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鑒云
【摘 要】在語文課程教學實踐中,識字教學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基礎內容。特別是在低年級語文課程中,識字教學的比重是比較高的。但在以往實踐教學當中,很多教師在識字課程中運用的形式比較僵化,很難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所以,在現階段,教師在課程教學實踐當中應該立足新常態,為識字教學的開展注入更多的生機和活力,達到理想當中最佳的教育成效。
【關鍵詞】“新常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創新推動
新課標倡導,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開展的過程中一定要得到一定的識字量,教師在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應該優化識字教學,讓學生可以達到既定的識字任務,讓學生可以在閱讀以及后續的寫作當中更加輕松和便利。所以,在當前,為了更好地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就應該在新常態的引導下,更好的追求識字教學的完善和優化,達到理想當中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新常態”概念解析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新常態主要可以理解為和常態相對的一種概念,是和以往不同的持續、穩定的狀態。在社會構建的過程當中,社會的發展經歷了從常態逐漸的過渡到非常態、再到新常態這樣的過程,這是人類在發展過程當中的特定規律。習近平總書記在某次考察當中明確指出,在現階段,我國依舊處在非常關鍵的戰略機遇期,應該不斷地構建自信,對新常態加以適應,在戰略上應該始終保證平常心態。因此,在識字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就應該對新常態的概念產生一定的認知,也就是在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不能把零視作起點,而是應該積極聯合學生當前已經具備的漢字經驗,為識字教學提供多元化的路徑,讓教學創新得到真正的達成。
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法單一
在學生的語文學習開展的過程當中,雖然識字是比較基礎的,但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比較弱,生活經歷不足,導致學生在識字的過程當中依舊存在著困難,需要特定的方法。所以,教師應該盡量的讓識字教學的開展變得生動和形象,這樣才能夠帶給學生更加新穎的體驗。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上看,部分教師教學方法的構建是比較單一和模糊的,很難真正的符合學生的識字需求,是教師在后續課程教學開展過程當中應該引起重視的。
(二)重點模糊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將教學的重點放置在關鍵的位置上,應該將識字的目標設定為讓學生掌握字理,感受到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讓學生可以對漢字文化進行良好的探索。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上看,為了便于學生的漢字識記,一些教師在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常常以強硬記憶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掌握。使識字教學實踐在開展重點上比較模糊不清,要想達到最佳的課程教育效果是非常難的。
三、立足“新常態”推動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創新的對策
(一)做到隨文識字,實現教學創新
在傳統識字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在引導學生識字時常常會將漢字獨立分隔,讓學生進行背誦。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理解字義和字形的過程當中比較困難,只能采取強硬背誦的方式。所以,在當前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首先就應該對這樣的情況進行轉變,應該對隨文識字這樣的模式積極的進行創造。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讓新常態在識字教學當中得到進一步的落實。
例如,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特別是對生活當中的常見漢字的理解是有一定儲備的。比如,在講解《比尾巴》一課的過程當中,在對“比”、“尾”等漢字進行理解和認識的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放置在具體的故事中,可以一邊帶領學生對故事進行理解,一邊對漢字的字義進行掌握。比如,在講解“比”這一漢字的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對學生說“在實際生活當中,你知道‘比是什么意思嗎?”“在故事中是誰和誰比呢?”適當的引發學生的思考。這樣都能夠讓學生在字義理解的過程當中更加快速,讓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得到啟發。
(二)引導看圖識字,實現教學創新
在新常態的背景下,在課程實踐當中,教師應該使得識字課程在實際開展中變得形象且生動,使得課程與學生當前實際情況更加相符,帶動教學質量及效率得到強化。至此,在實踐教學當中,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投入到看圖識字當中。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在漢字理解和記憶的過程當中能夠變得更加輕松和有效。
例如,在講解《烏鴉喝水》一課的過程當中,在對“烏”“鴉”“喝”等漢字進行識記時,教師就可以不斷的加強情境化的創設。比如,教師在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可以一邊播放故事的連環畫,一邊將漢字融入到其中。比如,可以將烏鴉二字粘貼在烏鴉的身上、將喝粘貼在烏鴉喝水的過程當中,讓學生進行對比,巧妙地進行識記。這樣就可以符合新常態的要求,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可以調動思維和經驗,更好的實現識字,達到理想當中最佳的教育效果。
(三)加強情景創設,實現教學創新
現代教育在開展的過程當中是不能離開情境創設的。通過情境創設能夠更好的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在知識內容獲取的過程當中能夠變得更加直觀。至此,在實踐課程中,教師也應該優化情景方面的創設,使得課程教學的過程實現全面創新。
譬如,在對“休”這一漢字加以講解時,就需要提前對微課進行制作。在微課當中呈現的是動態場景,一個人做工比較久,覺得非常累,所以找尋了一顆大樹,坐下來慢慢休息。在休息時要停止勞作,所以,“休”本身具備著停止這樣的含義。通過這樣微課情境的創設能夠有助于情境的創設。教師在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對情景進行描述,將字理自然而然的引出來,讓字理的呈現變得更加直觀。
(四)善用現代技術,實現教學創新
立足于新時代的背景下,信息技術在課程教學當中的運用已經成為教師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方法和手段。所以,在當前教學開展中,教師也應該不斷地加強識字教學現代化和信息化的建設。借助這樣的方式才能夠更好的滿足學生的需要,達到理想當中最佳的課程教育開展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在課程教學當中適當的對現代技術進行應用,讓新課標的要求得到落實。
例如,在講解《日月明》一課的過程中,在認識日、月等漢字的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在課程教學當中來對文字的演變過程進行播放。比如,教師可以提前制作和查找視頻,在動態視頻過程當中包含漢字的演變過程,是如何通過實物一步一步演變為漢字,讓學生可以借助現代手段運用字體和實物之間的對比,來對漢字的結構和字理更好地進行聯系和認識。這樣能夠在無形當中讓學生更好的理解象形字,在記憶過程中更加直觀、快速地對字義進行揣摩和掌握,并能夠對象形字真正的做到舉一反三,讓學生可以對漢字構字特點和規律更好地進行探索。
(五)引入趣味故事,實現教學創新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故事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課堂中加入故事情節,可以使得學生活躍地展示能力及思維,帶動課程教學效果變得更加的高質。至此,在課程實踐當中,教師也應該加強趣味故事的積極引入。借助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在漢字學習的過程當中凸顯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理想當中最佳的課程教育效果。這樣就能為教學的開展融入更多的創新元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有更加深刻的體驗和感受。
例如,在講解清、晴、情、蜻、睛等漢字的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利用動畫來對相應的情景進行呈現。比如,小清和日一起手拉手散步,天空非常晴朗。見到這樣的情境,情不自禁大聲叫道,天終于晴了!連空氣都變得非常清新!天晴以后,池塘的小蜻蜓也出來了,在荷花上來回的飛舞,人們看到這樣的情境都目不轉睛……在動畫的帶動下,讓學生感受到識字的樂趣和魅力,對漢字之美更好地進行挖掘,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區分。這樣就能夠真正的讓識字教學的開展更加直觀和生動,與學生當前的識字特點相符合,帶動學生的識字效率和質量得到最大化的提高。
(六)運用識字游戲,實現教學創新
新常態倡導,教師在識字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應該盡量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愛的方式進行漢字的識記。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識字的過程當中展現出能動性,對識字的樂趣和魅力更好的進行體驗。因此,在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立足新常態的背景下,身為教師就需要在課程實踐中融合趣味性因素,促使課程教學的內容及形式變得更加多元化,促使教學課程效果更好。
譬如,在日常教學實踐當中,教師可以對識字教學的空間適當性的進行拓展。比如,在早自習時間,就可以帶領學生來朗誦一些有關于識字的順口溜。在日常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也可以設置一些字謎游戲、你比劃我猜、人體漢字等各種各樣的游戲形式,讓學生在識字以及字意理解的過程當中可以變得更加輕松和愉悅,使得學生對我國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地進行感受,深化學生的識字意識,達到理想當中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促使識字教學在開展的過程更具趣味性和生動性,帶動學生的識字效率和質量得到持續的進步和增強。
四、結束語
在新常態的背景下,小學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不斷地追求識字教學的完善和優化是非常重要的。借此方式使得課程實踐效果得以持續加強,帶動學生的學習體會得到加深。至此,在課程教學實踐當中,教師應該做到隨文識字、引導看圖識字、加強情境創設、善用現代技術、引入趣味故事、運用識字游戲,讓教學創新得到真正的構建。
【參考文獻】
[1]吳有.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性策略[J].學周刊,2021(17):121-122.
[2]何永飛.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1(17):161-162.
[3]王發瑞.借助情境化課堂教學提升小學生識字能力[J].學周刊,2021(18):75-76.
[4]儲文宇.認寫分開 ?豐富教法 ?鞏固認字——采取多種方法開展識字教學的策略[J].文理導航(上旬),2021(05):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