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榮
摘要:在以往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通常都是以教師口述講解的方式來開展教學,導致學生無法觀看到具體的實驗過程,只能機械式的記憶實驗過程、實驗結果以及實驗目的,使得學生開始逐漸喪失了學習的興趣,這種傳統的實驗教學方式,不僅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還嚴重影響了學生物理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在現階段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就需要注重加強實驗教學的有效性,要全面促進學生物理綜合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29-0119-02
Strengthening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improving teaching efficiency
WANG Shaorong? (No.6 middle school,Sha county,Sanming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the past,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was usually carried out in the way of teachers' oral explanation,resulting in that students could not see the specific experimental process,but could only mechanically remember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purpose,so that students began to gradually lose their interest in learning.This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method,Not only can not meet the learning needs of students,but also seriously affect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hysical quality.Therefore,in the current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teachers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strengthe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xperimental teaching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hysical ability.
【Keywords】Improve;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Experimental teaching;Efficiency
對于現階段的初中生而言,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方式,不僅老套、單一、刻板,而且未知、抽象,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并且也難以深化相關的物理知識,使得學生的學習質量一直達不到教師預期的效果。而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展與深入,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于傳統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式就進行了改善,要求教師要注重開展有效的物理實驗教學,促進學生實驗精神以及物理能力的形成,要以培養學生探究意識、動手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為教學重點,來進一步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那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具體應該策略如下。
1. 做好充分的實驗前準備
相對于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而言,其需要針對實驗原理和實驗規律來進行實際操作與演示,其最終的實驗結果和實驗過程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不穩定性,也就是說在實驗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一定的風險。因此,要想確保實驗環節的有效性,初中物理教師首先就需要加強課前的準備工作,在此期間,教師不僅要深入了解相關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道具、實驗方案以及實驗結果,同時更加重要的是,要在開展實驗教學之前進行反復的實際聯系,要最大化的降低實驗教學的風險,以便于學生能夠觀看到完整且有效的實驗過程,如果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是出現了一絲失誤或者最后的實驗結果產生了偏差,那么將會對學生的認知與心理產生直接的影響,學生會對教學中的內容產生質疑,因此,為了深化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教師就需要經過不斷的練習來強化課堂教學中的實驗演示成果。
例如,在針對教學內容“科學探究:摩擦力“一課進行課前實驗準備時,首先,教師就需要深入的挖掘教材內容,尋找出教學的重點、難點與目標,如重點: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難點:實驗的操作與展示;目標:掌握摩擦力的產生條件以及一些常見的摩擦力等等,然后,教師就需要針對這些教學內容來確定出實驗內容,如為學生演示筷子吊米瓶的摩擦力小實驗,這種實驗不僅能夠充分展示教學內容,同時還帶有安全性能夠引導學生一同參與到實驗之中,致使教師就需要針對這一項實驗內容進行反復的練習,首先教師需要預備好實驗的材料:一袋米、筷子、空的礦泉水瓶,然后按照實驗步驟進行反復練習:將筷子豎直放入空瓶中—往瓶中倒滿米—將米粒用力壓實—捏住筷子頂端提起,觀察瓶子發生的現象,對于這一項實驗,教師需要充分的掌握好米粒壓實以及倒入米粒的數量,只有把握好這兩個條件,才能夠確保后續教學中的完美演示,從而以此來為后續的課堂教學做好鋪墊工作,進一步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 提高實驗的可視度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最基本的兩項實驗教學原則就是加強學生的實驗可視程度以及引導學生共同參與到實驗之中,而要想引導學生參與到實驗過程中,則必須要讓學生明確實驗的原理、實驗的步驟、實驗的過程以及實驗的規律,針對這些需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有目的地增強實驗環節的可視程度,要讓整體學生都能夠觀看到完整的實驗過程,而不是在教師演示實驗的過程中,讓學生們在一旁進行交流:剛剛發生了什么?教師剛剛都干了什么?實驗的結果是什么?等等,這種實驗教學的情況只會降低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同時也會限制學生實驗參與興趣的產生,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針對不同的實驗內容,來選用不同的方法去加強實驗過程的可視程度。
例如,在演示有關光線散射的物理小實驗時,其實驗的整體流程就是在一個玻璃杯中倒滿清水—運用滴管添入幾滴牛奶—用筷子將杯中的清水和牛奶攪勻—將教室光線調暗—運用手機的手電筒功能照射杯子的底部—從頂部進行觀看分析其中的物理原理,那么針對這種物理實驗,教師要想加強實驗教學的可視程度,就可以改變班級學生的位置,將正常的班級桌椅擺放調整為回字框的形式,在學生們的中心位置進行實驗的操作,以此來保證各個角度的學生都能夠觀察到完整的實驗過程,這樣就能夠充分保證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3. 明確實驗目標與內容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所面對的學生群體,是充滿好奇心、求知欲望的中學生,那么針對這個階段的學生培養,教師如果依然只關注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理論的灌輸式講解,那么顯然是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同時還會限制住學生學習興趣的形成。因此,針對這個階段的學生培養,教師就需要充分發揮物理實驗教學的魅力,要運用未知、神秘且具有探索性的物理實驗,來調動出學生的好奇心理,使得學生能夠更加積極、更加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這樣才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此期間,值得教師注重的是要針對實驗內容確立出實驗目標與實驗內容,要通過有效的實驗來加強學生對于相關教學內容的理解,這樣才能夠充分體現出實驗教學的優勢,從而達到更加高效的教學成果。
例如,在針對教學內容“科學探究:物質的密度”一課開展實驗教學時,首先,教師就需要確定出相關物理實驗的目標與內容,如在課堂教學中開展雪頂藝術瓶物理實驗,通過這一實驗內容來引導學生分析密度的大小,并幫助學生掌握密度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從而通過實驗的方式來加強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掌握,這樣的物理實驗就可以稱之為有效實驗。然后,在教師確定完實驗目標時,教師就需要針對實驗內容進行轉變,如將其中的不穩定因素、危險性因素都進行轉變,以此來提高物理實驗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就拿雪頂藝術瓶這項實驗來進行舉例說明,在這項實驗中其正常需要運用到色素材料,而為了加強實驗的安全性,教師則就可以運用水彩材料來進行代替,這樣既能夠保證實驗的完整度,同時還能夠加強實驗的安全性,從而通過有效的物理實驗,來進一步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4. 革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方式,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所有教師都必須要重視的一點,而要想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達到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標,則就需要教師注重將創新元素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要注重革新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收獲到全新的學習體驗,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另一種認知,那就是原來還可以這樣學習物理,這樣就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創新意識,從而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在此期間,教師需要注重革新教學方式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要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心理特征,要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元素,這樣才有助于調動出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以及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光的色散”一課時,在以往傳統的實驗教學中,教師針對這一項教學內容的講解,通常都是以理論為主,因為其開展實驗教學的要求較多,需要教師時刻調整教室的亮度,而教室的亮度又與天氣、室外亮度有關,從而導致教師無法開展相應的實驗內容,學生的學習效果也難以達到教師預期的目標。因此,針對這種特殊的實驗教學,教師就需要針對實驗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如將信息技術引入到實驗教學中,將兩者進行深度的融合,運用信息技術的直觀性以及形象性來為學生展示完整的實驗過程,這樣既能夠滿足學生觀看實驗的需求,同時還有助于激發出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全新的學習體驗,進而以此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5. 注重引導學生觀察實驗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觀察可謂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只有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觀察才能夠確保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因此,現階段初中物理教師,要想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則就還需要重視加強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要在演示相關物理實驗的過程中,對學生提出多樣的問題,使得學生能夠一邊進行觀察、一邊進行思考,這樣不僅有助于加強學生對于相關物理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能夠在無形之中加強學生觀察能力的鍛煉。
例如,在教學“光的折射”一課時,針對這一項教學內容,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中為學生展示有關水光燈的物理實驗,首先,教師為學生講解相關的實驗道具:空瓶子一個、圓規一個、美工刀一把、膠槍一把、硬紙板5塊,然后,在帶領學生一同進行實驗:在一塊硬紙板中運用圓規畫出與空瓶子直徑相同的圓—運用美工刀按照這個園進行裁剪,使其硬紙板的表面形成一個圓形洞口—用膠槍將這些硬紙板進行粘合,使其形成一個紙箱—在紙箱的正面運用美工刀裁出一個小口以便觀察內在現象—用制作好的紙箱蓋住觀察物(手機、杯子等等)—從觀察窗觀看箱內物體,讓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在將之準備的空瓶子裝滿水放入到預先裁出的圓形孔中—透過裝有水的瓶子再次觀察箱內物品,讓學生再次進行細致的觀察,然后,提出以下問題:在光線不足時我們看到物體是什么樣的?當把裝滿水的瓶子放入紙箱后,紙箱發生了什么樣的改變?為什么透過裝滿水的瓶子我們就能夠清晰的看到物體?這個瓶子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讓學生去一邊觀察、一邊思考,從而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加強學生觀察能力的鍛煉,使得學生能夠掌握到正確的觀察方法,以此來進一步加強課堂教學的效果。
6. 總結
綜上所述,現階段初中物理教師,一定要盡可能的通過各種途徑,來提高實驗教學的效果,要通過有效的物理實驗,來培養出學生的實驗精神以及探究意識,從而在提高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物理綜合能力以及綜合素養的形成與提升。
參考文獻
[1]陳國生.強化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素質[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41):142-142.
[2]嵇建中.加強初中物理實驗教學 提高學生綜合能力[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5,33(5):81.
[3]郝宇棟.加強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率[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