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丹 吉林藝術學院
流行音樂專業視唱練耳節奏訓練并非一朝一夕之間就能完成的,需要基于視唱練耳的基本規律及基本方式,結合流行音樂特色展開。而要想真正做到這一點,教師要正確認識流行音樂專業節奏訓練的意義,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策劃節奏訓練實踐活動,讓學生逐步掌握復雜的節奏,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
目前,對流行音樂的概述并沒有統一的定義,但這里所概述的流行音樂泛指與當前公眾音樂審美觀點相一致、與社會及時代發展相契合的音樂品類。進入20 世紀后,流行音樂逐漸盛行,經歷一個世紀的發展,已經成為大眾生活娛樂的一種形式,并且成為音樂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意味著流行音樂蘊含“娛樂”屬性的同時,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及音樂素養。因此,培養優秀的流行音樂人才,更好地發展流行音樂是非常有意義的[1]。
相較于古典音樂、傳統民間音樂,流行音樂最為突出的特點是旋律簡單、節奏明快、律動感強等。流行音樂節奏特征主要有以下兩點。(1)連續切分節奏。也就是流行音樂演繹中頻繁出現連續切分節奏,表現為連續延音線的運用、連續休止符的運用或連續重音記號標記等,這就使流行音樂演奏過程呈現出很強的律動感。(2)連續三連音節奏。流行音樂中還常用連續三連音節奏,即八分三連音、四分三連音或十六分三連音,能夠將音樂情緒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
1.創新教學模式
在流行音樂已經融入人們生活的當下,社會及企業對流行音樂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此種情況下,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應開設流行音樂專業,合理地策劃和實施專業課程教學,逐漸培養更多優秀的流行音樂人才。但深入分析高校流行專業教育教學實際情況可以發現,諸多高校專業音樂教育一直以來都圍繞著西方傳統古典音樂展開,所創設的音樂教育體系更傾向于西方傳統古典音樂教育。在此背景下開設流行音樂專業,會使流行音樂教育教學難以擺脫傳統音樂教學模式的束縛,導致教學效果不佳。而立足社會流行音樂人才需求角度,高度重視并實施流行音樂專業節奏訓練研究,勢必能夠打破傳統音樂教學的束縛和影響,創建適應流行音樂專業特點的新的教學模式,這勢必會促進流行音樂相關教育教學的發展。
2.培養流行音樂專業人才
高校流行音樂專業設置的最終的目是完成人才培養計劃,將學生逐漸培養成流行音樂專業人才。為此,在流行音樂專業教學中,教師應高度重視并有效實施節奏訓練,通過一系列的符合流行音樂特色的節奏訓練的展開,讓學生了解流行音樂的不同演奏風格,提高學習興趣;之后組織學生進行連續切分節奏、連續三連音節奏等的訓練,并鼓勵學生嘗試演繹不同音樂風格的流行音樂,體會節奏變化效果,在此基礎上嘗試創作流行音樂,如此勢必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流行音樂的不同節奏,這對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具體展開流行音樂專業視唱練耳節奏訓練時,教師應注意遵循以下原則。
1.綜合性原則
高校流行音樂專業教育教學的目標是為社會流行音樂相關崗位輸送人才,為促進流行音樂的更好發展創造條件。這就意味著流行音樂專業教學不能脫離優秀的流行音樂作品,即要選擇典型的、優秀的、有教育意義的流行音樂作品,組織學生賞析音樂作品,如創作背景、創作意圖、表達的音樂情緒等。在此基礎上,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流行音樂作品的演唱與演奏,感受和體會其中蘊含的節奏,之后教授學生節奏技巧,展開節奏訓練,如此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2.系統性原則
為了獲得良好的節奏訓練效果,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和策劃訓練活動,在訓練開始時采用適合的手段或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之后循序漸進地、由淺入深地訓練學生,讓學生在了解不同節奏類型及節奏技巧的基礎上展開節奏訓練。
3.創新性原則
無論教學還是訓練,教師都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自主地參與其中,如此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在組織學生進行流行音樂專業節奏訓練之際,教師還應遵循創新性原則,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結合教學內容,靈活地應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如多媒體技術、微課、翻轉課堂等,營造輕松、愉悅的訓練氛圍,積極且正面地感染和影響學生,讓他們能夠真正參與其中。
1.專業實踐
流行音樂的專業性和實踐性較強。為了將學生培養成優秀的流行音樂專業人才,教師需要強化實踐教學,尊重音樂藝術實踐規律,樹立科學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思想,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策劃與實施專業實踐訓練,讓學生運用所學的音樂知識及節奏技巧來展開不同節奏風格的音樂作品的演繹,進行不同要求的流行音樂的創作,使學生克服害怕復雜的節奏變化的心理,在反復訓練中逐漸克服訓練難點,提高自身流行音樂演奏水平。
2.循序漸進地訓練
流行音樂節奏訓練的重點和難點較多,節奏復雜多變。要想通過節奏訓練提高學生的流行音樂能力,在組織學生進行流行音樂節奏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讓學生感受和體會節奏變化所產生的音樂效果,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靈感。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嘗試運用不同節奏進行創作,使學生能夠檢驗自身音樂節奏掌握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系統地展開單一節奏訓練,之后延伸到復雜節奏訓練和變化節拍節奏訓練,在長期積累的過程中提升音樂能力。
節奏訓練實踐需要使用恰當且適宜的訓練方法,如此才能提高訓練質量和效率。為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流行音樂節奏訓練過程中應重視訓練方法的選用。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從以下兩點做起。(1)科學地展開節奏訓練。社會及企業對流行音樂人才需求迫切,這就使某些商業機構看到商機,開設了流行音樂訓練課程,但實際培訓質量參差不齊,相應的,培養的流行音樂人才也良莠不齊。高校應引以為戒,從專業角度出發,科學合理地設置流行音樂專業課程,聘請優秀的音樂教師來組織學生展開流行音樂節奏訓練,保證整個訓練過程運用科學的訓練方法,進而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2)因材施教。每位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在學習能力、音樂理解、興趣愛好等方面均存在差異,所以在流行音樂節奏訓練過程中實施“一刀切”的訓練方法并不合適,教師應注重因材施教,即考慮不同學生的音樂條件及學習狀況,明確其學習需求,實施適合的訓練方法,以便激發每位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真正參與到節奏訓練中,逐步克服節奏訓練的難點,真正提高自身音樂能力。
近些年,高校流行音樂專業教育教學的有效性不高,如節奏訓練不規范、不合理,導致學生對復雜節奏訓練產生畏懼心理,無法克服節奏訓練難點,不能真正地掌握所學知識。對此,教師應明確流行音樂節奏訓練的原則,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專業教學目標,優化和調整節奏訓練實踐活動,運用適合的訓練方法,如因材施教、科學訓練方法等,消除學生畏懼、畏難的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節奏訓練,逐漸增強自信心,努力克服節奏訓練難點,最終真正掌握復雜的音樂節奏,并能夠靈活地運用節奏來創作與眾不同的流行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