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芬
(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現代學徒制和雙創教育保障體系主要是指在堅持“學為中心”的教育教學原則下,支撐二者建立和發展的保障性要素,例如教師隊伍、學研平臺、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宏觀政策等。近年來,國家層面的重視,地方政府的配套支持,各高職院校的認真探索,社會層面的持續關注,現代學徒制和雙創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對于二者融合發展的研究和探索也在多層次開展,形成了很多鮮明的學術觀點和探索成果。但高等職業教育因為其相對于傳統本科教育客觀存在的諸多不足,導致創新性不夠,更多的是“拿來主義”,在雙創教育保障體系構建上,存在明顯的“消化不良”“兩張皮”等現象,與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情況脫節,沒有發揮出教育效能[1,2]。
當前學界對于現代學徒制和雙創教育在保障體系要素上的研究和探索,主要是在各自教育教學改革領域,集中在現代學徒制和雙創教育本身,是在兩個不同范疇和概念下進行研究探索,形成各自的理論和實踐指導體系。學界對于現代學徒制和雙創教育保障要素融合研究,主要集中在二者教師隊伍、校企合作等共性保障要素的融合上,沒有形成鮮明的理論指導路徑[3]。現代學徒制與雙創教育的融合,必須打破平行化發展現狀,必須把最基礎的保障要素溝通、融合起來,真正做到“一盤棋”。
在政府宏觀層面的引導下,現代學徒制和雙創已然是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和要點,各級教育主管行政部門把二者作為教育科學研究的重點,并通過雙一流、卓越校等形式督促高職院校開展現代學徒制和雙創教育,引導和鼓勵探索研究二者融合。但從課題組調研的情況來看,高職院校存在被動落實、被動開展、被動達標等現象。其原因主要是服務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的辦學理念不牢,辦學治學能力不足,高職院校教學關注和資源投入職業技能“證”和“競賽”等顯性工作多,滿足于完成上級政策性要求,沉下心來步入高等職業教育改革深水區的能力和意志相對缺乏,忽視了對于二者保障要素融合等基礎性、細節性的探索研究,這也是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下發了諸多文件,對現代學徒制和雙創教育所涉及的保障體系相關事項均有要求,但認真梳理文件政策,可以發現有如下特點,一是政策精細化不夠,集中體現在規劃性文件多,實施辦法少,共性的要求多,分類指導少;二是地市級層面關注少,高職院校大部分屬于地市級政府主辦,也是高職院校所服務區域經濟的主體,但正是這種最能體現差異化、精細化的行政層面,卻沒有部署開展相關工作[4];三是督查考核力度不夠,省市兩級對于高職院校落實各級關于現代學徒制和雙創教育的政策要求評價考核開展不經常,任務未細化、責任未壓實,政策主導作用沒有發揮出來。
現代學徒制和雙創教育保障體系融合不是簡單的“1+1”,而是在頂層設計上進行一體研究、一體部署、一體推進,決不能搞新瓶裝舊酒的概念式改革,在落細落實各級政策要求的同時,進一步認清、找準二者保障體系源頭要素,遵循“對立統一”規律,確立好二者保障體系源頭要素融合的基本原則。一是要強調目標性。現代學徒制與雙創教育保障體系各要素融合應緊緊圍繞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高技能專業人才這個目標,找出普遍性規律,共性的要素越多,二者融合就會越緊密,可操作性就會越強。二是要體現通識性。現代學徒制和雙創教育的保障要素融合要從基本常識、基本要求、基本做法入手,強化二者基本屬性認知。三是要發揮互補性。現代學徒制和雙創教育在保障要素的要求上必然會有異同之處,這就需要在學年制主軸內拼接、嫁接二者異同要素,進一步強化二者互補效應。
區別于傳統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現代學徒制和雙創教育融合應在“學校—企業”“ 學校—政府”“ 學校—政府—企業”三種模式上建立學研平臺,發揮其基礎保障作用[5]。
“學校—企業”,可以圍繞共創基地建設,與企業建立起密切的課題或項目研究關系,把現代學徒制更加貼近崗位的教學目的和雙創教育研究型、啟發型教學模式深度融合,把現代學徒制中企業主導功能轉化為雙創高階項目教學的重要形式,二者相向而行,同頻共振、互為犄角,可以是高等職業教育服務行業發展的重要模式。
“學校—政府”,以雙創孵化基地建設為載體,政府投資興建和完善硬件設施,并在成果轉化應用上提供支持和幫助。由政府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現狀確定一定數量的課題范疇,采取項目申報入駐的形式,由政府提供空間和部分比例配套資金,并根據課題完成程度進行適當獎補。
“學校—政府—企業”,三者關系為政府搭臺,高職院校與企業同臺共歌。以HY市為例,該市大力開展現代產業強市建設,招商引資了大量先進制造型企業,在2019年前瞻性落地了某獨角獸級別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和新能源電池項目,在政府的引導下,該企業搭建了學習、研究、生產無縫連接的學研平臺,很好的發揮了現代學徒制和雙創教育融合優勢,產生了推動區域經濟和行業發展的生產力[6]。
一方面要提升教師隊伍整體水平。高職院校要壓緊壓實教師在現代學徒制和雙創教育融合中的主牽引責任,通過多種途徑提升教師隊伍適應現代學徒制和雙創教育的教學能力,全面提升教師隊伍教學水平。一方面要選優配強企業導師。現代學徒制和雙創教育高階項目階段均需企業導師參與,現代學徒制中的企業導師傾向于“教經驗”,雙創教育高階項目階段的企業導師傾向于共同“指導研究”,二者是完全可以融合到一起的,因此對于企業導師的能力有較高的要求,必須選優配強企業導師,才能真正發揮出現代學徒制應有的教學效能。從課題組調研的情況來看,要進一步提高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必須堅定不移的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現代學徒制和雙創教育融合發展,需要針對性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來驗證和推動,需要建立一套適應二者融合發展的教學質量保障指標體系,全方位的考察考核教學成效。一是要完善人才培養方案。高職院校要針對院校實際,揚長補短,制定詳細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科學進行課程設置,安排教學進度,實施相應教學保障。二是要開展教學過程考評。教學過程中要及時組織力量進行階段性考評,還可以采取現場督學、試講示教、優質課示范等形式保障教育教學質量。三是要進行教學質量診斷。每學年圍繞二者融合現狀針對性開展教學診斷,總結經驗,查找不足,綜合分析研判,不斷修正和完善教學方案,提高整體教學水平。
現代學徒制和雙創教育需要成體系的政策配套支持,也是堅定不移推進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必需條件,當前從中央到地方,各級的政策更多的是在引導和鼓勵,鮮有硬性的條件設置和要求,對于促進高職院校開展現代學徒制和雙創教育融合發展力度不夠,特別是辦學治學能力不足的高職院校本就缺乏創新動力。因此,首先要強化宏觀設計,在政策源頭就進行明確的規定,把現代學徒制和雙創教育成效納入雙一流、卓越校的建設和考評主要指標體系。其次是要發揮地市級黨委政府對于二者融合發展的政策支持,通俗的講就是要“給錢給物給政策”。第三是來綜合調動企業參與積極性,通過制定可行的獎補政策,引導和鼓勵企業積極投身到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浪潮當中來,實現兩促進、共發展。
在當前“以學為中心”的理念指導下,要實現高職院校“現代學徒制”與“雙創”教育的保障體系融合,改善融合發展過程中的平行發展、被動消極、政策作用不足等問題,不僅要加強融合趨勢,還要在利用好政策的同時也要發揮自身主動性,加快構建學研平臺、教師隊伍、教學質量的體系,實現體系的完善流暢、行之有效,實現更加充分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