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光音
(河北政法職業學院國際交流系,河北 石家莊 050016)
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社會對英語高素質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其不僅具備專業能力,同時還要具備較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但是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我國高校在培養英語人才的過程中忽視了就業的重要性,使得培養出的學生與實際崗位需求相脫節。在新經濟常態下,高校應當要以就業為導向,加強英語教學的改革,切實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為大學生未來的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高校英語教學與初高中的英語教學有著一定的區別,其并不是為了讓學生升學,而是為了培養出具有英語綜合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同時也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有更好的就業機會和發展空間。因此,高校英語教學必須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根據市場的需求來合理設置英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目標等。實現以就業為導向的英語教學模式,不僅僅是為了要為學生自身提供更好的支持,同時也是為了滿足當今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1]。因此無論是對于學生來說,還是對于社會發展來說,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英語教學模式改革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是高校教學改革的大勢所趨。
高校英語教學改革已經歷了一段時間,成績良好。但是就目前的英語教學現狀來看,還存在著不足。
課程的設置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有著直接的影響。在實際情況中,由于互聯網的發展速度非常快,相關知識的更新也非??欤@就使得英語課程設置稍顯滯后,無法緊跟時代的發展腳步,特別是對于職業需求方面,英語課程設置的內容與職業需求之間銜接存在著一定的空隙,沒有實現無縫對接[2]。在教材內容中與職業性相關的內容非常少,并不利于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對英語有更好的應用。很多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才發現自己所學的英語內容與實際應用之間相差甚遠。
教學方式陳舊,是教育行業的“老生常談”。無論是對英語學科還是對其他學科來說,教學方式的改革始終是改革中的重點。但是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很多教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依然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特別是從事教育行業多年的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其對新型教學方式并沒有深刻的認識,因此這些教師依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3]。此外,一些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不到位,緊緊依靠多媒體課件來展開教學,這樣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并沒有多大幫助。
在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工作崗位對人才的要求并不僅僅局限于專業能力,還對學生的其他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因此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所承擔的教學任務并不僅僅是傳授學生英語知識和技能,還包括德智體美勞等多個方面。例如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調節能力、明辨是非能力等。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教學體制的影響,很多教師對學生的考核僅僅依靠其各種考試的成績,拿成績說話依然是判斷學生好壞的標準。
師資力量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有著直接的影響。高校英語教師都是學歷非常高的高素質人才,能夠為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提供較大的幫助。但是由于教師本身受到教育因素的影響,使得教師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存在一定的問題,與崗位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學生受到教師的熏陶和影響是非常大的,進而導致學生本身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較差,無法在走上工作崗位后勝任崗位職責,也無法成為社會真正需要的人才[4]。
根據上述內容可知,高校應當要以就業為導向,加大英語教學改革力度,為學生英語綜合運用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為了提升學生英語綜合實踐運用能力,應當對英語教學課程進行合理的設置。高校英語課程的建立應當要在就業導向的基礎上,結合社會的實際需求以及學生發展的實際需求,將英語教學內容與崗位需求結合起來,遵循實用性原則,一方面加強理論知識的培養,另一方面也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高校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來為學生選擇更加適合的英語專業教材。根據不同的專業來進行差異化課程設置,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崗位實踐機會。
此外,為了加強學生英語實踐能力,高校可以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需求及未來崗業的匹配情況,加強對英語精品課程以及特色課程的開發力度。讓學生擁有的英語知識不再僅僅局限于教材以及教師傳授的內容,而是借助多種渠道來提升自身英語的綜合水平,例如各種網課資源的應用[5]。與此同時還要適當調整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比例,讓實踐課程占據更大的比例,這樣能夠讓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切實鍛煉。
在教學方式的改革方面,應當要以就業為導向做出相應的改革。當今時代是以互聯網以及計算機技術為載體的時代,新的教學方法必然會與計算機技術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無論是教學經驗較為豐富的老教師還是剛剛進入教育界的新教師,都應該要注重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教學方式的應用。
在應用理論教學方面,教師應當要創新教學方法,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使用微課教學法、慕課教學法、小組合作討論法、項目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效激發學生對英語理論知識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后續英語實踐奠定良好基礎。在實際情況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而不是盲目地應用。例如,如果本學期所設置的課堂教學內容較多,那么教師可以使用微課教學法來將課堂內容碎片化,將課堂有效延伸到課下,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來將重點知識及難點知識傳授。同時微課教學模式也能夠將更多與英語就業崗位相關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了解更多英語職業崗位相關的英語知識。
在實踐教學方面,由于以往的英語教學體系中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所以在改革的過程中應當要探索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方法。在實踐教學上,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校企合作方式之外,教師還需要通過其他方式來進行實踐教學。例如組織校園社團進行英語職業能力演講比賽、組織學生進入到社會公益崗位進行英語交際、組織以英語為交際語言的校園文化演出等[6]。除了這些形式之外,教師也可以利用課堂時間來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各種英語交際場景為背景,讓學生鍛煉自己的語言交際能力和應變能力。例如對于醫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為學生們設置外國友人就醫的場景,讓學生們以醫生的角度來與外國友人進行溝通。
科學規范化的考評體系,能夠讓學生深刻意識到自身的優缺點,進而在今后的學習中有針對性地改進。但是上文中已經提到,當前高校英語教學的考評體系并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高校應當要在就業導向下,加強英語教學考評體系及評價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在評價的模式上,教師除了要注重學期期中及期末的考試結果評價之外,還應當要注重過程性評價[7]。過程性評價除了包含階段性成績之外,還應當要包括學生平時的學習態度、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狀態、英語語言基礎、實踐應用能力、應變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內容,將所有能夠反映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指標量化。
此外,在教學評價模式上,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互評和自評。教師的評價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而學生互評和自評的方式,則能夠站在其他角度上看到學生的優點和缺點。其中,學生之間互評的方式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出學生平時的英語學習狀態,因為學生之間接觸的時間較長,更能夠反映出學生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學生的閃光點。而學生自評的方式,實際上是一種自我反思的方式,通過這種反思式的評價模式,學生能夠對自己過往的學習狀態進行綜合性評價,看到自身英語學習的情況,是否能夠與未來的職業需求相匹配,并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逐漸提升自身的職業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對于實行校企合作的高校來說,結果性的評價應當要由高校和企業共同來完成。高校主要以學生的各種考試成績為依據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包括日常的筆試成績、口語測試成績、聽力能力測試成績等。而企業的評價則根據學生的實踐情況來進行綜合性評價,堅持以公平公正的態度,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實踐情況。
為了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態,高校應當要合理分配結果性評價以及過程性評價的占比。以合理的比例來反映出學生基于職業導向的英語綜合能力。
教師隊伍的能力直接影響到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如果教師的基于就業導向的能力較強,換言之,如果教師以職業為導向的實踐能力較強,那么其所教出來的學生也必然會具有一定的職業英語能力。因此高校應當要從長遠的角度出發,正確認識到教師團隊的影響力,通過各種方式逐步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能力。
一方面,可以從培訓的角度來對教師基于就業導向的英語教學能力進行提升,例如派遣教師到高校所合作的企業中進行一線實踐能力的提升,讓教師能夠及時接觸到企業最前沿且最需要的崗位英語發展情況,并將所接觸到的內容與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真正能夠接觸到企業所需要的英語知識。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從企業中聘請英語崗位上的精英人才到學校兼職任課,將更多崗位上所需要的英語內容及時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接觸到一線崗位上的英語專業知識。
總之,在當下時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不再僅僅是專業理論知識較強的人才,而是能夠符合各行各業發展需求的實踐型人才。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高校應當要基于就業導向來對英語教學進行改革。針對當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考核評價以及師資團隊等多個角度出發,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