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媛媛
摘要::文章對民俗文化與平面設計專業之間的關系進行簡要分析。與此同時,從社會矛盾轉變和多元文化影響兩個方面,分析平面設計專業教學所面臨的現實挑戰。以此為依據,對民俗文化在平面設計中的創新和傳承進行理性思考,對民俗文化與平面設計專業教學點融合一定思路,為中職美術教學提供一定啟發。
關鍵詞:平面設計;民俗文化;美術專業
當前物質文化高速發展,美術教育不僅是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精神傳播的主要方法。民俗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在開展中職平面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注重對民俗文化的傳承,能夠推動平面設計專業的發展。但是,在深化教學改革過程中,如何通過平面設計教學,強化民俗文化的應用,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從現實情況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民俗文化與平面設計專業的融合不夠成熟,對中職美術教學的發展造成嚴重制約。針對上述情況,作為中職美術教師,關注當代教育模式下民俗文化在平面設計中的創新與傳承,直面困境,針對教學現狀,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為教學工作提供更多創新思路。
1 民俗文化與平面設計
中職平面設計屬于藝術專業,旨在通過職業教育,培養更多具備現代美術理念是實用型人才,在未來崗位上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技能。與此同時,中職平面設計專業要求學生掌握美術基本理論知識、方法、繪畫技能。在平面設計專業教學中,融入民俗文化,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更多我國不同民族的美術特征、傳統美學內容和形式。民俗文化能夠反映出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民族地區社會生活特點、民俗特征,是我國現代美術發展的基礎[1]。鑒于民俗文化豐富的思想內涵,很多中職院校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加強對民俗文化的研究,豐富中職美術教學內容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平面設計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但是,由于民俗文化具有明顯的時代特點,并且代表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在當代教育模式下,民俗文化與專業的融合尚面臨很多挑戰。不僅如此,平面設計專業越來越呈現商業化和泛娛樂化趨勢,對民俗文化的傳承的影響均比較大。在此背景下,理性的看待和民俗文化在平面設計專業中的創新與傳承,是具有現實意義的。
2 平面設計專業面臨的挑戰
近年來,我國文化建設發展迅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此重要論述充分顯示出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狀況,當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后,說明廣大人民的觀念也在悄然發生改變,當人們溫飽問題解決后,對生活的追求超出單純物質范疇,而對精神和文化的需求明顯增加,并且隨著信息網絡的發展,人們的正常交流形態發生變化。民俗文化是各民族生活環境、勞動場景、意識形態的集中體現,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價值取向[2]。當前我國社會矛盾的轉變,是社會進步的主要體現,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民俗文化與各民族傳統風俗、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在發展過程中,兩者必然會出現一定矛盾,對民俗文化的發展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平面設計專業教學如何正確看待社會矛盾的轉變,并在教學中發揚民俗文化,是中職美術教育工作者不可忽略的現實問題。
3 民俗文化在平面設計專業中的創新策略
3.1提高教學認知,強化民俗文化與平面設計之間的聯系
為保證中職平面設計專業更加符合時代潮流,適應當前國家文化建設之要求,應對固有思維進行轉變,加強平面設計專業與民俗文化之間的聯系。結合專業教學目標定位,做好規劃部署。針對目前平面設計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要確定內容更加全面、涵蓋范圍更加廣泛,加大宣傳力度,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均能改變固有認知,針對不同學生,制定具有差異化的教育策略,積極弘揚民俗文化[3]。在此過程中,要加強對民俗文化宣傳,正確觀引導,保證民俗文化與平面設計專業融合更加順暢。突出民俗文化對美術創作的積極影響,肯定民俗文化在創造力培養中的關鍵作用,幫助學生形成更加完整的民族文化觀,推動審美情趣的提升。加大資金投入和人才培養力度,改進教學方法,加大與民俗文化的聯系,從而拓展教學內容,豐富專業知識,為學生提供更多創作資源,拓寬創作思路。
3.2加強創造力培養,為學生提供更多民俗文化創作素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不能創造什么,但它能夠啟發孩子的創造力以從事于創造工作[4]。”美術在創造力塑造中發揮獨特作用,美術創造力培養不僅能夠活躍思維,還能幫助學生提高感知能力,實際上,美術屬于一種視覺藝術,在美術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可進一步強化學生對于事物的感知能力。自然界美妙絕倫、妙趣橫生,是美術創作的天然素材,或沃野千里,或渺無人煙,或煙波浩渺,或小橋流水,培養平面設計專業學生美術創造力的捷徑就是走進大自然,感受自然的奇妙變化,在體驗的同時,喚起學生對自然的熱愛,繼而對生活保持熱愛。在民俗文化場景中,很多都是以大自然為素材的,
基于體驗美的平面設計與民俗文化的融合,教師重點對學生進行引導,在平面設計教學活動中,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5]。活躍平面設計教學課堂,納入更多民俗文化元素,吸引學生的注意。而要想一直保持學生的注意力和專注力,并且保證平面設計創作興趣得以穩定持久,教師要不斷變化教學內容形式和教學方法。
3.3激發創作欲望,豐富平面設計中民俗文化的表現形式
在對中職平面設計專業學生開展教學過程中,為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并且在創作中培養創造力,也要對民俗文化的表現形式進行集中提現,透過內容多樣、趣味無窮的設計形式,激發學生對創作的好奇心,并且保持新鮮感,進一步刺激學生的創造欲望,使其身心能夠完全投入到平面設計創作中。很多學生缺乏平面設計構思能力,無法將自己看到的事物與平面設計相結合,對于這部分學生,教師通過采用差異化教學策略,借助更多藝術形式來表現平面設計的方式。除此之外,教師也要善于應用不同的平面設計技法,凸顯民俗文化的藝術特征,幫助學生將對民俗文化的想象轉化為具體的形象。不同性格的學生,美術創造力思維有所不同,創作能力和層次也存在一定差異,因人施教是美術教育者工應該具備的能力,要抓住學生的性格特點,創設與學生情感、認知以及平面設計創作能力相符合的民俗文化表現形式。
4 平面設計專業關于民俗文化傳承的思考
加強引導,積極宣揚民俗文化的藝術內涵。但是,宣傳絕不僅僅是經常性舉辦校內民俗文化活動,而是在正確觀念的引導下,不斷宣講民俗文化內涵,在學生真正理解民俗文化的基礎上,才能發揮主體創作作用。例如,可在教學過程中,邀請民俗文化研究專家,為學生開展民俗文化講解,或者在教學中講解有關始終堅守民俗文化傳承匠人的事跡,挖掘民俗文化內涵。平面設計專業要想真正實現發展,教育者要正確理解多元文化的本質,積極尋求民俗文化繼承和發展的拓展方法,擴大鄉土文化對學生的正面影響。從現狀看,多元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人們對民俗文化的關注度下降,民俗文化與生產生活之間逐漸發生斷裂[6]。平面設計專業教學要正確利用信息技術,借助科技發展,對專業教學資源進行全面整合。例如,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傳播優勢,建立數字化美術館,將更多民俗文化資源納入其中,豐富平面設計教學內容,創新教育方法。而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關注信息化在中職平面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推廣,也要不斷向學生滲透,讓越來越多的學生真正了解民俗文化,并且愛上民俗文化,呈現在其設計作品中,加強民俗文化對傳承,為提高平面設計專業教學質量提供更多路徑。
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中職美術教育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和突出矛盾,對民俗文化與中職平面設計專業的融合進行更加理性的思考,考驗著每個美術教育工作者。中職平面設計專業的最終目標是培養更多創新型和實用型美術人才,教育者要加強對美術人才培養的關注,結合目前教學條件,兼顧社會環境的變化,重新定位教學目標。在實際工作中,也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其正確認識到民俗文化對于平面設計專業學習的影響,從而自覺加強對民俗文化的研習,努力培養自身創新意識,為提升專業技能創造更多可能。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促中職平面設計專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偉斌,葉海燕.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民俗文化檔案資源保護與開發[J].檔案與建設,2020,22(07):1456-1458.
[2]葛露.北方蒙古族民俗文化產品創新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9,25(06):321-323.
[3]楊蘭.貴州民俗研究70年:基于學術史的考察[J].貴州社會科學,2019,41(12):124-127.
[4]王惠.民俗文化主題公園視覺識別系統設計芻議[J].工業建筑,2020,50(07):1.
[5]柳霽倩.鎮安村民俗文化元素的時尚應用——以土特產UI設計宣傳為例[J].食品工業,2020,41(11):419-419.
[6]楊鎮宇.民族文化在旅游書籍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2020,41(2):4.