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斌
摘要: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實施很多年了,期間對于教育教學的課堂和課外課程實踐和經驗總結,發現高中階段的學生,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對于這種問題不同程度(指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輕微、中性和嚴重程度)的“醫治”已經引起教育管理機構、學校領導階層和一線教師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研究;實施策略;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9-0017-02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WANG Yingbin? (Huining No.2 middle school,Baiyin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new round of basic education reform has been implemented for many years.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classroom and extracurricular curriculum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summary,it was found that high school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levels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and there are different levels of mental health problems for this problem ( Refers to the “treatment” of the minor,neutral,and severe degree of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institutions,school leaders and front-line teachers.
【Keywords】Research;Implementation strategy;Mental health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實施很多年了,期間對于教育教學的課堂和課外課程實踐和經驗總結,發現高中階段的學生,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對于這種問題不同程度(指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輕微、中性和嚴重程度)的“醫治”已經引起教育管理機構、學校領導階層和一線教師的高度重視。試圖通過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教學來預防心理健康問題的再發生和對已經發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時“醫治”,在此基礎上就要與心理健康指導教師密切配合,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
1.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方法、目的和思想
思想教育就是“一條線”的教育,也就是從小學的《品德》課到中學的《思想品德》課再到高中的《思想政治》課程,應該說具有“堅實”的“思想基礎”,而區別于其他低年級的學生而言,還具有“不成熟”和“文化基礎薄弱”的階段,對于社會生活和學習經歷不是很“老練”,對個人生活的體驗和理解不夠深刻,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很小或者不會存在,高中階段是學生從身體發育到思想“突飛猛進”的轉變,心理健康問題也是“日新月異”的變化,如何教好高中思想政治課是關鍵所在。
(1)方法:根據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理論指導,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引導啟發、課堂講解、分組討論、課后總結和彌補缺陷等,是多年來教學經歷的思考和經驗總結,當然還有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情”進行“因材施教”。
(2)目的:簡單地說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目的主要是:為學生樹立明確的政治思考和生活方向,不斷提高思想政治修養和道德品質,展望個人未來、國家未來和世界未來的發展與和平共處。
(3)思想:作為思想政治課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以“強國強教育”為理念,熱愛教育、愛崗敬業,積極參與教育改革理論實踐和教育改革研究,培養有遠大理想的新青年。
2. 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原則和出發點
從學生的幼兒到高中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任教師應該是家長(或者監護人),這是屬于“家庭教育”的范疇,學生進入學校就讀,教師就應該擔當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導責任”,兩者是具有互相補充和促進的作用,不能互相推脫責任。
(1)方向:①《左傳》里有這樣一句話“有德則樂,樂則能久。”,明確地告訴我們,心理健康教育要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屬于高尚的道德品質,我們應該沿著古人的教誨去培養。“樂”就是快樂,快樂的心情就會有健康的心理,反過來說心理健康就會快樂,就能夠健康長壽。②“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說的是“感恩”,感恩于父母、社會和國家,一個能夠感恩的人一定是不求回報樂于奉獻的人,培養學生的感恩心是十分重要的。③“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這是在說“勤奮”,只有勤奮才能把文化知識學的更好更多,獲得更多的文化知識才能應對復雜的現實生活環境,永遠保持心情快樂,達到身心健康。
(2)原則:教育心理學中的應用心理學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教育性、全體性、差異性、主體性、整體性、發展性、活動性、保密性八大原則。
(3)出發點:以心理健康教育為出發點,了解自己心里健康的優點或者缺陷、考察別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做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者(或者醫師)。
3. 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互相滲透
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在擔當教育責任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感恩于自身成長和發展的“對象”、樹立為國憂民的共產主義精神世界觀,讓學生成為身心健康、助人為樂、知識豐富的合格人才,結合心理健康知識強化學生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感恩于自身成長和發展的“對象”、樹立為國憂民的共產主義精神世界觀的定力,使思想政治課程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之處用心理健康知識給與補充完善,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文化知識。
4. 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和改變策略
(1)思想政治課教學現狀:通過十多年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結合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理論實踐,感到目前教學的思想依然處于:①不能脫離傳統教學方式方法的禁錮,依然采取“填鴨式”“灌輸式”和“滿堂灌”的舊模式,影響著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研究步伐;②不能夠讓學生把思想政治理論知識與社會生活實踐相結合,學生不能夠得到思想政治學習理論與社會生活相適應的實踐環境和具有思想政治水平的高層領導者的講解與理解;③受到一味追求“升學率”采取“死記硬背”不能靈活思考問題的局限,“應試教育”與“升學率” 逼迫學生“完成”考試作業而進行“題海戰術”,使學生一直處于“累學”和“苦學”之中;④缺乏相應的教育教學研究機會和指導,繁重的課堂教學效果之前的備課查資料、課堂講課觀察學生學習動態、課后及時總結經驗和批改作業,使教師沒有充足的時間實現個人探討學習和集體討論研究的機會,不能自我提高、不能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2)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針對的是整個社會的心理健康問題,不能把社會上部分心理健康問題解決了,就會嚴重影響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那些受到社會上一些心理不健康人員的影響、誘惑或者直接接觸,學生就會把這些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帶進學校,使很多學生受到不良思想的“傳染”。①校外心理健康問題教育的缺失:每個學生都有家庭,而部分家庭家長(或者監護人)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下的健康問題,這樣就勢必對自己的學生心理健康造成影響,造成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壓不倒”家庭和社會心理健康問題的“東風”;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輕視:部分教師或者學生都有著“只要學習好其他的問題都是小問題”的“歪理”,造成一些教師只抓學生的課程學習而忽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還會導致一些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提高貽誤了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好時機;③留守學生、單親家庭學生和孤兒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疏漏:多種原因造成的留守、單親和孤兒,這些學生的心理比較脆弱,大多數存在心理健康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梳理和糾正;④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缺乏:很多學校(特別是偏遠山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是空缺的,一些學生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就依靠各科科任教師臨時代替,這種“臨時代替”不能夠按照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達到“醫治”心理健康問題的真正目的,只能以安慰的方式“哄”學生一時間的高興和快樂,起不到“根治”的效果。
(3)思想政治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其實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是兩門課程,似乎“風牛馬不相及”,只要各自教好各自的課程就可以了,事實并不是這樣,我們知道思想政治課程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有著直接的關聯,也能夠互相補充和促進。①思想政治課程教師不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很多高中教師的知識比較“單一”,是接受高等教育過程中太專業化,也就是一名教師不會樣樣都懂得,缺少其他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不能滿足學校教育中對于學生的“多元化”教育教學;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也不懂得(或懂得的很少)思想政治課程的內容,學生學習得到的思想政治知識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是“兩張皮”,也不能充分的融合;③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師不能或者很少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共同研究課堂教學和學生需要把思想政治理論與心理健康知識融合在思考中,沒有起到互相補充和促進的作用。
(4)改變思想政治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面對日益增多的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和思想政治課程學習“脫節”的現狀,通過調查研究總結性地提出以下改變策略:①呼吁國家對整個社會環境中的心理健康問題“救治”和提高全體民眾的思想政治水平:從提高全社會人民群眾的思想政治水平入手,實現有政府組織下的全體民眾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營造良好的社會生活環境和提高高尚的思想政治境界,使全體民眾能夠熱愛黨和政府、熱愛國家和人民、熱愛家庭和生活,教育農村農民勤勞致富,同時配備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鄉村醫生(或者邀請上一級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專家),組織多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在根治心理健康問題的同時提高思想政治水平,這樣就能夠熏陶和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成長;②實現教育管理機構和學校專職領導高度重視思想政治課程教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互相結合的“雙重教育”:開展多層次的有教育管理機構參與的思想政治教育全校性的會議,激發和提高在校學生學好思想政治課程和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思考,使學生在健康的心理狀態下樹立遠大的學習目標,實現教育管理機構對思想政治水平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步管理,實現思想政治課程教師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教學效果的考察與督促,實現對學生思想政治課程學習的生活實踐結合與心理健康教育達到無憂無慮和健康快樂;③加強對思想政治課程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輔導水平的提高、加強思想政治課程教學教師與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教師的文化知識交流和互相學習,使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教師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而能夠實現“融合教學”和把兩種知識能夠潛移默化的滲透、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既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又具有思想政治課程知識水平、創造更多思想政治課程知識與心理健康教育理論互相探討和研究的機會,使學生深切感受“融合教學”帶來的求知欲和滿足感。
參考文獻
[1]王凱民邢艷松.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個方向{J}.吉林教育,2008(21):109.
[2]劉繼成.關于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一點思考{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19):138.
[3]錢海楠.核心素養視域下思想品德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蘇州大學,2017:83.
[4]王琪.思想品德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蘇州大學,2016:70.
[5]楊蓉蓉.基于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心理教育研究--以蘇人版(2012版)教材為例[D].蘇州大學,20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