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玲
(湖北體育職業學院,湖北武漢 430223)
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學科教育,在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下,教師只是單向的向學生傳輸知識,教師在課堂上居于主體性的地位,一切的教育活動開展并未圍繞學生來進行,因為教育活動和學生需求不相符,學生很難從教師的教育活動中掌握更多的技能,教育效果不佳。因此,傳統的學科學習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關系,都影響了學科成效,在當前及未來的學習改革中,要徹底改變這一學習問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在學習工作中的引導作用[1]。
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育中,如果采用的是傳統的教育方式,因為手段相對有限,教師和學生都將教育的重點放在課堂學習和機房上機實踐上,并沒有課下學習的渠道,而課上學習時,受到課堂時間的限制,部分教師只能夠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進行學習任務的安排,很多知識難以延伸,學生所掌握的知識也相對較少。
我國教育工作在長時間發展的過程中,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往往都是直接在期末開展考核,這種考核多以教材知識考核為主。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這一學科而言,其對學生所開展的學習活動,主要是要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在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上,如果單純采用這種卷面考核的方式,很難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而很多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習中,都采用的是這種考核方式,測評結果并不能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2]。如果要保障考核結果的有效性,應將卷面考核與實踐考核有效結合起來。
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學習中,為保障學習效果,教師需在學習的過程中,加大對各種學習資源的利用。但在傳統的學習工作中,各個學校的學習資源十分有限,很多教師都是直接利用教材或者教材配套的電子資源來進行學習工作的,無法有效進行網絡上學習資源的使用,學習資源的有限性和落后性,都阻礙了整體學習水平的提高。
微課程這一學習模式是信息時代下所形成的嶄新學習模式,微課程中的學習資源是學習視頻,該學習視頻中圍繞著教材中的某一具體知識點,實現了知識點的濃縮和提煉。就當下很多微課程中所用的學習視頻為例,其視頻時間一般保持在10min,不超15min,因此,課程時間較短是微課程的突出特點,這一特點使得學生在參與微課程的過程中,可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且因為這一學習資源的特點,使得學生完全可利用自身的零碎時間,靈活安排學習任務[3]。
微課程學習的開展中,是對某一個具體知識點的詳細闡述,學習主題和范圍都相對小一些,學生可在微視頻的觀看過程中,精準把握到這一視頻的學習主題和知識點,進而在最快的時間內掌握知識內涵。很多人覺得微課視頻的學習時間短、主題小,對每一個知識點的闡述是不夠細化,事實上并非如此,視頻中的每一個知識點都是精心提煉的,有著鮮明的主題和主旨,可引導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具備知識拓展和延伸能力。
微課程的“4A”優勢主要指的是Anyone,Anytime,Anywhere和Anyway,使得學生的知識學習活動不再受到傳統學習方式下時間、地點和手段等的限制,整體的學習活動更具靈活性與便捷性,可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精準提煉知識重難點。
因為微課程中采用了現代信息技術,就使得在一些微課中,教師可通過動畫技術的應用來進行相應的情境創設,可在特定的情境下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理解。因此,與傳統的學習方式相比,微課程的情境更為真實,且形式更具豐富性,可通過直觀、生動的情境模擬,來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知識學習更具主動性。此外,與傳統的課程學習相比,微課程的課程形式也相對豐富,學生可完全可根據自身的興趣,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學習形式。
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學科學習中,教師向學生所傳輸的知識點非常多,且部分知識點相對分散,因此,為保障這一學科學習中微課程的應用效果,學習要結合總體的學習要求和規范,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要求。教師要根據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的知識點,將教材內容細分為一個個的精煉的知識點,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微課的設計,微課設計和制作應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教師在制作了微課以后,及時將資源上傳到網絡平臺,學生在課余時間可直接在網絡平臺上觀看和下載資源,經由線上、線下學習的結合,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為深刻。
微課程與傳統的學習方式相比,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靈活性,學生完全可根據自身的時間來進行微課程學習任務的自主安排。因此,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學習中,為提高微課程的應用效果,學校、學生個人都要給微課程學習創造條件,在學校中要實現網絡的全覆蓋,使得學生可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微課資源的共享,大學生配備手機、電腦等設備已是標配,完全可以滿足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的要求,使得在這一教條件下,傳統課堂可以得到有效延伸與拓展。
計算機應用基礎更側重于對學生基本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微課程的制作中,要更為明確地向學生傳輸更多的計算機應用技巧,以增強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教師在對學生的知識學習中,應按照學生已經掌握到的計算機基礎知識、需了解的新知識點,來構建相互之間的銜接關系,根據學生特點來進行微課的選擇,使得學生可以在課前進行微課的觀看,經由課前預習來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在觀看完了微課以后,也就對新的知識點有了大致的了解,并可在微課的學習中提出疑問,在課上實現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以通過交流來答疑解惑,保障學生的自學能力,逐步形成更為完善的知識體系。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很多專業的必修課,在傳統的學習理念和方式下,學習效果不佳,學生對計算機的應用能力不足。隨著信息技術的日漸進步,微課程成為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習中可選擇的學習路徑,教師要根據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學科特點,加強微課程的推廣,形成新的學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