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玉妹
(南寧市賓陽縣高級中學,廣西 南寧 530400)
高中物理教師要巧妙運用微課,優化當前實驗演示方法,幫助學生熟記實驗操作步驟;融入生活化場景,設計生活化物理實驗,激起學生實驗探究興趣;設計多變的小組實驗方案,讓優等生輔助學困生實驗學習。師生共同進行實驗反思,反思實驗操作中存在不足,提出相應的完善方案,全面提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
物理教師要積極融入生活化理念,開發生活中的物理素材,設計生活化物理實驗。例如教師在教授“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時,可以根據學生熟悉的汽車轉彎和火車轉彎視頻來設計實驗,準備自重不同的小汽車模型、圓形賽道、玻璃板和木板等實驗材料,指導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來自主設計實驗,進一步激發學生實驗積極性。學生可以自由結組設計相應的實驗方案,例如首先利用玻璃板和木板鋪設賽道,再在汽車模型上系上繩子,用手來拉動汽車模型,注意觀察汽車模型轉彎時的狀態和速度,觀察不同重量汽車模型在轉彎時的偏移角度,做好實驗記錄。教師要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實驗方案,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實驗流程、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同時還要鼓勵其他學生進行點評,讓學生對汽車轉彎運動進行全面分析。教師只是匯總和完善學生實驗結論,汽車轉彎時需要向心力來保持平衡,汽車行駛過程中的向心力主要是由地面摩擦力來提供,如果汽車轉彎時速度過快,摩擦力無法提供足夠的向心力,汽車就很容易發生側移甚至是側翻,影響行駛安全。生活化實驗更能激發學生興趣,學生們會自主加入實驗操作和討論中,提升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參與度。
學困生就像是實驗課堂中的“隱形人”,不主動參與實驗操作,也不會主動回答問題。物理教師要貫徹新課改倡導的“以生為本”理念,關注物理學困生轉化,引導優等生幫助他們完成物理實驗。例如教師在教授“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時,采用優等生加學困生的小組實驗模式,讓學生自主完成小組分工、實驗設計、實驗簡易圖介紹、實驗器材、實驗流程、實驗數據和實驗結論等設計。教師可以先演示實驗操作步驟,再安排小組討論,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讓學困生參與到實驗的每一個環節。有的小組首先明確了實驗操作步驟,讓學困生填寫實驗清單,讓學困生來清點和連接實驗設備。優等生可以先讓學生連接打點計時器和紙帶,再準備帶滑輪的軌道,擺設好傾斜程度不同的斜坡。這個實驗的難點在于打點計時器是使用和計算,優等生要引導學困生把紙帶一端穿過小車,另一端固定在打點計時器。實驗結束后優等生指導學困生取下紙帶,篩選一些清晰、間距合理的點來進行計算,讓學困生掌握計算瞬時速度的方法。小組互助可以打消學困生顧慮,讓學困生接受優等生的幫助,提升他們的實驗操作能力。
很多學生都反映課下無法復習物理實驗,實驗類題目解題困難重重,針對這一問題,物理教師可以精心錄制微課,一方面是講解實驗操作重點,另一方面是布置物理實驗探究任務,讓學生在課下也可以學習物理知識。例如教師可以拍攝學生物理實驗操作視頻,介紹實驗操作步驟、涉及相關知識點和布置探究性任務。教師在教授重力加速度實驗時,可以錄制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實驗操作步驟,展示不同質量單擺、不同長度單擺重力加速度測量過程。教師在微課中可以布置探究任務,鼓勵學生自主創新實驗器材,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來完成實驗,讓學生在家中也可以操作物理實驗。有的學生利用生活中不同質量的玻璃球和橡皮筋來進行實驗,觀察不同質量玻璃球種地加速度是否相同,學生可以拍攝下自己的實驗過程。有的學生則是利用橡皮筋、毛線和同等大小的乒乓球來制作簡易單擺,研究不同擺場是否會影響重力加速度。教師可以播放學生自主實驗視頻,鼓勵學生們進行點評,例如對同學實驗提出完善方案,針對實驗步驟向同學進行提問等,讓微課來引領物理實驗教學方案,讓學生參與到教學反思環節。
物理教師要改變傳統“灌輸式”實驗教訓模式,轉而設計探究性問題,用問題來激發學生參與物理實驗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在重力加速度實驗中融入探究教學理念,首先播放了伽利略比薩斜塔視頻,激起學生一探究竟的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影響物體下落速度的因素到底是什么?我們能否設計實驗來驗證伽利略提出的理念等開放性問題。教師還可以設計探究性問題,同體積的泡沫和模板從同一高度同時落下,哪一個掉落得更快?揉成一團的紙團和同樣的一張展開的紙,同等高度同時松手哪一個下落得比較快?在同等高度下同時扔下同樣大小的小鋼球和乒乓球,哪一個會先落地等問題。學生可以根據這些問題來進行實驗,驗證其中的原理,學生在實驗中發現同樣大小的物體,質量更重的物體下落得更快;同樣的紙張,紙團要比展開的紙落得要快。這樣的探究性實驗更能激起學生參與積極性,學生會根據教師提出的探究性問題來開展學習,實驗氣氛比較活躍,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物理創新思維。
總之,高中物理教師要把以生為本和創新融入實驗教學中,全面開發生活化實驗素材,設計探究性引導問題,引導學困生全程參與物理實驗,運用微課指導學生課下自學和反思,讓高中物理實驗課堂“多點開花”,提升物理實驗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