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麗
摘 要:當前中小學生安全狀況不容樂觀,為了提高小學安全教育的實效性,可以從學校和教師兩方面入手。學校要正確定位安全教育,開展安全教育的質量檢測,并且與教師績效評估掛鉤;教師要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安全知識價值觀,喚醒危機意識,重視實訓演練等。
關鍵詞:小學 安全教育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4.059
小學生學校安全教育是指針對小學生的安全問題開展的教育活動,它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在尊重和保護小學生生命的基礎上,學校采取學生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對其心理和身體方面進行教育和訓練,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健康的心理素質,并形成安全意識,在遇到危險時能及時進行自救或者他救。
學校的安全教育關系到學生的生命安全、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發展。安全教育是為維護學生身心安全的一項基礎教育,也是學生知識體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抓好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教育的實效性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縱觀當前小學的安全教育,我們的教育行政部門對安全教育確實非常重視,每年為此下發的文件不少,學校也應上級的要求開展了各種各樣的安全教育活動:線上的、線下的、口頭的、書面的、理論學習的、模擬演練的等等。那么,當前我國中小學生的安全狀況如何呢?據教育部、公安部等單位對北京、天津、上海等10個省市的調查顯示,安全事故是14歲以下少年兒童的第一殺手;全國每年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4名學生死于安全事故、食物中毒、溺水等,相當于一個教學班意外“消失”。而其中約有80%通過預防和應急處理本可避免。在這一組簡單的數據面前,我們不能不承認當前的我們小學的安全教育實效性不高。那么我們應當如何提高安全教育的實效性呢?筆者認為主要應從學校和教師兩個大方面入手:
一、學校方面
1.要樹立以人為本的育人觀,正確定位安全教育
雖然安全教育并沒有納入中考、高考,但它關系到學生的生命安全和國家的人才培養,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所以我們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重視安全教育,給安全教育正確定位,不能簡單地認為只要宣傳教育就好,只要能應付上級地檢查就好。我們要把安全教育擺到與語文、數學等文化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去。
2.科學評價,開展安全教育的質量檢測
我們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之后,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增強了沒有?安全自救的知識技能掌握了沒有?我們必須檢測才能知道。而這些情況我們必須知道,甚至必須全面、準確地掌握。因為安全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只要有一個學生的安全教育不過關,就可能有一個家庭悲劇要發生。安全教育必須做到百分之百過關,它容不下半點兒馬虎。因此,我們務必通過安全教育的質量檢測,才能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及時查漏補缺。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中也提出“要重視和加強教學評價與督導”。
3.掛鉤績效評估,關注安全教育質量
《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學校要把教師實施安全教育情況納入教師評價”。而當前我們很多學校的教師績效評估并沒有包含安全教育情況。教師往往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其他文化課的教學上,安全教育僅是流于形式。故此,前面提到的上級很重視,安全教育活動開展了不少,但實際效果卻不盡人意,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我們要真正提高安全教育的實效性,就必須徹底解決教師的工作態度問題,調動教師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的積極性,根據《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的規定把安全教育質量納入教師的績效評估自然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二、教師方面
1.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知識價值觀
由于我們家長、教師都十分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受其影響,學生往往會認為要考試的知識點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是次要的。事實證明了這一點,筆者在班級中做過一項調查,結果98℅的學生認為要考試的知識才是重要的,安全知識不用考試,因此不重要。如果是這樣的話,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再怎么重視,開展再多的安全教育活動,其效果恐怕也是事倍功半了。所以,我們務必先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安全知識價值觀。讓學生明白安全知識的價值判斷標準不是用不用考試,而是實用不實用,也就是說它對于我們的生活、學習以及今后的工作的實用價值。安全教育知識技能,關乎我們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是一切學習發展的前提,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學生才能重視安全教育,積極主動地學習,有效地提高安全教育的實效性。
2.時刻喚醒學生的危機意識
生活中,孩子的健康和安全是千萬家庭幸福與否的分水嶺,故此,家長對于孩子可以說是百般呵護,學校也是盡一切可能讓學生平平安安地上學,平平安安地回家。正是這樣,學生往往會幼稚地認為自己是最安全的,生活沒有什么危險,因此,他們會對教師的安全教育當作耳邊風,不以為然。而我們教師就應該針對這一問題,利用新聞報道、身邊發生的安全事故來教育警醒學生,讓他們認識到,社會紛繁復雜,危險無處不在,只有學會自我保護,才是最安全的。這樣,我們再給學生傳授安全教育知識技能也就水到渠成了,安全教育的實效性自然會大大提高。
3.根據學生認知特點改進教育方法
我們學校當前最主要的教學方式是安全專題講座和教師課堂安全教育,它們基本上都是理論灌輸式教學,這也是最傳統的教學方式,但這對于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來說,顯然是單調枯燥,不易于理解和記憶的。教學時間的安排也不太科學。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持續時間大約15—30分鐘。而我們的安全教育專題講座一般都在60—120分鐘。一節安全教育課也要40分鐘。顯然這不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在活動的后半期,學生的學習效率是很低的。
再比如,據筆者調查,我們學校的安全教育專欄,有用心閱讀并熟記重點內容的學生不到5℅;大概瀏覽一下,并沒有記住內容的學生大概75℅;看都不看的學生約20℅。這些數據說明,我們大部分學生對安全教育專欄的內容不感興趣,其教育效果也就不用多說了。
而我們的連續劇、動畫片,學生總會看得津津有味,看后,不管上層生還是下層生,都能對其津津樂道。兩者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差別呢?筆者認為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的安全教育內容缺乏童趣。
因此,安全教育的實施,我們應該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出短小而富有童趣的內容,這樣才能充分吸引學生,提高其教育的實效性。比如,我們把安全教育寓教于樂,內容設計成情景劇模擬表演、安全小故事、微課視頻、安全案例分析,等等。每一集不超過30分鐘,每天讓學生看一集,這樣學生接受安全教育,就會像看連續劇和動畫片一樣樂此不疲了,而且我們也能達到對學生天天教育、持之以恒的教育目的了。這才是“寓教于樂”教學原則的體現。《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也提倡我們通過游戲、模擬、活動、體驗等主題教學活動來開展安全教育。
4.重視理論學習與加強實訓演練相結合
《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中小學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把握學生認知特點,注重實踐性、實用性和實效性。”留意一下我們的安全教育活動模式,就不難發現,基本上是理論學習,而實訓演練的少之又少。例如當前盛行的專題講座、專題宣傳欄、專題征文活動等。這些途徑傳授給學生的都是理論知識,而應急自救自護的能力培養更需要的是實訓演練,比如:身邊失火了,我們如何使用滅火器滅火;大火封門了,我們應怎樣快速封堵大門,減少濃煙對我們的毒害;地震了,我們應該怎么逃生疏散等等。這些應急自救技能光理論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它必須經過反復實訓演練,才能讓學生內化知識,形成正確、熟練的技能,從而達到應急自救自護的教育目的。因為危急關頭容不得孩子半點拖沓和疏漏。所以,我們的安全教育不能只注重理論學習,而忽略實訓演練,作為教師我們要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訓演練的機會,讓安全教育生活化。
總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而安全教育則是一切教育的根基,我們不僅要重視安全教育,更要努力提高安全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張歡、王淑娟《小學生學校安全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小學科學(教師版)》,2017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