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丁 潘依菲 齊齊哈爾大學
聲樂表演是具有生命和活力的一種藝術表演形式,演唱者不僅要有扎實的音樂功底,還要有較高的音樂文化素養。它要求演唱者將自己的感情全身心投入演唱過程中,因此,演唱者要提前深入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感知作品蘊含的情感,了解作品的風格,掌握聲樂表演的聲音和情感表達技巧,并對二者的關系進行巧妙處理,從而真實生動地表達出作品的思想感情,真正達到“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效果。
優秀的聲樂表演者會將自己豐富的感情融入自己美妙的聲音中,將完美的藝術形象展現給觀眾。聲樂表演者能否將自己的感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主要取決于表演者自身是否具有一定的聲音條件。如果聲樂表演者不具備一定的聲音條件,即使他能在情感上充分感知聲樂作品,并且有強烈的情感表達欲望,但仍不能將這種情感恰如其分地表現出來。目前,很多聲樂作品是由專業人才來演唱的,并不是由創作者親自演唱。聲樂作品的創作者雖然對作品中的情感及內容了解得非常透徹,在創作作品的過程中也對表演效果進行了設想,但是大部分創作者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聲樂訓練,所以很難將自己創作的作品表達出來。所以在聲樂表演中,演唱者要掌握一定的聲音技巧和情感技巧,由此可以看出聲音技巧和情感技巧在聲樂表演過程中是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
聲樂表演就是用聲音將音樂作品表演出來的一種音樂藝術形式。聽眾可以通過演唱者的聲音來感知音樂作品的情感和傳達出的信息,所以聲樂表演對演唱者的音質要求比較高。比如,聽眾可以通過演唱者的音調、音色及聲音的響度對表演的信息和角色進行基本判斷,所以,演唱者掌握一定的聲音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其一,根據演唱者的音色選擇合適的演唱作品。每位演唱者都有不同的音色,這是與生俱來的。演唱者要想表現出自己音色的特點,就要選擇一些適合自己演唱的作品,這樣才可以將自己的聲音與作品進行有效融合。此外,演唱者選擇與自己音色適合的作品,不僅可以最大化發揮自己音色的優勢,還可以保護自己的聲帶。如果演唱者選擇與自己音色不適合的作品,就會強制自己改變音色從而導致自己的聲帶受損。演唱者在演唱之前可以對作品中隱藏的信息進行有效挖掘,以便在演唱過程中針對作品的背景信息,在合適的范圍內對自己的音色進行改變,這樣就可以將所表演角色的性格、身份和特點充分表達出來,讓聲樂表演更具有欣賞性。
其二,根據演唱者的音調選擇合適的演唱作品。每首樂曲都有其相應的基調,基調不同會使樂曲渲染的氛圍也有所不同。音調是影響樂曲和氛圍的主要因素,選擇不同的音調會讓樂曲形成不同的風格。如果樂曲的基調過高或者過低,展示的就是一種非常規的場景,渲染的也是一種非常規的氛圍,或者是為了達到對樂曲某一部分氛圍進行重復渲染及對其感情進行升華的目的。演唱者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音調的樂曲,如果選擇的樂曲基調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圍,那就會增加演唱的難度,達不到預期的演唱效果。
其三,演唱者要根據音樂作品的特點對自己的聲音響度進行合理調整。人發出的聲音音量的強弱和大小就是聲音響度。與一般人相比,專業的聲樂表演者的聲音響度都比較大,這主要是由于他們長期接受聲音方面的專業訓練,對各種科學的發聲方法研究得比較透徹,在發聲過程中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氣息,力求讓胸腔和腹腔產生共鳴,增大聲音的響度,進而在聲樂表演中讓自己的聲音更具穿透力,并保持一定的穩定性[1]。因為樂曲的表現形式特別多,就算是同一首樂曲,也會傳達出不同的信息,如果演唱者采用同樣的聲音響度來進行聲樂表演,就無法將樂曲的多樣化信息進行全面的表達。這就需要演唱者在聲樂表演中根據樂曲所傳達出的不同信息對自己的聲音響度進行相應的改變,使聽眾在聆聽樂曲時能有所觸動、有所感悟,進而提高聲樂表演的效果。
演唱者在演唱聲樂作品前一定要對其進行詳細了解,明確聲樂作品中所反映的藝術形象,還要詳細了解樂譜中的音樂符號,如符號所代表的節奏和力度。而且演唱者要在不斷練習中對樂曲進行深度感知,用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對樂曲中蘊含的信息進行大膽想象,將樂曲反映出來的各種感覺內化成自己的情感,進而在演唱時融入自己的感情,從而讓樂曲具有生命力和活力[2]。例如,《黃河大合唱》這首樂曲創作于戰火連綿的時代,作者看到了中國人民堅強不息的作戰精神而激發了自己的創作靈感,為表達自己的愛國之情就譜寫了這首氣勢恢宏的音樂作品。要想完美地演繹這首作品,演唱者要對創作者冼星海的性格、生平經歷及其創作風格進行詳細的了解,以便找準作品的感情基調,對作品有整體的把握。
每一部音樂作品的創作都是建立在一定感情基礎之上的,因此,我國的聲樂作品具有豐富多樣的種類和繁多的調式。創作者在創作聲樂作品的過程中情感是起伏變化的,而創作者情感的變化會導致其作品的音階排列規律呈現多樣化特征,這也就使作品呈現出不同情感的韻律。情感是樂曲創作的靈感,而樂曲是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所以情感和樂曲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聲樂演唱者一定要準確把握樂曲所傳達的情感,這樣才能真正表達出創作者的目的。演唱者要想將作品的情感表達出來,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情感積累,豐富自己的情感經歷。因為只有演唱者自己經歷過、體驗過之后,才能夠將自己的情感與作品所表達的情感進行有效融合。此外,演唱者還要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周圍的生活,了解人生百態、情感變化,收集豐富的素材。例如,《絨花》這首樂曲主要描述的是戰爭年代一對兄妹之間的深情厚誼,演唱者在演唱到“錚錚硬骨綻花開,滴滴鮮血染紅它”時,要想象出自己在咬著牙沿著石階一步一步跪著上山的情景,要通過自己的演唱展現出女性堅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從而使表演達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在聲樂表演過程中,演唱者需要將演唱技巧與情感表達進行有效融合,這樣才能將聲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充分表達出來,從而展現出更好的聲樂藝術表演效果。如果演唱者在演唱聲樂作品時缺乏感情和激情,就不能將自己的演唱技巧充分發揮出來。聲樂表演中出現問題,大多是由于演唱者情感表達不足[3]。由此可知,聲樂表演不單單是將聲樂作品的信息表達出來,更是一種情感和精神的體現。所以聲樂演唱者一定要認識到情感表達和表演技巧相融合的重要性,在利用美妙的聲音表達作品的同時,也要將情感科學、合理地滲透到自己的演唱中,將作品的情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如果演唱者只是利用演唱技巧來進行聲樂表演,會導致聲樂藝術失去感染力;如果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只注重情感表達,而不善于利用演唱技巧,就會讓聲樂藝術失去一定的標準。因此,演唱者要在訓練和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學會將情感表達與演唱技巧相結合,讓樂曲變為情感的載體,讓聽眾與樂曲產生情感共鳴,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聲樂表演效果。
綜上所述,在聲樂表演過程中,情感表達和聲音是缺一不可的,二者的有效融合才可以讓聲樂表演達到聲情并茂的效果,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所以聲樂表演者一定要掌握聲音和情感表達技巧,要根據自身的條件來選擇合適的音色和音調,并根據作品內容對聲音響度進行合理調整,同時要對作品的情感進行整體把握,在生活中不斷豐富自己的情感經歷,從而達到將情感表達與演唱技巧相結合的目的,這樣才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聲樂表演質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