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森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0)
學生從初高中階段升入到大學,整個人的學習從以往的高約束狀態轉變為一種高度自由的狀態,也從家長嚴格緊繃的管理模式中擺脫出來,而升入大學的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誘惑,在面臨誘惑的時候如果學生不具備較強的自我約束能力,往往會引發一些心理問題,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高校要強化對學生心理的教育,富有效率的地將心理學教育知識引入到高校教育管理中,從而有效強化學生的心理素質,并為社會發展培育出更多高素質人才。
面對外界環境的誘惑大學生的心理出現了一些異樣的變化,由此高校人才培養計劃中需要專門開設針對學生心理教育的內容。但是從當前發展實際情況來看,高校一味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很少有院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使得一些學生在面臨社會誘惑的時候沒有足夠堅定的信念來抵抗這種誘惑,加上多數學生心理脆弱,在面臨外界環境不利影響又缺乏引導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基于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和形勢的嚴峻性,要積極的引導學生,采取正確的方式幫助學生排解不良心理、塑造健康的心理成為高校教育領域需要思考和完善的內容。
在學生心理素質不夠的時候,一旦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面臨外界環境的影響很容易引發校園悲劇。社會范圍內頻頻發生的校園悲劇提醒教育人員要反思現有的教育機制,在培養學生專業素質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
大學生群體和社會接觸不多,面對困難和外界誘惑的時候往往不懂得如何去處理,因而在面臨外界各類問題的時候很容易出現較大的心理波動,心理情緒在得不到宣泄的情況下就會引發心理問題。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能夠讓學生看到社會競爭的激烈,提前學會以更加積極的心態來看待社會生活。[1]
當前在國家教育的號召下很多高校多開設了專門的心理學課程,但是從整個心理學課程的教學實際發展情況來看學生對該課程的開設缺乏重視,課程多采取選修的方式,教學方式也比較落后,學生的學習比較被動,不利于發散學生的學習思維,難以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最終還會讓學生對心理學這門課程失去興趣。
高校心理學選修課程的開設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心理學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而在實際教學中卻發現存在比較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和發展制約了學生對心理學知識的掌握和對個人學習實踐能力的鍛煉。另外,從實際教學發展情況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十分重視對心理學理論知識的傳授,沒有注重提升學生應用心理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這就導致學生雖然掌握了大量的心理學知識,但是卻不懂得如何利用這些心理學知識來解決自己實際生活問題。
心理學課程的開設需要得到一定教學基礎的支持,教學基礎一般包含師資力量、教學設備、教學場地等,這都需要資金的投入。但是從當前高校心理學教育投入發展實際情況來看,很多高校對心理學課程開設所投入的資金都不足,基本上都是按照國家的強制性規定來為心理學教學提供一定的基礎設施支持,所開設的課程也比較機械化,沒有根據高校學生心理的真實變化來有選擇、有創造性地開展心理學教育。
高校心理學教學的落后不僅僅是體現在基礎設施建設、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式選擇方面,而且還體現在心理學的實際應用指導作用上。從實際應用意義上來看,心理學開設的目的是關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健康,為學生的成長提供必要的心理指導,幫助學生培養健康的心理人格。但是從實際表現上來看,心理學教育忽視了心理學的實際教學,沒有為學生傳授必要的心理學應用技能,最終也制約了學生對心理學知識和關聯實踐能力的踐行。[2]
在開展心理學教學的過程中除了需要設置專門的心理咨詢室之外,高校還需要積極開設心理課堂[3],在心理課堂上對學生開展集體性的心理教育,減少學生因為性格過度內向而引發的一系列個人成長問題。在對學生開展心理學教育的過程中還需要設立課后心理追蹤系統,心理咨詢除了當面咨詢之外還需要實施在線咨詢模式,打造對應的心理咨詢網站平臺,為學生的心理咨詢學習創設必要的平臺支持。
從當前高校教育工作發展實際情況來看,心理教學采用的基本是公共選修課的模式[4],主動選修心理學的學生十分有限,加上心理學課時有限、教師的專業性較差,不僅會降低學生對心理學知識的學習興趣,而且心理學課程開設的初衷也難以達到。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心理學課程教學,高校需要將心理學課程轉變為一種關系到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必修課程,并在以往的基礎上適當的延長課程的時間,強化心理學課程的教學強度。另外,為了能夠提升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效果還需要將心理學教育和公共必修課結合在一起,在心理學課程開設的時候將心理學的教育觀點融入各個課程的專業知識中,在潛移默化中將心理學的知識點滲透到學生的心目中。比如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之后,可以將其和《思想政治修養》《社交與禮儀》等課程融合在一起,在真正意義上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校日常教學管理范圍中。
在新時期,高校教育人員需要強化對心理學課程開設重要性的認識,在深入分析因為心理問題所引發校園事故的基礎上來強化對心理學教育的重視,并為心理學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投入足夠的資金支持,讓高校心理學課程的開設擁有足夠的資金支持。
在對心理學教育予以足夠重視的時候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明確心理學教學的基本目標,在正確目標的指引下有效地開展心理學教育。在設定心理學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要注重將心理學教學目標和社會發展對學生心理素質的要求相對應。其次,將心理學課程設定為公共必修課,并面向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開展不同的心理學課程,并針對每一個階段學生心理變化來制定出理想化的教學課程安排,幫助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心理學知識。最后,合理優化心理學教學資源,提高心理學教學資源的綜合利用率。為了能夠提升心理學課程的教學效果需要為整個課程的開展引入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并打造專門的心理咨詢服務室,為在校學生提供隨時隨地的心理咨詢服務,幫助學生排解自己的心理問題。
為了能夠提升心理學課程教學成效需要有關教育人員通過調研來深化把握心理學教學的內涵,即將心理學教學活動開展的最終落腳點設立為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在開設心理學課程的時候還需要定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為每名學生打造獨有的心理學管理檔案,對于具備心理障礙對學生還需要額外設置獨立檔案,安排專門的負責人密切監督學生的心理變化,對于學生出現的異常心理問題要及時采取措施幫助其開解。
在調研打造學生心理檔案的過程中要注重保障學生信息不對外泄漏,強化學生對心理檔案的信任,從而能夠幫助心理學教育人員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真實心理情況,準確把握其心理健康問題。在學生心理輔導檔案打造的過程中輔導員和班主任要積極主動承擔責任,降低檔案室教師的工作負擔,并在收集整理學生心理檔案的過程中拉近自己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為自己日后更好地管理學生奠定基礎支持。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為了能夠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的時候教師不能夠選擇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而是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需求來選擇一種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寓教于樂,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樂趣,從而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基于學生對以往填鴨式教學模式的反感,在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選擇案例分析、互動、小組合作、游戲等教學形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將網絡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的有效性。
心理學教育是一門專業性、理論性、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為了能夠提升學科教學的有效性和實際應用性,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高校需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發展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特點來開展有針對的課堂教學,并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來創新課程內容,實現教學結構和教學時間方面的協調。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心理學課程之間的關聯來實現對課堂教學環節的創新設計,在設計課程之后還需要根據高校教育教學的發展目標和教師個人的實際情況來對心理學教育課程內容進行個性化設計,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并在實際教學中鼓勵學生學會自我反思和自我檢討,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創新課堂教學,從而更好地提升心理課程教學成效,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開展心理學課程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強化自己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從而提高學生對心理學知識的吸收消化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科知識。同時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及時總結反思所學知識內容,綜合學生學習的內外部環境,在有效的師生互動交流中深化學生的心理學學習。
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為了保障學生的心理健康,高校需要加強對心理健康課程開設的重視,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教學模式,并為心理健康課程的開展準備好一系列基礎設施設備,培養高素質的心理健康教師,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更好地為社會培養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