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杰
(晉中信息學院,山西 太谷 030800)
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加速了教育改革的進程。也為學生管理和創新創業發展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在教育體系構建上,互聯網不僅實現了教育現代化,更為整個教學環境和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便捷。在教育現代化的大背景之下,高等院校如何利用信息化校園建設,提升學生管理工作與效力,促進高校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發展與融合是當前高校學生管理教師的重要課題。[1]
網絡信息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而利用網絡手段對他們進行教育就是利用了這一心理特點。在日常生活當中,高校學生經常會使用智能手機等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和娛樂。隨著各種應用程序和檢索程序的不斷成熟,他們能夠在網絡資源當中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并應用到學習當中來。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時候也可以利用網絡手段。師生之間利用互聯網溝通不會受到限制,而且符合學生喜歡利用社交軟件交流的心理。同時還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進行單獨溝通,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差別化輔導。[2]與此同時,將多媒體、雨課堂、微課等手段融入創新創業教育當中,可以提高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網絡媒體最大的特點就在于信息的共享性和傳播的及時性,因此通過網絡手段,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信息能夠被更好地傳播。學生也可以利用網絡來獲取學習資源。與此同時,通過各種社交軟件,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都能夠實現隨時互動與及時交流。這樣在學習上或者生活上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能夠隨時為學生解答。尤其是心理上的問題,很多學生不方便當面與教師進行溝通,通過社交軟件向老師尋求幫助是重要的方式。[3]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的信息熱點來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這樣可以使創新創業教育變得更加生活化,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教育。
在高等院校互聯網信息平臺的建設中,由于信息化程度還不完善,無疑會導致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矛盾。這種矛盾為整個教育體系改革以及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新的瓶頸與障礙。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建設網絡信息化中心是最終覆蓋智慧校園建設的核心技術,同時信息化智慧校園的建設,也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了跨越式的發展。為了在高校校園中,不僅能夠高效實現科學化管理,同時也要將信息化網絡平臺與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讓二者達到最終的協調統一幫助學生最終走向理想的工作崗位。在實踐過程中,目前很多高等院校校園都普及了云技術和物聯網之類的信息平臺,但在學生管理工作方面,很多還停留在數字化管理模式階段,各個院系的學生管理工作還在依仗班級的單項管理模式。負責學生管理工作的教師,同時還有大量的兼職工作脫不開身,造成了學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創新創業工作不到位等現實問題。這一現象就好比學生宿舍和圖書館等獨立部門的管理工作中信息化系統不完善一樣,很多的信息化內容被分裂,致使整個信息化平臺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功能,無法為學校的決策提供科學的信息支撐,同時也降低了整個學生的管理工作效率,阻礙了創新創業工作的發展。[4]大致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高校不重視學生管理工作。相較于小學生和中學生,大學生已經成年,對于學習、生活已有一定的判斷能力,也能獨立生活。因此,很多高校就放松了對大學生的管理,甚至完全放任學生,這也引發了一系列管理問題。現階段很多高校教師都忙于科研和教學,認為管理學生是學校管理部門的專職工作,沒有認識到自己在學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很多教師都只是以考試的卷面成績和學校活動中的表現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而忽視了學生的日常表現。第二,高校的學生管理制度不健全。現階段高校缺乏完善的學生管理制度,部分制度還違反了法律規定,這些管理制度不僅不能滿足學生管理工作的實際需求,還會使學生承擔巨大的心理壓力,嚴重影響學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首先,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效率較低。現階段高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方式還是課堂教學,并沒有在高校各項教育教學工作中滲透創新創業教育,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很強的片面性。其次,思政教師的專業素養較低。現階段很多思政教師在工作后就很少再進行繼續教育,甚至不再進行繼續教育了,這就使得他們不能及時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的技能與方法,更別談在實際教學中運用新型教學方法了。[5]
網絡信息化教學平臺構建是為了讓全體師生獲得最高質量的信息化服務,方便管理教師完成學生信息化管理工作和資源信息分享,從而促進整個學校以學生管理,校園管理及科研生活為主線的高等教學工作開展。在整個教學工作中插入創新創業教育,由任課教師和輔導員對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進行負責。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這些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會消耗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從而影響到教師在學生管理工作上花費的時間,如果在這一過程中能利用信息化平臺對學生進行智能考評,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會最終受益,從而更有效地完成創新創業管理與就業工作。
網絡手段符合學生的心理,利于學生接受。首先,可以創建師生之間的網絡互動平臺,使管理人員能夠通過平臺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并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從而進行差別化的管理。學生在遇到問題,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問題時,可以通過網絡途徑來向老師尋求幫助。這既可以確保學生的隱私,同時還可以為性格內向的學生提供新的求助途徑。其次,管理人員還可以在網絡上開展各種活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開展網絡校園安全知識大賽等活動,使學生能夠通過網絡答題的方式來參與競賽活動,并通過網絡查詢的手段自覺學習校園安全知識。這為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從而可以實現寓教于樂,使學生都能夠自覺參與到管理工作當中來。[6]最后,還可以在校園文化當中融入網絡手段,以此來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比如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方式來對校園文化進行宣傳,在校園當中營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圍,這樣可以實現在潛移默化當中對學生進行管理與教育。
目前有部分教師在開展工作的時候,還習慣于傳統的方式,沒有應用網絡手段。因此,為了使網絡手段的作用得到發揮,就首先要加強教師對網絡新媒體的認知,能夠明白網絡手段的重要作用。這樣才能在教學和管理工作當中熟練運用各種教學軟件和社交軟件,從而將它們應用到實際的工作當中來。與此同時,在使用網絡資源的時候需要先做好篩選,學生需要具備基本的信息選擇能力。而教師對網絡新媒體如果能夠有良好的認知,就可以引導學生抵制不良信息的影響,提高學生對信息的辨別能力,從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在高校當中,學生管理與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在內容和形式上有很多的共同點,而網絡手段的應用可以促進二者的進一步融合。比如可以通過召開安全教育大會的方式實行對學生管理和教育。為了使大會的教育內容更好地貼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對學生進行教育。比如可以利用寒門學子張薇“用一年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跡來鼓勵學生在大學期間做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與此同時,為了使大會的內容以及教育理念更好地傳播,可以利用學校的官方網站、微博以及微信公眾號等方式進行宣傳。學生愿意通過這些網絡手段關注學校的活動內容,還會在發表評論的同時與同學分享。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完成對學生進行進一步教育。其次,還可以構建網絡教育系統,通過相關的應用程序為學生搭建思政課程學習的平臺。這樣學生能夠通過手機下載應用程序進行課堂簽到與學習,并且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安排課程學習。這樣可以在管理學生的同時保持學生的自主權利。對于教師來說,可以通過登錄應用程序就可以看到學生的簽到情況以及學習情況的匯總,從而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監督與管理。
現代化的教育工作開展,正不斷地進行調整和改善,很多不足的彌補過程中,可以按照科學的思路和方法來完善,而且整體上創造的價值較為顯著。未來,應繼續對高等院校社團活動的發展,投入更多的關注。第一,高等院校各類社團活動的舉辦,或者是相應的文化建設,需要按照群策群力的模式來完成。總是按照管理人員的需求來實施,不僅沒有照顧到大家的情緒,還會在內部的矛盾上不斷增加,這對于社團的后續發展,以及人才的培養,包括社團的長久經營,必定造成非常惡劣的后果。第二,高等院校社團活動的一些法律維護措施,以及道德層面上的引導手段,都要不斷增加。尤其是在校園霸凌問題的解決,以及與公安機構的合作力度上,要進一步地提升,促使學生們的素質,得到全面的管控。社團管理過程中,必須對內部的人員變動,以及相關的活動部署,包括社團的外部合作等,進行有效的篩選和把控。由于高等院校社團活動的特殊性,所以在自身形象建立過程中,應保持積極、正面,從而讓大家在參與和進步的過程中,不斷取得更好的成果。
總的來說,網絡媒體作為新型的信息交流與共享的手段,為人們的生活與學習帶來了便利。因此使用網絡手段可以更好地開展學生的管理與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還可以促進二者的融合。這需要教師能夠加強對網絡新媒體的認識,同時可以利用網絡手段來提升學生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