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芳
摘要:目的:分析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品管圈活動應用價值。方法:收集醫院產科收治的產婦116例,按照入院先后分組,給予一般護理模式的58例納入對照組,采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的58例納入觀察組,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新生兒護理缺陷情況觀察,觀察組新生兒護理缺陷發生率1.75%、對照組12.07%;病例書寫合格率觀察組100.00%,對照組91.38%;護理滿意率觀察組98.28%,對照組87.93%,組間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品管圈護理模式應用下,對提高護理質量、控制不良事件發生有積極作用,應在護理管理實踐中應用推廣。
關鍵詞:產科護理風險;品管圈活動;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1--01
產科護理工作區別于一般科室,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現為護理對象體現在產婦與新生兒方面,護理工作繁重,一旦護理操作出現差錯,均可能產生護患糾紛問題。這就要求強化產科風險管理工作,如引入品管圈活動模式。本次研究中將對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品管圈活動模式應用下取得的效果進行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醫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產婦116例資料,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分組,包括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8例。觀察組產婦年齡23-36歲,平均(27.6±3.0)歲,孕周37-41周,平均(39.0±1.5)周。對照組產婦年齡24-35歲,平均(28.0±2.5)歲,孕周36-40周,平均(38.4±1.0)周。入選標準:①產婦均無認知障礙、精神病史情況;②研究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知情配合。一般資料組間對比無明顯差異,可比較分析。
1.2方法
1.2.1對照組
入組產婦采用一般護理管理模式,如定期做相關檢查、為產婦及其家屬答疑解惑等。
1.2.2觀察組
觀察組產婦給予品管圈模式,實施內容:①品管圈小組設立與圈名確定,其中小組成員包括優秀護理人員、護士長等,由護士長擔任組長,考慮到產科護理中出現護理風險可能性較大,所以將品管圈圈名設定為“安全圈”;②護理風險問題分析,由小組利用魚骨圖繪制方法,或頭腦風暴法,明確護理風險問題,如新生兒護理中存在胸牌丟失、手圈丟失等情況,再如病歷書寫不規范等,同時有護患溝通缺失以及其他可能引起護患糾紛的問題;③品管圈計劃實施,主要針對護理風險問題制定針對性的干預管理措施,如病歷書寫問題,科室內應適時做好相關培訓考核活動,強化護理人員書寫規范性,同時配合有效的獎懲機制,降低病歷書寫差錯率。同時,護理中,應注意在引產與生產過程中強化護理干預,如引產時滴注催生蘇,需做子宮收縮、胎心變化情況觀察,降低胎兒窘迫發生率,而分娩后,需對膀胱充盈、陰道出血量觀察,一旦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對于新生兒護理,則需嚴格按照相關管理標準,做好體征指標觀察以及手圈活胸牌配戴等,另外,整個護理干預過程中,應對產婦做好心理護理干預工作,如交談法、聽音樂等多種形式的運用,有助于患者心理狀態的改善。
1.3觀察指標
對兩組護理效果觀察,包括新生兒護理缺陷、病例書寫合格率以及護理滿意情況等。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結果錄入Excel表格中,統計學處理經過軟件SPSS21.0實現,護理效果組間比較經過檢驗,采用數(n)或率(%)形式描述,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新生兒護理缺陷情況觀察,觀察組新生兒護理缺陷發生率1.75%、對照組12.07%;病例書寫合格率觀察組100.00%,對照組91.38%;護理滿意率觀察組98.28%,對照組87.93%,組間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近年來醫療體制改革背景下,對醫院整體服務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別在產科護理工作中,要求加強風險管理工作,如引入品管圈模式,其優勢在于針對產科中的風險問題,有針對性做好處理工作,對降低風險發生有積極作用。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在新生兒護理缺陷發生率上明顯較低,而病歷書寫合格率與護理滿意率均較高,相比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這些可反映出品管圈護理模式應用下取得的效果顯著,有助于護理風險問題的控制。
綜上,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品管圈護理模式應用下,對提高護理質量、控制不良事件發生有積極作用,應在護理管理實踐中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姜妮娜,王素燕,韓月欣.品管圈活動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6):161+177.
[2]徐曉珍,陳科威,王麗,等.品管圈在產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4(2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