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挺
(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經濟發展的時代特性決定了要有符合其時代特性的人才來支撐和引領,在經濟發展由重GDP的“數量時代”邁向重發展品質的“質量時代”過程中,對人才的質量素養要求將越來越高,質量素養已成為評價人才素養的重要指標,提升質量素養將成為人才開發的重點。[1]
從歷史角度特別是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大國的崛起一定是現有質量的提升。德國、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用實踐表明,在社會經濟體系發展進入高速發展的時期,除了發展速度,還必須注意發展質量問題,必須把發展質量放在重要的戰略位置來抓。整體來看,我國經濟規模增長較快,而整體質量水平的提高明顯滯后,其主要表現在企業品牌實力不強,自主創新能力較少,提升質量的內源性動力不足,核心原創產品和有競爭性的技術缺乏。當中國制造開始全面轉型,以質量強國,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沒有質量強國,就沒有制造強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時代,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進質量強國是重中之重,這就需要完善的教育體系來有效保障人才支撐。對具有高質量素養的人才需求量增大,評價人才素質的重要指標中質量素養已成為重要部分,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成為提高質量素養。
建設大國質量,一定要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實施,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質量相關制度的完善,才能奠定國家質量的基礎。從每個人的層面上,就是要求每一個工作者,都兢兢業業做事,踏踏實實做人。中國傳統的“師帶徒”人才培養方式,不能適應更為廣泛的工作崗位對“質量”的需求,工匠精神、工匠技藝的傳承,需要的更是質量人才培養的現代化,所以在職業教育這一類型教育中開展質量通識教育非常有必要。日本質量管理之父石川馨認為:“質量,始于教育,終于教育”,揭示了質量素養教育對建設質量強國的價值所在。[2]
但目前,我國職業教育中的質量教育存在明顯的“碎片化”現象,如檢驗檢測等質量技術基礎知識、質量標準及相關的質量管理工具沒有系統地聯系起來,分散在不同課程中。因此,需要加強職業教育中質量通識教育的結構和廣度,就應該根據專業特點,開設培養質量意識、質量素養的質量通識教育課程和培養質量技能、質量工具的專業質量教育,利用質量通識教育公共課程培養質量意識,鞏固基本質量知識,包括系統的質量意識、質量標準、認證認可、計量、質量管理等一系列基本知識和相關法律、道德知識的培訓。[3]
質量管理小組(Quality Control Circle),簡稱QC小組,是指在生產或工作崗位上從事各種勞動的職工,圍繞企業的戰略、方針、目標和現場存在的質量問題,以改進質量、降低消耗、提高經濟效益和人的素質為目的組織起來,運用質量管理理論和質量管理方法開展活動的小組。[4]
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是一所以質量特色為主的高等職業院校,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建立起了較為完善的質量通識教育構架,QC小組活動作為質量通識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2012年,學院的質量通識教育課程體系初步形成:第一學期在所有專業開設《質量法律法規》,周學時為2學時;在理工類如食品營養與檢測、機電一體化、建筑工程技術等專業開設《質量工程基礎》,周學時為4學時,在文經類專業如會計、市場營銷、公共事務管理等專業開設《質量管理學》,周學時為4學時。組織設計了質量工程概述、質量工程基本工具、抽樣檢驗、統計過程控制、質量保證體系、質量工程應用、質量工程管理、QC小組活動等8個學習項目。培養學生系統掌握質量控制、質量檢測的基本方法,提高學生質量工程實際應用能力。
為了更好地了解2019級新生對質量文化、質量意識、開設質量特色課程的意義以及教學滿意度等方面的情況,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主要從學生對質量通識課程的理解程度、對質量通識課的滿意程度、對教學教法的滿意程度、對QC小組的理解程度等若干方面進行了調查,調查時間為一周,累計回收有效調查問卷1675份,通過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針對幾個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分析,得到以下結果:
(一)學生對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的質量特色了解不夠充分,了解充分的比例僅占16.6%,大部分學生知識知道一些但是不完全。
(二)學生普遍認為,開設一門質量特色課程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仍然有部分學生對開設質量特色課程不理解或者覺得無所謂。
(三)質量通識課程所選取的內容較為通俗易懂,但是仍有38.45%的學生不持肯定態度,所以課程在內容和形式上還存在改進的空間。
(四)大部分學生對課程的教學方法還是滿意的,但是仍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學生認為課程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五)大部分學生認為,質量知識、質量工具是能夠對生活、工作有幫助的,但是仍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學生對此不了解或不認同。
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自2017年起在全院師生中廣泛開展了QC小組活動,作為課程的實訓環節。要求任課教師和所有一年級學生參與活動,針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自發組成QC小組,利用課堂上所學的質量知識,利用質量工具,實行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互相啟發、共同提高。
學生在開展QC小組活動的過程中,遵循QC小組活動所要求的工作程序,一個步驟一個步驟的深入分析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驗證,在活動中做到用數據說明事實,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有利于發掘人的潛能,提高學生質量素質,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有助于改善同學之間的關系,增強團結協作精神。
按照人才培養方案及授課計劃,在校的2019級學生開始了QC小組的一系列活動。共成立QC小組80余個。小組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學習了QC小組的基本流程,需要運用的質量管理工具等基礎知識。經過三個多月的小組活動,最終遴選出7個QC小組進行了成果發布。
通過在2019級學生中廣泛開展QC小組活動,提高了學生的質量意識,鞏固了質量知識,加強了理論和實踐的聯系。QC小組活動強調運用質量管理的理論,利用PDCA循環的過程方法,統計方法和質量管理控制圖表等多種方法開展活動。是提高學習質量,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
通過在學院2019級學生中廣泛開展QC小組活動,形成了學生共同參與、協商解決問題的氛圍,在小組活動中增進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培育了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凝聚力。
通過在2019級學生中廣泛開展QC小組活動,加強了學生對學院質量特色的理解,豐富了課程教學手段,增強了學生利用質量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020年11月下旬,我們對2019級學生再次進行問卷調查,為期一周,累計回收有效答卷1647份,選取其中與第一次調查問卷相對應的問題,將兩次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對比,得到以下結論:
(一)經過QC小組活動,學生對學院的質量特色了解程度大幅提高,原先有一些了解但是不深刻的學生,現在已經清晰認識了學院的辦學特色,有助于對專業特性的理解和對學習生涯的規劃。
(二)絕大多數學生都認為,開設一門質量通識課程是很有必要的,通過QC小組活動,使學生切身體會了通過質量知識、質量工具的使用,能夠解決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的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
(三)經過QC小組活動,學生對質量通識課程的教學內容理解更深刻,認為教學內容更貼近生活,但是仍有17.35%的學生認為課程內容比較晦澀難懂。
(四)認為質量通識課程教學方法不靈活的比例下降,認為教學手段靈活多樣的比例上升。由于QC小組活動進行過程中,采取了分組討論、頭腦風暴、實地考察等多種教學手段,學生對課程的教學形式有了更多的認識,有助于提高課程質量和學生滿意度。
(五)更多學生認為通過質量通識課程的學習,掌握質量知識,利用基于過程的PDCA循環方法,可以更好地解決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通過在一年級學生中廣泛開展QC小組活動,有力促進了質量通識課程的開展。對比開展QC小組活動之前和開展QC小組活動之后兩次調查問卷的結果,學生對學院的質量特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課程的接受程度更高,對課程質量的滿意度提高,并提高了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質量意識,提高質量素質,增長質量知識。事實證明,廣泛在學生中開展QC小組活動,對于提高質量通識教育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質量素質具有積極意義。
從2017年起,河南質量工程職業學院在學生中進行QC小組活動已經持續進行了四年,成為學院體現辦學特色的重要活動之一,取得了一些經驗,但是仍然存在許多的不足。例如QC小組活動的成果水平不高、選題與生產實際相差較遠等問題,在今后的活動中,更多地與企業相結合,可以將活動對象擴展至進行過實習實訓的學生中去,或是由任課教師深入企業,在生產實習一線現場指導學生進行QC小組活動。一方面緊密結合生產實際,另一方面可以為企業創造直接價值,真正做到產學結合、校企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