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梅
(江蘇省海門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南通 226100)
“互聯網+”時代,翻轉課堂、微課、慕課紛紛來襲,教學模式產生了很大的創新,混合式教學便是其一。混合式教學是傳統課堂教學和網絡在線學習的相互結合與補充。學生通過網絡平臺線上自主學習進行知識準備,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有效解決重難點。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從而達成更好的教學效果。
曾經一支粉筆可以縱橫校園。但隨著網絡信息化的發展,傳統的授課模式已不再適用。尤其是中職建筑專業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男生,他們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有想法,能創新,對新事物比較好奇,熱衷于信息化的平臺學習。因此,信息化教學時代的產物——混合式教學模式已成為發展的潮流?;旌鲜浇虒W模式,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效果可實時監測。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這也是時代發展與中職教育改革的趨勢所在。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是一門實踐性特別強的課程。本課程注重理論對實踐的引導,著重強調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突出學生的核心素養、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然而,一方面教師由于自身因素無法與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相結合,另一方面課堂與實踐現場存在著無法跨越的距離。而混合式教學依托學習平臺,有效整合視頻、圖文、動畫、交互軟件等教學資源,為學生創設虛實結合、情景交融的學習環境[1]。本課程的每個教學項目都設置有工程案例,教師講理論知識與現場實際案例結合起來,把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巧妙地融合在任務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計量與計價課程的基礎知識,促進學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盡管在線課程開發機制還不夠健全,部分中職學校教師也不適應新的教學模式,但是在線課程融入現有中職課程教學系統是教育改革的趨勢。[2]無論從提高教師自身知名度,還是提高學校聲譽、吸引更優秀學生的角度來講,優質的教學資源都是最有用的法寶。因此,更多學校和教師積極開辟、研發與利用優質的教學資源,而且未來會有更多的學校、教師以及學生選擇優質的教學資源,以此提高教學的質量。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依托泛雅平臺,將混凝土基礎的清單工程量計算的每部分教學活動均設計為課前虛擬課堂、學生先行探索,課中真實課堂、師生協作研討,課后虛擬課堂,學生拓展鞏固三個階段。
通過泛雅網絡教學平臺,向學生布置任務,發布學習資源。學生明確學習任務,課前自主學習,觀看微視頻,完成微測試。學生可以在線提出疑問,師生均可在線討論、答疑解惑。教師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歸納整理,確定教學的重難點。
課中環節我們主要采用項目化教學和任務驅動式教學法,讓學生能夠在規定的具體情境中實施任務進而掌握知識技能,根據“先知糾錯—創設情境—重難點講解—任務實施—軟件建?!嘣u價及小結”等流程完成教學任務。
1.先知糾錯
教師引導課前線上學習回顧、點評,共性答疑糾錯。及時化解學習矛盾,及時解決問題,讓學習效益值增大。
2.創設情境
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將企業真實工作任務引入教學。通過案例,學生置身于工程實踐中,他們根據課前網絡學習的知識自主思考,明確計算住宅獨立基礎的工作任務,掌握課程內容在實際項目中的作用,這將極大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以及綜合運用能力。
3.重難點講解
教師團隊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課中講解任務知識,突破混凝土基礎清單工程量計算的重難點,并在相應項目里分別上傳教師團隊錄制的《帶形基礎清單工程量計算》《獨立基礎清單工程量計算》的學習微課,學生可以登錄網絡教學平臺,根據自身情況反復多次觀看微課,進行微探究,還可以借助網絡教學平臺討論專區進行微交流,及時反饋學習信息。
4.任務實施
小組合作探究,完成企業項目經理布置的工程案例任務。由小組代表匯報作業成果,通過實戰演練,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突破本節內容的重點與難點,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對職業前景的憧憬。
5.軟件建模
將“1+X”證書制度下BIM課程的設置貫穿于建筑工程施工專業,教師團隊講解廣聯達BIM土建軟件的建模過程及計算要點,并在登錄網絡教學平臺上傳錄制《混凝土帶形基礎模型的建立》《混凝土獨立基礎模型的建立》微課視頻,學生可以邊看視頻邊操作,完成現澆混凝土基礎的清單工程量建模計算,并且使手工算量和計算機軟件算量達到數據校核與統一。使工程量計算緊密切合行業需求,培養學生項目實踐能力,真正實現了“1+X”證書制度下BIM課程設置的現實意義
6.多元評價及小結
學生專業成長離不開教師的情感支持,評價標準的多樣性、靈活性、開放性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在線交互,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任務完成后,教師對課堂活動中任務的實施情況進行反饋,提出任務實施中的關鍵問題和知識點,并對教學活動進行總結[3]。對涉及的混凝土獨立基礎的清單工程量計算規則以及軟件建模進行知識點的梳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建筑工程分部分項工程清單項目的設置規則以及模型的建立,并將完成后的材料上傳到清華泛雅平臺中,以便學習資料的存儲和學生的網上評價。
按照要求,完成泛雅平臺上校企合作資源庫中獨立基礎工程量的計算。遵循記憶曲線,不斷使學習情境再現,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同時可以激發學生對職業前景的憧憬,提高崗位自信。
結合中職學生的學情和本課程的特點,重新整合本課程的知識點和資源,明確學習目標,構建了《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流程圖,如下圖1所示。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理念,將圖文、動畫、視頻等教學資源有效整合并上傳至平臺。不論在課前還是課后,學生均可多次登錄平臺,反復觀看,不受時空限制。對于基礎不太好的學生,可以通過此種方式追趕上來,大大提升了學生對于理論學習的積極性。在軟件建模階段,因學生已提前觀看網絡微課,建模速度和爭取率明顯提高,教學成效顯著提升。
每節課教學內容都設有工程案例。新課內容由案例任務引入,教師將理論知識與現場實際案例結合起來,把要求掌握的知識點巧妙地融合在任務中,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計量與計價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及建模方法。事實證明,與同軌班級比較,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方法取得良好成效。
隨著網絡信息化的進一步發展,不管是“互聯網+教育”還是“教育+互聯網”都將是一個發展趨勢。這次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成效。各種形式的教學資源的整合與運用,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受到了學生的一致歡迎。實踐證明,混合式教學模式對于《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這門課程是有效的,而且效果明顯,具有普遍的推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