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彥霖 江敏 周愛平

摘要:高校作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陣地,我們理當將思政融入教學環節當中。在當今社會條件下,學生接受知識的途徑方式也有了新變化,以簡單直接的教育形式教授思政課程也出現了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主要對數據結構課程的隱性育人功能進行分析研究。先簡單闡述了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各自的特點,接著簡要列舉了數據結構課程隱性育人功能,再列舉了部分知識單元所包含的思政元素,最后提出隱性育人功能發揮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隱形育人;數據結構;課程思政
1.引言
立德樹人是高校立身之本的關鍵所在[1]。我們理當以課程思政為抓手,將思政融入教學環節之中,切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現如今,由于外部環境發生了諸多改變,學生在接受知識的方式上,也有了新變化。以簡單直接的教育形式,教授思政課程,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上,也出現了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其他課程中使用其他形式的教學模式引入思政元素是很有必要的。
數據結構課程作為大部分理工科專業,尤其是計算機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故此,在數據結構課程中加入思政教育是激活德智協同發展的強勁引擎。
2.隱性育人釋義
在傳統教學當中,顯性教育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有方向的教育模式,其最大特點是目的明確,缺點是它是一種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模式。而隱性教育則是相對于顯現教育而言的,它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模式,相較于顯性教育,它更多的是通過外部環境,使學生接受知識、產生思考,以達到育人育才目的。與顯性教育相比而言,隱性教育更吻合學生接受知識的模式,解決了顯性教育的缺點。
3.數據結構課程隱性育人功能
數據結構課程所包含的隱性育人功能舉例:
1)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數據結構和算法間存在著本質關聯。在利用編程實現某算法時,總離不開數據結構的撐持。我們要選用相應的數據結構來輔助實現算法,在選擇的過程中,又需要分析哪種數據結構更好,或者說不同的數據結構各有哪些利弊。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2]通常情況下我們為了描述某種算法,需要親自進行動手實驗,這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在實踐中更好地理解數據結構課程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觀。
2)辯證思想
存儲結構和邏輯結構是數據結構的兩個方面。[3]其中,我們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來的數據模型稱為邏輯結構,它是獨立于計算機的。學生通過對問題總結,提煉出問題本質的過程,可以間接地引導學生去了解唯物辯證法的基本概念,加強學生利用辯證法的思想去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除此之外,數據結構課程所包含的隱性育人功能還包含人文素養、基本道德規范、職業素養以及情感態度等方面。
4.路徑研究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一般側重于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忽略了課程內容所包含的思政元素。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當根據教學計劃、教學大綱發掘思政元素,制定確切的思政目標。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以及培養利用科學的觀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發揮引導作用。
1)明確目標
在課程融入課程思政的目標是:幫助學生在自身成長過程中修身立德、學習知識、培養能力,做到德才兼備。所以我們需要加強對學生樹立的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培養他們利用科學的觀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據結構課程是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的課程,通過實踐,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促進學生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可以提高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路徑設計
數據結構課程思政元素的設計路徑,可以不同層面,不同方向入手,例如公民基本道德規范層面,法律意識層面,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層面,馬克思主義哲學層面,職業素養層面等等。
下面是根據數據結構課程教學大綱,選取了部分知識單元,列舉了各知識單元所包含的思政元素。
3)實現路徑
要想真正實現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還離不開教師。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起到關鍵作用。除了根據教學大綱,講解單元知識,還要通過巧妙的方法,將思政元素揉入課程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還有很多知識單元的思政元素還有待進一步探索,這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慢慢挖掘。我們可從學生角度出發,進入學生的視角,了解學生內心所想,了解他們目前接觸的文化,了解他們所處年齡段的價值觀,從而有針對性地設計課程思政。我們也可以從實際生活出發又或貼合時事政治,有引導性的設計思政元素。在隱性教育過程中,需要有“啟發式”的引導,這需要在制定教案時,通過實際教學,總結經驗,才能完成,才能上好一堂“知識”+“思政”的數據結構課。
5.結束語
高校要辦好新時代思政課,就需要使隱性教育與顯性教育相輔相成,相互統一。在專業課程中需要不斷挖掘改進和創新發展隱性教育,在課程中融入更多的思政元素。將思政元素凝聚在精心設計的教學過程中,數據結構課程隱性育人功能發揮的路徑研究還有待繼續挖掘。
參考文獻:
[1]馬曉南,佟會文.以高校立德樹人教育視角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新與實踐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000(014):P.1-2.
[2]解冉.黨的群眾路線:哲學依據及貫徹路徑[D].江蘇大學,2015.
[3]衛文學,花嶸.《數據結構》學習方法[J].科技信息,2010,000(020):1-2.
[4]青宇航.基于Delphi循環隊列概念模型的設計[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5,005(014):990-993.
[5]孫翠翠,李霞."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索——以《數據結構》課程為例[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4).
[6]董美霞.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離散數學教學模式探究[J].數字通信世界,2020,No.182(02):23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