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軍
摘要:對于學生的初中語文學習而言,語文教師不僅需要引導他們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語文知識點,還需要有意識地對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進行培養。而朗讀的形式,正是幫助學生達成這一目的的有效方式,因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對該種形式進行應用,促使學生能夠在朗讀的過程中,增強自己對于文章的深度理解。本文圍繞優化朗讀,助力理解——關于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思考展開論述,希望對相關人士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朗讀教學;優化;思考
前言:
學生在進行語文文章學習時,常常會應用默讀的方式,嘗試對其進行整體把握。但實際上,他們在默讀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走神等現象,為了能夠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教師可以嘗試以輔助學生進行朗讀的方式,對學生的理解活動進行引導,增強學生的朗讀效果。為了能夠達成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可以輔助學生在朗讀中,感受文章畫面、輔助學生在朗讀中,對文字進行理解,可以鼓勵學生帶入情感,推動朗讀學習,促使學生能夠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中,增強自己對于知識點的把握。
一、輔助學生在朗讀中感受文章畫面
學生在嘗試對文章進行理解時,往往需要對文字的把握,并且應用自己的語文思維能力,對其進行把握。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更為高效地達成這一理解效果,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輔助學生通過朗讀的形式,把握文章的內容,并且鼓勵學生通過想象的方式,增強自己對于相應內容的把握,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這對于提高教學的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例如在學習《沁園春·雪》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回顧。通過輔助學生想象自己見過的雪景,使得學生能夠在思考的過程中,對自己的學習狀態,做出一定地調整,這對于幫助學生開展后續的學習任務,有一定的幫助。然后,教師可以對有關“雪”的視頻內容進行播放,鼓勵學生在視頻觀看的過程中,對相應的內容進行把握,因而他們能夠在閱讀本課時內容的過程中,有效地降低自己的閱讀難度。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通過朗讀的方式,對本課時學生需要把握的詩詞內容,進行賞析。并且,鼓勵學生在文字閱讀的過程中,對相應的雪景進行想象,并且能夠站在作者的角度,對作者當時的想法進行思考,促使學生能夠在朗讀活動的過程中,以豐富的想象力,實現對于文本內容的把握,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朗讀效果有著重要的幫助。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對自己想象的畫面進行分享,促使他們在自我表達的過程中,將自己腦海中的圖畫,以文字的形式進行呈現,進而能夠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進行提升。同時,他們也可以在聆聽的過程中,對其他學生的想法進行理解,拓展自己的思維視域,幫助學生在本課時學習的過程中,以更為開拓的視野完成相應的知識學習任務,這對于幫助學生增強自己對于文本內容的深入學習有重要的意義。
二、輔助學生在朗讀中,有意識地對其進行理解
對于學生的朗讀活動來說,學生常常會拘泥于對文本的閱讀,而忽略了對其文字的把握,這對于幫助學生在語文朗讀中,取得相對有效的學習效果是不利的。為了能夠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以提問的方式,對學生的朗讀活動進行指導,使得學生能夠在相應的朗讀活動中,能夠根據自己對于問題的思考,嘗試對相應的內容進行把握,以增強學生對于文字內容的理解,使得學生能夠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取得相對良好的學習成效,這對于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有著重要的幫助。
例如,在教學《桃花源記》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的問題,供學生在閱讀中,對其進行思考:“作者創作該文章的背景是?文章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作者在寫下這一篇文章時,是懷著怎樣的情感?”。因此,在教師的提問下,學生不免會在心中,思考相應的問題,這對于幫助學生取得相對良好的閱讀成效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在進行朗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再是拘泥于對文字的朗讀,而是透過這些文字,對作者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進行理解。因而學生能夠在朗讀活動的過程中,根據自己對于問題的思考,從深層次的角度,嘗試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把握,這對于幫助學生取得相對良好的閱讀成效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學生完成了朗讀活動后,每一位學生對于不同問題,也能夠產生不同程度的思考。對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分享自己的朗讀成果,使得學生能夠在不同思考角度下更好地把握朗讀內容,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朗讀成效,以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有著重要的幫助。
三、鼓勵學生代入情感,推動朗讀學習
學生在進行朗讀活動的過程中,往往能夠對文本產生一定地理解,但是這種理解程度,并沒有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推動語文朗讀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帶入自己的情感,設想自己處于文章的情境中,以第一視角,完成對于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幫助學生在相應的教學模式中,提高自己的朗讀學習成效,并且能夠加強自己對于文本內容的把握程度,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朗讀質量,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有著重要的意義。當然,將自己的情緒帶入朗讀過程的方式,也能夠豐富學生朗讀的形式,使得學生能夠增強自己的朗讀體驗,提高自己的理解效果。
總結:
總而言之,教師在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輔助學生在朗讀中,感受文章畫面,因而他們能夠在想象的過程中,增進對于文章的把握,提高自己的朗讀效果;可以輔助學生在朗讀中,有意識地對其進行理解,使得學生在理解知識點的基礎上,增強自己對于語文學習思想的把握,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有一定的幫助;可以鼓勵學生代入情感,推動朗讀學習,促使學生能夠融入到相應的故事情境中,以增強自己對于相應內容的把握程度,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有著重要的幫助。
參考文獻
[1]孟寧.初中語文朗讀教學中的優化策略[J].好家長,2020(08):56.
[2]何海榮.關于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思考[J].中華少年,2019(2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