與學的關系研究入手,教學過程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地位和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培養需求,自主組建或選擇社團,讓學生成為社團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組織社團活動內容,開展社團活動。
(四)推進教學條件改善,加強中職學校“四位一體”社團化教學模式的環境建設
傳統課堂的學習環境存在封閉、單調、重復的缺陷,采用社團化教學模式可以對社團教學時間進行調整。第一,從常規學科教學課時中拿出約1/5的時間用于開展社團化教學工作,每周挑選一個下午的時間進行社團教學。在社團活動環境上采取新的改革模式,“四位一體”社團化教學活動一般在實訓基地、實驗室、社區、合作企業、戶外場地等開展,以互動式的實踐活動為主,進行節目展示、活動表演、實踐活動等多元化社團教學,寓教于樂,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環境中體驗社團活動的意義。
三、實施“四位一體”社團化教學模式的意義
(一)實現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全面融合
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難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而社團化教學模式強調學生能力本位,將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全面融合起來,兩者相互補充,社團活動有效彌補了專業課程中理論性強、實踐性弱的不足,以學生為中心,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基礎上,提高其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滿足學生綜合能力發展的需求。
(二)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社團形式的多樣性、主題的豐富性、情景的感染性以及活動的開放性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實施社團化教學模式,有利于促進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創新能力的提高,精神品質的錘煉,綜合素養的提升。
以學生自主性、合作性、開放性、多元性學習為顯著特征的新的教學模式,體現了基于激發中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綜合能力的“校園社團活動課程化、課程內容社團化”的新理念,學校通過打造“人人有社團”的平臺,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
參考文獻:
[1]韋佳明.中職學校專業型社團建設有效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外企業家,2019 (16).
[2]潘云智,陳省平,寧曦,劉亞婷.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協同育人模式探討[J]. 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04).
[3]郭小龍.開展社團活動培育中職學生工匠精神管見[J].成才之路,2020(34) .
(作者單位:魯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