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斌
在高校體育教學課程中,必須要以職業崗位需求作為導向,充分結合當下的實際情況。改進過去不合理的教學制度和體系,在體育鍛煉中培養學生的身心素質,促使學生能適應將來的工作崗位需要。為此,筆者分析了基于職業崗位需求的高校體育課程體系,具體如下。
1 建立基于職業需要的體育教育理念
學校和教師需轉變過去的教學理念,全面開展體育教學的改革工作,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但要轉變體育課程的思想,也要展現出職業需求,從而為學生將來的工作與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首先是高校方面,高校要積極的轉變思想理念,全面開展體育教學的改革工作。同時要將重點放在學生將來的職業需求方面,有效的開展指導與監督工作,促使體育教學工作取得良好的成效。其次是教師方面,教師需要對自身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了解體育行業的需求以及市場狀況,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培養計劃。同時分析學生的興趣愛好、體質、職業傾向,以職業崗位需求作為導向,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和專業素養,強化他們的身體素質。此外,教師也要了解外部市場和就業的情況,將自身的專業知識和體育教學進行一定的融合。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和操作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專業能力。
2 優化高校體育教學的內容與形式
第一,教師需要開展體育基礎理論課,為學生傳授正確的鍛煉知識、健康知識,以及運動損傷的預防對策。從而使學生的專業知識得到補充,形成一定的職業素養,并且能進行自我保護。第二,學校可以設立俱樂部選項課程體系,按照學校的設施設備、師資力量來對體育項目進行安排與設置。促使學生根據自己的職業需要來選擇項目,培養他們終生鍛煉的意識,以及頑強拼搏的品質。第三,可根據職業崗位的情況和特點,將崗位分為三種情況,即站立型、綜合型、伏案型。站立型指的是學生在體育鍛煉中重點發展腰腹部、下肢的力量,同時開展健美操、形體操等等,讓他們形成優美的體型與站姿。而綜合型則指的是一些綜合性較強的崗位,比如市場調查員、新聞工作者、管理者等等。這類工作涉及面廣,而且非常繁雜,對人員的體能要求也非常高,所以鍛煉方式比較全面。最后一種是伏案型的工作,也就是以腦力勞動為主,所以需鍛煉學生的肩部和背部力量,避免他們將來產生頸椎病、腰腿疼的問題。
3 改進基于職業崗位的體育課程體系
為了適應“以職業崗位作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必須對過去的體育教學課程進行改革。根據高校教育的實際情況,聯系職業崗位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培養和鍛煉。為此,高校可制定出和學生專業課程相關的體育練習,建立課外與課內一體化的教育體系。比如第一學期可開展基礎體育訓練課程、體質健康測試等,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則開展體育選項課程,學生可自由選擇體育訓練項目,其中包括了職業體能訓練、拓展訓練等。同時還有課外體育訓練,具體包括了選修體育訓練課、體育競賽等。促使基礎素質鍛煉課和選項體育課、拓展提升課程、體育比賽等結合起來,將理論、素質、體質等課程根據比例來進行分配。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必須要明確其中的重點和難點,突出基本技能、職業體育的關鍵。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幫助他們掌握體育運動的基本技能。不但鍛煉他們的體魄,同時也為他們將來的工作和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4 開展基于職業崗位的體育過程考核
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教育也逐漸由過去的單一的教育朝著職業化教育發展,并且開始注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必須開展基于職業崗位的過程考核。對過去的考核方式進行轉變,除了要以運動成績來評定以外,也要充分考慮學生平時的表現、態度、日常鍛煉情況、進步程度等。同時遵循多樣化的評定準則,優化整個考核過程,這樣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同時,高校的體育教學課程也要將學生身心素質的鍛煉作為重點,在評價與考核時不再將時間、遠度、高度等一系列的標準作為主要依據,而是更加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喜好、價值觀,從而形成綜合而客觀的評價體系。最后,在過程考核中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拼搏程度、提升程度,并兼顧個體差異性,展現出學生的品質與能力,這樣才能體現我國高校教育的職業化、綜合化傾向。
5 結語
從目前來看,很多高校都存在體育教育思想落后的問題。因為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教師們只注重技巧和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職業素養、職業能力的培育。所以學生的身心素質無法得到提升,而且未能養成長期堅持鍛煉的習慣。另外在體育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評價體系不合理,未能以職業崗位需求作為導向。更沒有進行改革,所以無法起到良好的作用。為此,必須將體育教學和職業崗位需求進行結合,從而滿足當下的職業現實需要,為社會培養輸送高素質的人才。
(作者單位:承德應用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