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娟 李珍
摘要:旬陽縣構元鎮自2005年大力發展農村沼氣推行“圈、廁、沼”農業循環經濟模式以來,農村臟、亂、差到處是柴堆、草堆、糞堆的局面得到了改善,農村面貌發生根本轉變,農村能源建設利用正朝著清潔、衛生、環保的方向邁進。
關鍵詞:循環經濟?模式?調查?思考
2020年8月按照工作安排,我們對構元鎮農業循環經濟旬陽“圈、廁、沼”模式,發展過程及效益進行回訪式調查,調查發現了一些問題,現針對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提出個人的建議思考意見。
構元鎮下轄7個村(社區)委會,共有農戶3346戶,全鎮總人口12831人。2005年以來,該鎮利用沼氣國債項目及鞏固退耕還林成果項目,先后在王河、羊山等村共建成“一池三改”“沼、圈、廁、廚、園”結合到位的農業循環經濟示范戶520戶。
1?農業循環經濟模式推廣帶來的效益
1.1改善和保護了生態環境
發展以農村戶用沼氣建設為核心的農業循環經濟示范戶建設,是一項民生工程、生態工程,有利于改善和保護農村生態環境,構筑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農戶使用沼氣能有效解決農村因燒柴而毀樹伐木割草的問題。因此,大力發展沼氣,能較好地保護植被及森林資源,并相應的起到減少水土流失保護水資源的作用。另外,農田使用沼肥,能有效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肥力,減少化肥對土壤有機質的破壞,對保護耕地土質起著重要作用。
1.2?提高了農產品品質和農業生產水平。
發展循環農業經濟模式示范農田利用沼肥有利于減少化肥、農藥等農業生產成本,促進農田肥力狀況的改善,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有利于提高農產品品質,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沼液、沼渣是一種完全腐熟的高效無害的有機肥,在農業生產上推廣應用,能大大提高肥效,明顯減少作物的化肥、農藥施用量,減少農業污染,改善農作物品質。用沼液、沼渣做肥料種出的蔬菜,不僅病蟲害少,還色澤鮮嫩,市場俏銷,并可減少平時生產用化肥總量的60%左右,同時可減少農藥用量50%(因沼液用于蔬菜葉面噴肥,有殺蟲防病作用)。沼氣的綜合利用還能推動種植業、養殖業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能促進農業生產無害化,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水平。
1.3?增加農民收入。
發展循環農業經濟模式示范,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據調查,按當時市價建一口8立方米的沼氣池,約需投入2000元。農戶利用這口沼氣池年約省柴3900公斤,節約資金780元;每頭出欄豬新增效益261元,其中:①每頭出欄豬的料肉比原來的3.2:1提高到2.6:1,每頭出欄豬(均重100公斤)可節省飼料60公斤,飼料單價2.6元/公斤,可節省成本156元。②生豬產業全部實現自繁自育,農戶每頭豬可節省仔豬成本85元。③降低了生豬疫病傳播風險,減輕了勞動強度,每頭豬節約勞務、醫療等費用20元;三是沼肥綜合利用,每畝可減少化肥、農藥投入120元。循環農業經濟模式的推廣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大部分示范戶已邁上了小康道路。
1.4?改善了農村生活環境。
農戶通過沼、圈、廁的改造建設,農民的生活居住環境臟、亂、差的局面得到了徹底改變,農戶的庭院整潔衛生。同時農戶的生產生活垃圾基本實現資源化利用,人畜糞便經過厭氧發酵,可沉降和殺死大部分寄生蟲、卵和致病菌,減少蚊蠅滋生,從根本上改善農村衛生環境,降低人畜病害的發生。農戶告別了煙熏火燎,提高了生活質量。
2?循環農業經濟模式推進工作存在的問題
調查發現,構元鎮在推廣循環農業經濟“沼、圈、廁”模式取得了一定成績,但受主觀因素和客觀條件的限制,工作推進過程仍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必須引起足夠重視,并加以解決。
2.1?農戶對發展循環農業經濟模式認識不足。農戶對發展循環農業經濟模式所帶來的綜合效益缺乏認識,或者在綜合利用方面因管理不善,技術措施落實不到位,影響循環農業經濟模式推廣效益的發揮。
2.2?“一池三改”建設成本增加。近幾年農村用工成本不斷提高,據調查2005年循環農業經濟示范戶建設,主體工程沼氣池僅需要資金投入1000元左右,配套豬圈、廁所建設,一般只需投入資金2000元。而到2020年,建設成本翻了兩番。據測算,僅8立方米沼氣池主體工程建設費用最低需要3500元,若圈、廁配套建設,整個工程投入最低也要8000余元,標準高的將近10000元。
2.3?村級技術服務跟不上。構元鎮沼氣技術人員2名,畜牧技術人員3名,遠遠不能滿足示范戶建設工作的需要,沼氣池、圈舍的規劃建設,生產管理、日常維護、維修,技術指導跟不上發展的需要。
2.4?綜合利用水平較低。目前,該鎮相當一部分農戶按照循環農業經濟模式進行規劃建設,其主要功能,仍停留在節能降耗,降低勞動強度和改善生活環境等初級功能上,“圈、廁、沼、廚、園”五位一體配套發展,“圈”和“園”的功能沒有充分發揮,綜合利用效益沒有得到完全體現。
3?加強循環農業經濟模式示范建設的幾點思考
循環農業經濟模式示范建設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對于進一步拓寬到農村能源建設領域,是發展可持續農業的一個有效抓手,要切實加強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投入,加快建設步伐,進一步理順和健全服務體制,加大建設步伐穩步推進擴大示范。
3.1加大宣傳發動力度。通過宣傳提高農民對循環農業經濟模式示范綜合效益的認識。通過宣傳及技術培訓,使群眾充分認識到發展循環農業經濟示范是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既能節約生產生活成本,又改善了環境衛生,方便了生活,是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手段。
3.2?加大技術跟蹤服務力度發揮項目效益。縣鄉農業技術部門要加大對循環農業經濟模式關鍵技術的培訓力度,通過集中培訓篩選一批熱愛農技推廣事業的農村有志青年,從事循環農業經濟模式技術示范、技術指導,學習圈舍及沼氣池建設的操作要領及日常維護管理技術,在各示范村開展工程建設和配套服務工作。
3.3?積極爭取資金投入,確保高標準建設。積極拓寬資金渠道,把農村沼氣國債項目建設與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農業綜合開發、公益林保護、新農村建設、扶貧搬遷等項目結合起來,加強資金統籌、調拔,發揮資金最大效益,使農民得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