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教學改革大背景下,初中班主任應該總結以往教學管理經驗,反思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糾正傳統保守教學理念,貫徹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思想,并在此基礎上強化自身責任心、敬畏心、愛心、耐心和恒心,努力構建符合學生需要的學習環境,全面提升初中班主任教學管理效率。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反思;教學管理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感覺在認識上成熟了許多,讓我從一個對待學生偏執的人,漸漸變成了一個對待任何學生都可以保持平和心態的人,學會了從多角度看待和分析問題,也真正理解了“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育理念的真正含義。
一、 優秀班主任應該具備的優良素質
在當下教育環境下,一名優秀的班主任應該具備多樣素質,其中不僅要有優秀的教學能力,在處理班級管理問題時也要保持清晰思路、不驕不躁。此外,面對越來越復雜的教育工作,班主任還應該具備更多的責任心、敬畏心、愛心、耐心和恒心。
第一,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無論哪個行業,決定一個人是不是高手,能不能走得長遠的根本因素不是技術和能力,而是對待工作的態度以及深入內心的責任意識。能力的高低決定了掌握技術的快慢,而技術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就班主任的工作來說,經過長時間的經驗積累,大多數人都會熟悉并了解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各種細節,但由于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因素帶來的影響,很多人會逐漸喪失工作熱情,工作態度也會變得比較敷衍。所以,班主任在教學工作中應該端正工作態度,對學生負責、對自己負責以及對學校負責,積極應對各種工作問題,提高自身工作效果。
第二,心存敬畏地進行教學管理。教育工作是神圣和嚴肅的,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學會心懷敬畏,不要把班級管理想得過于簡單,要認真對待教育工作中的各種問題,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作為自然人的基本權利,虛心對待學生、家長以及同事提出的各種教學建議,不斷反思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失誤,對自身工作嚴格要求,以此來不斷完善班級管理體系,為學生構建更為健康、和諧的班級學習環境。
第三,用愛心來提升教學管理效用。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需要平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理解教育不是生硬的說教,它必須有情感的滋潤,因此,沒有愛心的教育是有缺陷的也是不成功的。班主任應該將學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設身處地地思考學生的學習訴求和生活需要,關愛學生生活和學習中的點點滴滴,努力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接下來的學生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第四,理解耐心與恒心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教育是一個長期且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付出數十年如一日的恒心和誨人不倦的耐心。在這漫長的過程中,教師可能會遇到來自家庭、社會以及學校等方面帶來的問題,這不僅會消磨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還有可能影響教師在教學上的決斷,讓教師產生一些急功冒進的想法,最終讓教師偏離了教育工作者原本的工作軌道。因此,教師需要平衡好生活與工作之間的關系,有耐心地處理各種教學管理問題,有恒心貫徹教書育人的信念,為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學校教學能力做出應有的努力和貢獻。
二、 構建良好師生關系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基礎
作為班主任要與學生多溝通,傾聽他們的心聲,要多一點安慰,幫助和激勵。高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已具有健全的人格和成人的品行,因此就不能簡單地批評訓斥,而應平等地尊重他們,與他們溝通,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才能有效地對他們加以幫助和激勵。
曾經我帶的一個班學生兩極分化較為嚴重,有幾個很優秀的學生,但也有許多雙差生。在高三最后一階段,一部分學生感覺高考無望帶有破罐子破摔的傾向,也有個別學生面對高考,壓力突然增大,情緒不穩定,不知所措。在與學生的碰撞中,我適時改變了以往簡單強制的管理方法,與學生溝通,聆聽他們的心聲,適時給予安慰、開導、激勵,收到了明顯的效果。有個學生成績很不錯,在高三出現了紀律松懈、自由散漫的現象,我多次對她批評教育,可她仍我行我素,而且對我說,她不喜歡循規蹈矩,而我作為老師太喜歡以所謂的規則束縛人了。她早上下自習才來,是因為在家里看書感覺清凈效果好,不交作業是因為那些作業都會做,上課不聽老師講是因為感覺聽了沒多大效果。我說,規則是面對大家的,如果你這樣,會讓我難以管理其他同學,而且你作為好學生,應該起到好的榜樣作用。她反駁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也有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你不能以紀律的名義抹殺個體的多樣性,而且我為我自己而活,為什么要屈心抑制做別人的什么榜樣,那累不累?我又說不遵守規則,是很難適應社會需要的,只有遵守規則,才能被社會所接納,而且一個人能成為許多人的榜樣,這是值得慶幸的,因為這說明你很優秀,難道你不想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受人稱贊的人嗎?整個談話我保持了應有的平和,因為我認識到了我的偏執,我總是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而忽略了學生作為個體的差異性。實際上許多問題學生,我們并沒有深入弄清他們存在問題的根源,只是一味強制他們遵守紀律,對他們的不良行為鄙視訓斥,而很少了解情況對癥下藥地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因此,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避免將自身帶入到“上位者”的角色由上而下地俯視學生,這樣不僅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還可能對學生產生深層次的誤解,進而嚴重影響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的構建。教師應該平等地看待每個學生,試著與學生交朋友,并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來探尋學生行為的根本原因,引導學生主動地與班主任進行交流,有效解決學生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問題。
三、 堅持以人為本,學會從多角度分析問題
我們看到的往往是一個人的表象,至于許多表象背后所隱藏的深層苦痛是很難看到的。有些學生出于某種偏執的自尊,輕易不向他人述說自己的不幸。有個學生成績起初也不錯,可一直在下降。這讓我很惱怒。我責問她:“你咱弄著呢,成績下降著呢,上課干啥著呢,常看起來瞌睡的!”見她不言不語,我竟然說:不學了算了,看你!可臨近畢業的時候,我偶然知道她是個單親孩子。我還沒來得及彌補我對她的疏忽就已經畢業了。現在想起來,雖然自己在班級管理上跟得緊,可并沒真正深入班級,并不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其量只是做了一個看管學生的監工。有個別學生被許多的困擾和自身的劣勢影響了正常的發展,現實生活使他們很難安心投入學習。生活的逆境使他們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前行的道路上又是孤立無援。經濟的、精神的匱乏使他們窒息,而我又是做了一個冷眼的旁觀者,甚至熟視無睹他們內心的苦痛,并沒有實質性地去幫助他們,鼓勵他們。
那年班上有幾個性格特別內向的乖學生,他們大多來自農村,整天沉默寡言,很少與其他同學交往,他們看起來學習認真,可成績卻一塌糊涂。我又在他們身上投入了多少目光,對他們重視了多少,幫助了多少,鼓勵了多少?這些同學以及單親同學都是很弱勢的,與其他同學相比,他們缺少的太多太多,而作為班主任的我又對他們關注太少,使孤獨與無助的他們倍感人生的凄涼。我常想我們總是習慣于錦上添花,而遺忘了雪中送炭。假如我能給他們多一點幫助,多一點鼓勵,也許他們的人生就會多一絲亮光。考大學是處在社會底層的學生改變家庭狀況和個人命運的主要途徑,在他們的奮斗征程中我們應使他們具有更多的正能量和樂觀精神,使他們不至于迷茫和無助。
四、 平等對待每個學生,給予學生應有的尊重和理解
作為班主任要有悲天憫人的情懷,以平和的心態包容善待每一個學生。由于我的偏執,學生普遍認為我喜歡好學生,不喜歡差學生。有個學生曾問我:老師,你喜歡怎樣的學生?我直言不諱地說,學習好,表現好,你不優秀,誰會喜歡你、看得起你。他說,好的標準是什么?我說,成績好,遵守紀律,乖一點。他說,我會按你的標準爭取做一個好學生。不過乖學生不一定有出息,學習不好就不一定一無是處,畢竟不可能每一個人都能把學習搞好。我覺得他說得對,但我就是對那些學習不好,表現不好的學生很難有一個好態度,甚至與他們多次發生沖突。有個同學平時常遲到也不學習,我說了他多次就是沒效果,漸漸地我的心中郁積了過多的不滿和厭惡,終于有一次爆發了。那天中午自習他又遲到了,我一看,氣不打一處來,上去就是一巴掌一腳,說你早上遲到下午又遲到,你究竟咋弄著呢,不念了往回滾!這個同學沖著我說,你激動啥來,你要說就好好說你打啥來。而且邊說邊流淚:“我好好學也就考那么點成績,不好好學也考那么點成績,我就想著,混個畢業證了我當兵去。就把人往死里逼,家里大人逼,學校里老師逼,還叫人活不活了。我也想學,可我試了一下,沒效果,學不進去呀。再者來說,考上大學的也就那個樣兒,打工地照樣活著呢,你激動啥呢。”我一看這來硬的還不行了,于是馬上轉變思路,引導著讓他說。聽著他的述說,我覺得這個學生的內心其實是很痛苦的,充滿了掙扎與無望。這讓我想起了無意中在一個學生日記上看到的一句話:教室是監獄,看著一個個無情的人,我心都碎了。當時,我很震驚,這是一個學習成績差,但十分乖的學生,整天不言不語。由于學習成績差,他一直處于被忽視的境地,感覺不到老師的關愛,覺得大家都看不起他。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大體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行為叛逆,破罐子破摔,學習表現都不好的雙差生;而另一種是默默忍受,自卑懦弱,學習不好但規規矩矩的乖娃娃。我們平時的教育中,對前一種學生大多是批評壓制,而對后一種學生是冷落忽視。我們太重視成績了,而忽略了學生內心的真實感受,我覺得我們應以平和的心態,包容善待這些差學生,引導他們力所能及地上進而不要頹廢;引導他們積極樂觀,陽光開朗,使他們有一個好的習慣和精神品質也許更重要。
五、 學會總結過往,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古語有云:“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在進行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也應該學會總結過往教學經驗,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從成功中提煉精華,以此來不斷提升自身教育教學能力,從而更好地勝任班主任這一重要教育崗位。
首先,回顧以往教育管理工作,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學知識,了解青少年心理發展特點是非常有必要的。班主任需要了解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盡可能熟悉學生的喜好厭惡,思考學生的所思所想,站在學生的角度進行班級管理,把控好說教力度,讓學生既能聽得懂又能聽得進去,使得師生之間形成一種可以良性循環的默契,有效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效率。
其次,作為班級管理的核心人物,班主任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充分利用自身以及周邊一切事物,靈活地構建出符合學生心理需要的交流環境,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和交流,幫助學生處理好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最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謹慎看待自身所積累的教學經驗,避免走進濫用經驗主義的誤區。要結合實際情況,深入了解事件緣由,挖掘事物相關信息,經過多方求證后,再對事件進行定性和判斷。只有這樣才可以將公平、公正、合理、合規的理念應用到教學管理中,以此來強化學生對班主任的信任和認可,為班主任接下來的教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楊道信.淺議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讀寫算:教師版,2013(35):199.
[2]李耀平.班主任工作的反思[J].中文信息,2014(8):5.
[3]韋海綠.班主任的幸福感:淺談我對班主任工作的解讀[J].信息周刊,2019(2):287.
作者簡介:
石璽平,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