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鋒
(平南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廣西 貴港 537300)
中職數學教學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學生數學基礎較為薄弱,其次是數學教學需要兼顧職業教育。中職數學教師要秉持數學教學和職業教育融合理念,運用“互聯網+”教育理念打開數學教學僵局,利用微課來點亮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指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搜集和學習數學知識,讓學生也可以參與到數學課堂教學中,逐步拓寬學生的數學學習視野,讓學生意識到數學對專業課學習的積極影響,激勵學生主動提問,全面提升中職學生數學素養。教師要利用互聯網開發和職業教育相關的數學教學素材,運用繪圖軟件開展教學,對復雜的函數圖像和立體幾何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盡快掌握知識點,積極開展線上教學,指導學生利用手機APP 學習數學知識,提升中職數學教學質量。
中職學生數學思維和解題能力都比較薄弱,數學教師不能再沿用傳統教學模式,而是要立足中職學生特點和職業教育特點,錄制個性化微課,對復雜抽象的數學概念和題目進行講解,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育。例如教師在講解“平面向量”這一章節時,很多學生無法把向量和立體幾何結合起來,只能死記硬背平面向量相關公式,為了糾正學生這種學習方式,教師可以精心錄制微課,在微課中展示向量的特征及其在立體幾何中的運用。教師在微課中可以展示向量的起點、終點和方向,演示向量在幾何體中的運用,讓學生利用幾何和代數來表示向量,幫助學生先掌握向量基本概念和性質。教師在微課中要詳細展示空間向量相關性質和計算,例如向量在四邊形中的表示,用箭頭標記出四邊形四條邊的方向,講解對角線向量定理,用微課為學生演示添加輔助線,讓學生更加直觀看到向量和多邊形計算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掌握空間向量計算方法,提升學生計算能力。教師可以運用微課講解數學概念,把抽象的文字轉化為精美的視頻,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又可以提升學生理解能力。
幾何一直是中職數學教學的難點,學生空間感和數形結合思維比較弱,數學教師可以運用幾何畫板軟件開展教學,動態化展示幾何體繪制過程和內部構造,呈現幾何計算過程,提升學生幾何題型解題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棱錐與棱柱相關知識時,可以運用幾何畫板動態化展示常見的三棱錐、三棱柱和五棱柱等幾何體,運用該軟件演示幾何體不同面特點,重點演示“三視圖”畫法,培養學生的空間立體感。幾何畫板可以展示幾何體內部結構,教師可以演示三棱錐體積求解過程,首先利用幾何畫板透視功能,演示輔助線添加過程,隨時旋轉和平移三棱錐,幫助學生把三棱錐和三角形相關知識銜接起來,引導學生根據繪圖過程來推導公式。教師可以搜集一些機械零部件和數控設備等相關圖片,指導學生利用幾何畫板軟件繪制出這些物體的立體圖形,讓學生自主體驗智能化繪圖過程,讓學生體驗數學知識在專業課學習中的運用。幾何畫板是把幾何、函數和數學公式銜接起來,數學教師可以利用這一信息化工具開展教學,融入一些職業教育相關素材,提升學生數學解題能力。
中職數學教師可以運用“雨課堂”教學軟件開展教學,指導學生利用手機來上數學課,運用互聯網打造數學“空中課堂”,讓學生感受到互聯網技術給學習帶來的便利。例如教師可以利用“雨課堂”開展三角函數教學,首先,教師要精心制作微課,講解正弦和余弦函數概念,把微課上傳到班級“雨課堂”群,學生掃碼進入班級課程,在軟件上進行課前預習,讓學生提前熟悉課堂教學內容。其次,教師要針對正弦和余弦相關公式和函數圖像設計測試題和線上互動問題,錄制線上教學視頻。學生自主觀看線上教學視頻,并完成相關測試題,針對一些知識難點和疑惑點進行留言,還可以查看系統給出的答題解析,下載相關教學課件和視頻,利用“雨課堂”開展線下自主學習。最后,教師通過“雨課堂”后臺搜集線上教學數據,匯總學生線上答題情況和留言,制定線下教學計劃,師生攜手打造數學智慧課堂。“雨課堂”為線上線下教學銜接提供了新的渠道,數學教師可以利用該軟件搜集互聯網優質資源,嘗試擔當線上教學“直播”,開辟新的師生互動途徑,提升數學課教學有效性。
總之,中職數學教師要全面學習“互聯網+”教育理念,積極學習線上教學軟件操作,打造全新的數學線上線下教學方式,提煉教材知識重難點,精心錄制數學微課,創設輕松、活躍的數學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搜集數學知識,鼓勵學生自主搜集專業課中蘊含的數學知識,不斷豐富中職數學教學內容,讓數學教學助力中職學生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