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陽

摘 要:專業課思政教育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舉措,本文以稅收籌劃課程為例,深入融合專業知識技能與思政元素,從課程定位、課程設計思路、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過程以及教學反思六個方面探究專業課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以“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教學內容為例,分析課程思政建設的具體實施策略,以期在完成本課程專業教學目標的同時提升德育效果。
關鍵詞:稅收籌劃;財富管理專業;課程思政;綜合素質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6.045
1 課程定位
稅收籌劃課程屬于現代商貿流通專業群中財富管理專業核心課程,本課程對接金融產業發展需要,通過以就業為導向,以企業應繳納的各稅種為主線,根據高等職業院校財富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來展示教學內容的方式,采取案例分析、分組討論、情景模擬、啟發引導、實踐訓練等方法,培養適應金融行業各類崗位需要的具備綜合專業素質,具備較高的職業道德素養和思想道德品質,掌握專業稅收籌劃及金融行業知識及新政策變化,具備在金融行業進行專業稅務處理能力的高素質綜合型應用型人才。
2 課程設計思路
2.1 課程設計
本課程根據金融行業就業需要,通過對行業委員會相關企業調研并充分分析財富管理專業所涵蓋的崗位群所需職業能力,遵循財富管理專業的職業教育理念,有機融合課程思政元素,采用典型工作任務項目化的課程模式,確定本課程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
2.2 思政融入點
基于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而行的建設目標,任課教師在原有教學大綱的基礎上深挖課程中德育元素,在明確課程知識、能力和素質目標的基礎上,明確育人目標。教師應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重要思想理論,并對本專業學生的相關思想狀況進行調查和分析,了解學生在專業課程學習的過程中真正關心的現實問題,同時重新梳理《稅收籌劃》課程的主要知識點,從學生關心的現實問題入手,將專業知識點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進行系統性融合,讓學生感受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魅力,從而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專業課思想教育的效果。其中在授課中引入明星偷稅漏稅案例介紹稅收籌劃的本質內容,從而強化學生依法納稅誠信納稅的意識。通過案例、視頻介紹新冠疫情期間出臺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減稅降費等政策以及他們帶來的實施效果有效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通過講解消費稅立法程序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消費觀及金錢觀。通過講授政府利用稅收履行再分配職能,解決民生問題,促進人民共同富裕的內容強調稅收本質內涵,進一步揭示稅收體現的富強、平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在課程中融入我國稅制發展的歷程介紹,引導學生探索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精神實質和思想內涵。并通過講解營改增、新個稅法等一系列稅改內容及成效,體現了稅收作為宏觀調控工具,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支持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作用。同時通過真實數據向同學們展示稅改成果,讓學生在增強民族自豪感的同時,進一步建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3 課程創新點
本課程的創新點在于采用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職教云等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采用全流程教學評價模式,在原有對專業課學習效果考核的基礎上,增加對學生能力及整體素質進行綜合的評價。本課程優化課程考核體系,調整考核內容,豐富考核形式,采用過程式考核和多元化的評價模式,利用課后練習、小組作業匯報、課堂討論、頭腦風暴等形式既檢驗學生專業技能學習效果,又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同時將思想道德教育貫穿課程思政教育的全過程中,重點加強學生的學習態度、職業能力及道德素質的培養。
3 教學目標
3.1 素質目標
通過課程學習,學生應該具備與財富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對應的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能夠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和實踐要求,形成健全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備基本的職業道德素質,具有從事金融相關行業的職業操守,遵守金融監管政策法規;具有工匠精神;具有社會責任、愛崗敬業、團隊協作、誠實守信、精益求精、勞動競技、文化傳承、創新創造的品質;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能夠做到自尊、自愛、自律、自強、獨立向上,有穩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和堅強恒久的意志力量,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3.2 知識目標
通過課程學習,學生應該掌握與財富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對應的稅收籌劃的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各稅種基本概念及要素內容內涵;掌握各稅種應納稅額計算方法;結合會計、審計等學科內容掌握各稅種稅收籌劃的具體操作方案等應知應會知識。
3.3 能力目標
通過課程學習,學生應該具有應用稅務籌劃方法、技巧進行納稅籌劃的專業能力,能夠熟練地針對不同納稅主體的不同涉稅情況制定和實施稅收籌劃方案;能觸類旁通及時歸納總結,為變化了的經濟業務找到新的籌劃思路的方法能力;具有較強的社交能力、應變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能夠勝任團隊合作工作;具有一定的開拓創新的能力;具有敏銳的觀察、判斷與分析能力,自學能力較強,能夠解決工作崗位中遇到的各類型問題。
4 教學策略
本課程的教學策略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項目教學為導向,通過精講、小組討論、理實一體等多種教學手段及教學案例實現在做中學,學中做,形成思想引導、知識傳授和素質培養的融合。
其中通過勞動周,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一方面檢查專業知識技能學習效果,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專業精神和勞動精神以達到理實一體教學的目的。同時在課程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穿插經典稅收籌劃案例,組織學生自主討論分析,通過經典、有趣、熱門的案例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既鞏固了專業知識又能提升專業技能,在案例分析中充分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將學生進行分組,由學生自主討論分析,并進行分享匯報,這種形式既能有效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又能鍛煉團隊合作,溝通技巧等綜合素養。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以職教云平臺為基礎,配合QQ等通訊軟件,將課程教學資源及擴展資源上傳至職教云方便學生課前課后自主學習,并利用職教云討論區及班級QQ群打造立體課堂,便于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進行及時高效的溝通。同時,強化課程思政開發,堅持價值引導,持續優化課程教學結構,整合課程教學資源,把握融入的思政元素比重、方式方法,強化課程思政內容的有效性,發揮課程思政教學的積極作用。
5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采用課前課后線上線下全過程教學模式,課前利用在線課程平臺發布預習任務并通過QQ群傳達任務信息,學生根據課前要求完成在線預習及課前測試,教師根據測試結果及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及側重點。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在教師講授的同時,留下充分的時間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等形式進行自主學習,將知識技能內化吸收。課后環節中學生可以通過在線課程平臺瀏覽課內容外視頻及相關資源,本課程豐富的網絡資源庫,使學生能夠高效的獲取豐富及時的課程資源。
以“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為例,通過每個環節展現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成效。
6 教學反思
6.1 教學成效
本課程不斷深入挖掘新時代專業育人的目標,及時更新專業知識技能,將專業課內容與思政點有機融合,既向學生傳授了專業知識技能又提升了綜合素養,在實現專業課教學目標的同時落實德育目標。同時,積極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資源,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學生為主體,配合與時俱進的信息化手段,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有效提升了學習效果。
6.2 反思改進
本課程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優化教學案例內容,多選取一些學生身邊樸實生動的例子,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增強學習的趣味性,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同時,需要強化個性化教學,分析學生共性問題的同時,關注學生個性問題,提供更加豐富且有針對性地教學資源,做到因材施教,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徐麗風.應用型本科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實施路徑——以稅法課程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05):11-12.
[2]李紅梅.“稅法”課程思政化元素提取與效果保障實施研究——以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為例[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21,39(03):241-243.
[3]李亞杰,張勝強.《稅收籌劃》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實踐探討[J].營銷界,2020,(50):197-198.
[4]李曉光.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程的實施路徑探索[J].福建電腦,2021,37(06):128-130.
[5]袁平凡.論新時代職業教育課程如何講思政[J].武漢交通職業學院學報,2021,23(02):73-77.
[6]荊懷芳,王江峰,張穎.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思政元素及教學路徑分析[J].陜西教育(高教),2021,(0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