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偉
(烏魯木齊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1)
新時代勞動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遵循教育規律,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達到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培養他們勤奮學習,自覺勞動的工匠精神及艱苦奮斗的精神,增進學生的愛國情懷和使命感。為中餐烹飪專業的人才培養教學指導方法完善提供支持,從而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的目的。
從職業教育近幾年的生源來看,大多數生源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從生源的家庭情況來看,對孩子都比較溺愛,家長大包大攬,孩子缺少責任感,勞動意識更加被淡化,更加缺少團隊精神和奉獻精神及社會責任,形成了自我為中心,等諸多的薄弱環節和問題。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這些問題,通過勞動教育認知專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的專業技能,培養他們勤奮學習,自覺勞動,勇于創造的精神,認識到學習專業后的發展方向。
中餐烹飪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愛崗敬業、勤學苦練,遵守職業道德規范,有責任感,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有一定的理論基礎知識,有較熟練的操作技能型人才。所以,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必須把愛崗敬業、勤學苦練作為一個重要內容進行教育和深化引導,從儀容儀表、遵守紀律、每次實訓后的打掃衛生時的負責態度等方面開始學習,這樣學生才會轉化為行業崗位上的遵章守紀、尊敬師長主動學習的好習慣。例如:學生基本功訓練時切土豆絲的標準是,一個土豆在5分鐘內要完成去皮切片再切成火柴棒粗細的形狀。這就要求學生在訓練中進行成百上千次的勤奮練習,才能達到行業上的標準。
在中餐烹飪專業實訓課程教學中,良好的衛生習慣是作為廚師的必修基本課,而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對勞動教育認識不到位,勞動觀念淡薄、獨立完成工作意識差、團隊意識薄弱,欠缺精神層面的培養的問題,影響專業人才的培養效果,無法滿足企業對高質量人才需求。
為了更好地順應時代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在課程實訓中以身示范,嚴格要求。衛生不僅要做而且要從實訓前的準備,實訓中的要求,到實訓后的清掃培養學生養成好的勞動習慣,以此來加強勞動教育理論的同時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勞動意識、具備規范嚴謹的操作習慣。[1]
結合中餐烹飪專業實訓課程的教學特點,在實訓課程教學中,將學生作為主體,根據時代的發展變化及教育需求,融入中餐烹飪職業崗位群必備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加強對學生進行吃苦耐勞、愛崗敬業勞動教育理論的同時實施動手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有效提高中餐烹飪專業實訓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培養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以提高中餐烹飪專業人才培養的效果,充分滿足行業對人才的高質量需求。第一,發揮課程教學引導的標準性。在中餐烹飪專業實訓課程教學中,受到“勞動教育”理念的影響,將烹飪專業課程的教學標準與行業廚師規范職業資格考試進行融合,可以在提高專業學生勞動技能的同時提高行業對學生的職業認可度;第二,發揮教學實施的融合優勢。根據中餐烹飪專業實訓課程的教學特點,在基礎專業知識講解中,通過與崗位課程的融合,可以引導教師結合典型的烹飪教學案例設計教學過程,并通過崗位知識以及技能的融合,增強學生的勞動素養,展現中餐烹飪專業實訓課程教學改革的優勢;例如:冷菜崗位的要求是刀工精細,裝飾精美。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完成菜肴制作,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利用色彩搭配,同時還要加強食品安全方面的教育。第三,發揮教學評價的優勢。通過對中餐烹飪專業實訓課程教學狀況分析,在烹飪實訓課程教學中,教師通過學生實訓過程性、實訓內容等環節實施勞動教育內容,讓學生在實踐中養成勞動習慣,學會勞動、學會勤儉,逐步加強過程性評價的要求。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的烹飪專業學生,為烹飪行業企業提供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職業素質是勞動者對社會職業了解和適應能力的一種綜合體現,學生的職業素質是指通過學習積累后,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心理等符合職業的標準,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對學生職業素質的培養應貫穿于整個教學計劃中和所有的專業課程中。
通過中餐烹飪專業課程教學狀況的分析,在實際的課程教學講解以及學生專業技能強調中,通過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從而實現中餐烹飪專業實訓課程人才培養的目的。我校中式熱菜制作、中式面點制作、冷拼與食品雕刻、學生實踐四門本課程是中餐烹飪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通常情況下,在中餐烹飪專業的學生培養中:第一首先應該讓學生理解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精髓并將其傳承與發揚,提高學生對中華美食的認同感。同時逐步滲透基本職業道德中的著裝要求、禮儀要求、個人衛生要求。第二,在中餐烹飪專業實訓課程中,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技能、心理等符合崗位職業的標準,在技能實訓中需要做到規范操作流程,進一步增強自身的專業技能。[2]第三,需要根據學生的專業技能及專業素養,為學生設定周期性的技能指導方案,例如:在中餐烹飪模塊教學的過程中,每三周進行一個模塊的循環,精準地掌握菜肴烹飪的味型、烹調方法、技術標準等規范操作,逐步滲透勞動教育中的安全意識、衛生達標意識、協作意識。加強實踐教學的勞動教育環節,改變以往的傳統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進步。
在學生勞動技能培訓中,中餐烹飪專業需要逐漸拓寬學生的實踐途徑。首先,教師需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通過多樣化教學方法的創新,幫助學生提高自身專業技能,充分展現中餐烹飪專業實訓課程指導的優勢。中餐烹飪教師要改變輕實踐、重講解的思想,結合中餐烹飪的課程特點,將整體課程分為熱菜制作、冷拼與食品雕刻、面點制作等專業課程,學習烹飪的起源和發展;菜系菜點的形成和特點;廚房組織機構、管理方式、工作流程以及營養等基本知識,提升學生中餐烹飪文化底蘊和職業能力。
教師需要認識到以學促勞的重要性。例如:教師在中餐烹飪專業實訓課程設計中,教師需要明確課程流程。第一,實訓課程開始之前,一定要進行課程準備。教師需要結合實訓課程的相關內容,進行實訓內容、實訓時間、實訓地點以及實訓材料的準備,并通過實訓教學活動的過程設計,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能夠遵守行業法規、規范和企業規章制度,從而增強中餐烹飪專業學生的技術能力,展現實訓課程教學引導及問題探究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實訓中,組建實訓合作小組,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促進團結協作。如,在中餐烹飪實訓課程中,學生需準備烹飪原材料等,實訓后清潔衛生區,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提高自身的實訓技能培養勞動能力。第二,在“以學促勞”的情況下,教師在實際的課程設計中,需要加強勞動教育的習慣養成教育、責任意識、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另外一定要要求學生保障操作安全,通過教師中餐烹飪動作的學習、理論的問題等,掌握專業的烹飪技能,從而展現中餐烹飪專業人才培養的價值。[3]第三,在實訓課堂結束后的評價階段,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評價,通過菜品色、香、味的評價,使學生了解制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增強學生勞動觀念。最后,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展現學徒制的實訓指導優勢。在中餐烹飪專業實訓課程教學中,依托我校食堂作為烹飪專業實訓基地這一有利條件,強化學生的基本功實踐、熟悉廚房工作流程,達到職業院校工學一體的辦學理念。
根據中餐烹飪專業實訓課程的教學特點,在實際的教學方法整合以及教學方法創新中,教師需要及時改變以往的教學思想,通過學生勞動技能的強調,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實訓探究途徑,幫助學生在實訓中提高自身素養,展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價值,為中餐烹飪專業的實訓教學創新提供支持。例如:從每年合作企業反饋的信息總結來看,有良好的勞動態度可以強化學生技能水平。我校技能大賽訓練每學期寒假、暑假我校都會挑選一些品學兼優的學生進行參賽隊的預選,這些參賽學生每天需要按照參賽項目的工藝流程練習1到2次,從刀工到火候,從規定品種到自選品種認真操作每個流程,枯燥的訓練不僅磨煉學生的意志,也鍛煉了學生的良好的品德。學生通過實訓提升技能水平的同時也強化了操作技能,全面提高自身素養。從而實現中餐烹飪專業課程中以學促勞的目的,滿足專業人才培養需求。在學生實訓中,認識到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之后的能力提升以及頂崗實習奠定基礎。
勞動教育有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也有利于職業教育學生提升專業技術和職業技能水平,充分體現職業教育實踐性強,良好的職業道德、價值取向、勞動態度決定了學習成效。通過勞動教育課程提升知識和技能訓練,豐富知識體系,培養具有工匠精神和勞動品德,在學生親身參與勞動的同時,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熏陶大國工匠職業責任和勞動光榮的精神,真正落實職業教育培養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