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松江
摘要:達斡爾族傳統體育項目曲棍球的起源,傳承,弘揚,曲棍球的材質,曲棍球的三種做法,曲棍球發展的現狀,遇到的瓶頸,將來努力弘揚和傳承曲棍球運動的發展方向。以及作為達斡爾族人的責任使命擔當。如何把曲棍球運動普及開來。
關鍵詞:曲棍球 沿革 制作方法 發展方向 責任使命
達斡爾族是我國五十六個民族中非常有智慧的民族,這個民族勤勞勇敢,驍勇善戰,是農耕民族,是馬背上的民族,是漁獵民族,正是這樣豐富的生活土壤,產生了意蘊豐富的達斡爾族文化,而曲棍球正是達斡爾族文化大家族中的一員,它因其獨特魅力被廣泛流傳,并流傳至今,現在已經走向了世界。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級競技體育項目之一.
曲棍球,也稱草地曲棍球,達斡爾語稱作“波依闊”。最早資料記載在《遼史》上,當時遼人喜歡打曲棍球,翻譯為“擊鞠”。在民間廣為流傳,后來逐漸流傳到宮庭,隨著民族大融合的發展,契丹這個民族不存在了,他們的后裔達斡爾族人就把這種玩“擊鞠”的游戲沿襲下來,代代相傳,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曲棍球。
曲棍球的材質非常特殊,一般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少年兒童玩的毛球,用牛毛或者其他牲畜毛做成的有彈性的軟球,直徑大約8厘米,玩起來速度慢安全系數高,不容易傷人,還有強身健體的作用,所以深受小朋友喜愛;第二種是硬球,用杏樹根和榆樹根塊削成的,非常堅硬,耐打,速度快,適合成年人使用,這種球容易傷人,所以很快被淘汰了;第三種是火球,火球有兩種做法,一種是將杏樹根塊削成球,點上火進行擊打,非常刺激,娛樂性非常強,但是點燃時間比較短,只能進行娛樂,所以不適合比賽:另外一種就是把杏樹根塊削成球,球上鉆孔,一般鉆十幾個小孔,把樺樹上的硬化了的白菊疙瘩,俗稱松樹油放進孔中,這樣做成的球點燃后,持續時間長,適合長時間的夜晚比賽。曲棍球規格大致直徑10厘米的球形,球桿一般選擇1.5米長木質帶彎頭的樹杈,現在隨著科技發展,曲棍球的球材質和球桿的材質有所改變.曲棍球的事業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
曲棍球運動是一項群體體育運動,每當農閑的時候和逢年過節的時候,達斡爾族青年人就會在草地上、雪地上、大街上、聚集十幾個人進行比賽,周圍還會有很多達斡爾族少女載歌載舞為其助興。各村屯的男女老少也會爭先恐后的看熱鬧,特別是在元宵節的夜晚,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曲棍球場地有比賽的,有喝彩的,熱鬧非凡。視覺上看到的就是一個火球在黑暗中,像飛梭一樣在空中來回穿梭。有時還會出現一道美麗的弧線,吸引無數目光,現場贏得陣陣喝彩聲,歡呼聲,響徹夜空。這個時候經常會有男女老少隨機跑到曲棍球場地,跟著一起運動起來熱鬧,歡樂起來, 這是到目前為止,任何一種體育項目都不能替代的。曲棍球的魅力就在于此,我們不能不說,這是達斡爾族人對中華民族體育事業的貢獻,更是對世界體育事業的一項貢獻.
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曲棍球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現在曲棍球已經成為了世界級比賽項目,我國曲棍球已經有了成熟的比賽隊伍,在少數民族地區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基地校,進行曲棍球技戰術的訓練,現在曲棍球已經走進中小學課堂,成為一種體育課的常態.每年都會參加大型體育賽事,在我們家鄉有很多達斡爾族基地學校,進行曲棍球的訓練,當做中小學生第二課堂,每年都積極參加全國各地的曲棍球比賽,并且成績優異,這項工作讓曲棍球這一體育項目后繼有人。
然而,曲棍球事業發展也受到場地、資金、人員等條件限制,在城鎮學校操場比較小,曲棍球的球桿和球還有防護設備都比較昂貴,學校無力承擔,專業曲棍球老師數量有限,所以沒有辦法普及,甚至很多偏遠方對曲棍球還一無所知。這項體育項目沒有傳播出去,是我們達斡爾族人的責任和使命。因此我們要大力宣傳,由衷地希望有更多的人都參與到這項達斡爾族傳統體育項目中來,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達斡爾族曲棍球運動一定會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正所謂“飛入尋常百姓家”,讓我們共同期待:曲棍球事業蓬勃發展,曲棍球文化源遠流長,曲棍球精神——團結向上,永遠成為我們心中夢想,心靈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