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晶晶 李 侃 湖南民族職業學院
在高等職業院校教學過程中,中國傳統紋樣的設計包含了很多的造型技巧。在不同的造型結構中,我們能認識到獨特的裝飾紋樣及文化內涵,研究這些中國傳統的紋樣具有很大的藝術價值及學術價值,甚至可以幫我們實現現實的經濟價值。
在高等職業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學習中,學生需要設計很多的傳統紋樣,加強對傳統圖案設計的訓練。多種多樣的圖案和紋樣包含了豐富的知識及哲理,圖案紋樣的課程建設不僅能拓寬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形象思維能力,還能讓學生感受到藝術的魅力,提高學生的傳統文化修養。學生在學習傳統紋樣時,能深刻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從這些不同的紋樣之間發現傳統圖案在現代設計中的價值,還能將其中的精華應用于自己的設計作品中,并融入時代精神,進而讓這些紋樣設計更加具有時代的特點,真正提高自身的設計水平。
在學習傳統紋樣時,學生可以看到多種多樣的中華傳統紋樣圖案,其是我們表達藝術的重要載體。如果這些多姿多彩的紋樣圖案能讓學生在使用時感受到強烈的視覺效果,就能促使學生利用這些紋樣進行信息的傳遞。中國的傳統紋樣有著多年的發展歷史,也是我國人民的寶貴財富。利用這些傳統紋樣課程豐富學生的知識內涵,讓學生感受到中華傳統紋樣的歷史積淀,對提高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傳統紋樣的設計過程中,學生進一步提高了思維能力及想象力,能熟練運用紋樣進行語言表達。學生利用這些傳統的紋樣形式,有效融合了傳統和現代的設計方法,使自己設計的作品更加富有文化底蘊[1]。
目前,高等職業院校的藝術設計課程包含傳統紋樣教學內容,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傳統紋樣設計能力。但是,從這些院校的教學現狀來看,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我們提出更好的對策以解決這些問題。首先,高等職業院校藝術專業傳統紋樣課程的教學結構不夠合理。我國傳統紋樣課程一開始并沒有形成獨立的教學體系,缺乏自主創新能力,而且沒有經過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的沉淀。這些因素致使我國的教學結構比較落后,而且沒有形成因地制宜的教學體系。其次,在20 世紀,我國的一些老藝術家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引入了現代傳統紋樣設計課程,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但是,這些課程只是基礎的教學課程,在原來的基礎課程中融入了一些技術類課程,并沒有改進教學模式,在理論方面還是比較陳舊的,缺乏推陳出新的能力,且教師教授的內容比較混亂,使學生在學習傳統紋樣圖案時不夠深入,缺乏自己獨到的見解,導致學習效果較差[2]。
職業院校藝術課程的紋樣設計,不僅需要教師提高理論教學水平,還需要教師將這些課程教學與實踐相結合,要求學生在具體的設計過程中找到紋樣設計的靈感,提高創新能力。從目前的課程教學環節來看,我國很多高等職業院校藝術專業教學,缺乏課程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只是一味追求理論教學,導致學生在學習時脫離了實踐,限制了自身專業能力的發展。因此,教師必須打破這種單一的紋樣授課模式,讓學生將有效的學習方法融入繪制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在實踐中加深對美的理解[3]。
高等職業院校的設計課程不僅需要提高學生的設計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從根本上改變學生單一的學習方法,從而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從高等職業院校設計專業發展現狀來看,很多教師在紋樣課程教學中,還在采用比較落后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教學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重視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導致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知識,在學習過程中一味地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不能自己歸納知識,進而降低了學習興趣。學生只有將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進行有機融合,才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真正的實踐中,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提高創新能力。如果教師只是單一地教授給學生設計技巧,讓學生死板地進行學習,會導致學生不能將其應用于具體的實踐中,只能生搬硬套,使將來設計的作品缺乏時代特征[4]。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開始整個傳統紋樣教學前,就要培養學生對傳統紋樣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日常生活中找到學習目標,激發想象力。比如,教師可以采用臨摹的方法,讓學生在生活中通過觀察自己身邊熟悉的紋樣,找到自己喜歡的紋樣,逐步培養學習興趣。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臨摹的精彩部分,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使其改變原來的畫面,提高創新能力[5]。
在教學方式方法上,教師要靈活運用現代網絡技術,改變沉悶的授課方式,將多姿多彩的傳統紋樣通過互聯網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及時進行討論,提出自己的觀點;還要結合專業知識為圖案設計設置命題,進而讓學生真正具備實踐能力。教師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紋樣設計意識,從一些基本的傳統紋樣課程入手,與時俱進,不斷進行創新設計,及時總結日常的傳統紋樣設計方法,將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的設計作品中,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傳統紋樣的魅力。在線上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專業理論的學習和紙本作業的實踐訓練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在手繪表達上進一步夯實基本功,同時通過了解傳統裝飾紋樣的演變過程及傳統裝飾紋樣形式的規律,把傳統圖案的形式與規律靈活運用到新圖案或作品的創作中,為之后專業課的主題教學形式的研究奠定良好的手繪基礎和圖案演變的思維基礎,進而讓學生掌握繪制的方法、程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還可結合課件對歷代傳統紋樣的風格特征進行梳理,以幫助學生學習、了解各個時期紋樣的文化內涵及形成原因,使其在臨摹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引入設計表達的成分,逐步形成自主創新意識[6]。線上教學最重要的是“自律”,面對屏幕形成,學生是否能夠認真聽課取決于其學習態度的好壞。通過了幾周的在線課程學習,學生也逐漸適應了新的教學方式,不僅掌握了全新的學習方式和方法,還掌握了不同時期的傳統紋樣特征,學會了不同技法的紋樣臨摹方式,更好地完成了后續課程的學習任務,逐步培養了設計表達能力。教師通過帶領學生進行基本臨摹的手繪訓練,在幫助學生積累手繪經驗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臨摹能力,并結合課件對歷代傳統紋樣進行解說,為學生后期的新紋樣創作打下了設計的基礎、積累了實踐經驗[7]。
通過騰訊會議上教師的PPT 演示及由淺入深的講解,學生了解了傳統紋樣的歷史。傳統紋樣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伴隨著歷史發展的整個過程,貫穿于人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不同時期的風俗習慣。課程作業以臨摹不同時期的紋樣為載體,教師每周匯總一次作業,進行單元作業講評,讓每位學生都能發現自己臨摹過程中的不足,從而進行修改和調整。課程的最后,教師安排所有學生進行學習成果線上匯報,用翻轉課堂的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并理解傳統紋樣的精髓;通過專業理論的學習和紙本作業的實踐訓練相結合的形式,提高學生對專業課程的理解與應用能力。
總之,教師要高度重視中國傳統紋樣教學,并將其融入高等職業院校的教育課程中,不斷拓展高等職業院校藝術教育的課程內容,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為高等職業院校輸出更多高技能、高素質的藝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